的人,波士顿的一名哈佛大学得讲师就认为阿德里安做得很好:“他完全把握住了小说想要表现的东西,将这部电影制作得宛如艺术品一般的精美,我想天堂里的福斯特应该很高兴看到阿德里安改编的这部霍华德庄园。”
可惜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对电影非常失望,原因归结为一点就是:剧情温吞如水,基本上没什么能吸引人的起伏。像第二个影迷那样,看了三分之二就退场的在各个州都大有人在,于是难免有人调侃阿德里安在透支自己的声誉。
然而,即使这样,在第二周周末的时候,霍华德庄园的本周总票房依然稳当当的拿了1000万两周总和就是2000万美元,基本上收回成本已经不成问题了。
这又是个让人目瞪口呆的结果,但要仔细思考的话也不奇怪,首先是,因为第一周大好的开局让院线增加到了1000家;其次,阿德里安从90年到现在累积起来的声望,以及那么多让人惊讶的光环三年内将欧洲三大电影节参加了个遍,不仅都有斩获还拿到了金棕榈大奖,最后还是奥斯卡最年轻的最佳导演提名让那些影迷就算听闻霍华德庄园有多么平淡,依然会忍不住心生好奇的去观摩。
当然,除此了以上两点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媒体和评论家的评论。
和大多数抱怨连连的影迷们相反,美国媒体这次基本上是一边倒的夸赞和吹捧,闻香识女人上映多少还有10到20的评论家对其提出过批评,但现在,这个比例已经缩小到了1,也就是说差不多99的评论家都对霍华德庄园持肯定态度。当然,那些向来喜欢唱反调又或者以哗众取宠为卖点的小报不在其中。
“这是一部相当精致的作品,阿德里安牢牢的抓住了福斯特在小说中想要表达出来的情绪,并将其完美的转化成了图像和声音。是的,这部电影的情节很平淡很无趣,也没有那种能充分调动观众情绪的地方,但正是这种平淡才是小说和电影的真谛,只有在这种平淡当中我们才能看到这部电影真正想说的那些,压抑的、沉重的、充满着隔阂的东西谁也没有想到阿德里安真的能将霍华德庄园成功的搬上屏幕,那些曾经嘲笑和质疑他的人这个时候都可以闭上自己的嘴巴了。”
纽约时报凯文詹姆斯
“坦率的说,我从未想过这样一部精致的充满着原汁原味的维多利亚风格的电影会出自一名美国导演之手,从两杆大烟枪到现在阿德里安总能让人感到惊喜。和福斯特的其他小说不同,爱情在霍华德庄园中仅仅只是点缀,更多的还是在讨论着人生、社会和阶级,亨利不是个好人也不算是坏人,他对玛格丽特的追求是真的,他对前情人的冷酷也是真的,他看不起穷人,认为穷人就是穷人。而玛格丽塔则是温婉的含蓄的,始终在尽力的疏导着这尴尬的关系。
三位主要演员的演技都相当出色,安东尼的出色的发挥让他和去年的汉尼拔教授完全联系不起来;而艾玛汤普森饰演的玛格丽特虽然相比小说稍微活泼了一点,但无损她的演技,她是这部电影中最棒的演员。凯特贝金赛尔同样将敏感而热情的海伦诠释得很深刻,不过有时候用力过猛显得有些刻意,不如安东尼和艾玛娴熟。
总之,阿德里安再次给了我一个惊喜,真以往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惊喜。”
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
总之,美国主流媒体上一片赞誉之声,很多人都在字里行间隐晦的宣称这是美国导演的一次胜利,罗杰艾伯特更是毫不吝啬的对霍华德庄园竖起了他那闻名遐迩的大拇指。联系的想想美国人对英国人的那种矛盾的感觉,真是非常的有趣。
那么,英国媒体对上映的霍华德庄园又有怎样的反应呢虽然英国和美国的上映时间是一致的,但所有媒体和评论家在上映后三天内都一致的保持着沉默。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这就像当初他们抨击阿德里安执导霍华德庄园时,美国媒体顾左右而言它的情况那样。不过那时美国媒体多少还能东拉西扯的说些别的,而此刻的英国媒体却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开口才好。
夸赞那就变相等于在自打自耳光,半年前的那些报道很多人都还历历在目呢;挑刺别开玩笑了,虽然每部电影都不会尽善尽美,想要挑刺的话还是有办法的,可别忘了现在有多少国家的眼睛在盯着英国人。
法国的一个当初关注过抨击事件的评论家在特意跑到伦敦看过霍华德庄园之后,回巴黎在专栏上对电影大肆称赞了一番,甚至宣称如果这部电影在5月份也参加了戛纳电影节的话,那么将会是金棕榈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这样的评价顿时勾起了很多法国人的好奇心,毕竟阿德里安本来就以低俗小说拿到了金棕榈,不少评论家以及一些以“艺术”自居的导演也纷纷到伦敦观看这部电影。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要挑刺的话必须小心谨慎,否则被抓住把柄只会徒增笑料。本来就被那个美国小子扇了一记重重的耳光了,难道现在自己扇自己的时候也要用那么大的劲吗
第一卷 奠基 第一百五十二章 商议以及其他
博思沃斯影业的ceo办公室内正在举行着一场小小的庆祝,之所以会说小小的庆祝,是因为房间里现在只有两个人。
“恭喜你,艾德,让英国人无话可说了。”拉弗恩举着玻璃杯想阿德里安致意。
每个出色的ceo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都会有一些特权,比如拉弗恩的酒橱,只要知道分寸,老板们一般都不会干涉的。
“怎么会无话可说,这段时间关于霍华德庄园的影评在英国的报纸可没少出现。”阿德里安转动着手里杯子语带揶揄的说道。
英国媒体当然不可能保持一辈子的沉默,所以在短暂的失声后还是纷纷给予了报道,不过基本上都是对演员的评价以及对比电影和小说的区别。比如有个影评人就认为亨利和玛格丽特之间的感情发展得太快了点,忽然的就相爱并结婚,没能把小说中的东西表现出来,不过他马上又表示,这其实很正常,电影毕竟不像小说有足够长的时间。
类似这样挑个小刺马上抚平之类的做法在英国的媒体上比比皆是,而且基本上不怎么提导演,实在避不过去了才含含糊糊的说上几句“阿德里安是个很出色的导演”、“他确实将这部小说想要表达的东西用电影表达了出来”之类的话,甚至连阿德里安的英国外祖母都不敢提,之前强烈抨击的时候何曾考虑过
“扭扭捏捏,就像个娘们儿,一点都不爽快。”某个美国记者这么评价英国同行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