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51(1 / 2)

“李炫奕想到了萧琳在他入宫前,闪烁的眸光低声问道:“是阿琳的主意”

“若不是知晓阿琳的性情,我会以为她选择的伴侣是司徒九郎。”

淑妃摇摇头,叹了一口气:“九郎不出。天下百姓何为听说这是萧琳送给他的”

“是。”李炫奕声音闷闷的。

淑妃道:“你也不用郁闷不服气,这是眼下实现幼主登基,摄政王辅政的最好计策。如果是我按照我的想法,士族那一关不容易过,许是真有内乱。但按照萧琳所说的计策进行,士族不会太过反对,但有一点,司徒九郎的名声再无人可比。对萧琳,我是又恨又爱啊,顶级士族出身的她果然想得是皇权和士族之间的稳定”

看出李炫奕的疑惑。淑妃推了推他道:“别耽搁功夫了,你将来就会知道了。”

“好,我先去整合京城兵力。围困皇子府和重臣府邸。”李炫奕握了握拳头,建议道:“京城戒严,九门关闭,即便戍边军赶过来,娘也不能下令让戍边军精锐进京。父王一世英名不能毁在争权夺利的上”

淑妃欣慰的点点头,李炫奕长大了,一样很有才华,未来的日子属于他同司徒九郎

李炫奕离去。

淑妃看了一眼龙床方向,孝穆皇帝其实还有最后一口气息的,淑妃抚了抚身体。”陛下莫要再惦记后事,臣妾同摄政王会扶持幼主的,大夏帝国在下一任皇帝手中必将繁荣昌盛。再不受胡族南侵威胁,臣妾恳请陛下登天“

没有人比淑妃了解孝穆皇帝最不喜欢什么,因此也没有比淑妃更会气他的人,孝穆皇帝就这么活生生被几个女人联手气死了。

他是大夏帝国唯一被气死的帝王,当然后世的史书上不会记载淑妃是压倒孝穆皇帝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夏史书上评孝穆皇帝生平,记载了一句话。帝崩于萧氏阿琳金殿问责

萧琳因此名垂史册,后世之人大多赞叹聪慧大胆的萧氏阿琳。

真相总是掩盖于史书记载之下。

“陛下升天,龙归大海。来人,敲响丧钟,举国齐哀。”

淑妃冷静的吩咐着内侍宫女们,后宫可不能乱套:

“命令所有妃嫔,赶过来哭灵,哭灵期间不许任何人离开一步”

“喏、”

“没有本宫手令不许任何人进入皇宫,也不许任何人出宫。”

“喏。”

“给太后娘娘送信,请她回宫主持大局。”

“喏。”

与此同时,李炫奕命人封了九门,且整个京城戒严不许任何百姓在外游荡,同时他依照着计划,带兵包围了重臣府邸,司徒太尉和上大夫司徒广的府邸是需要重点关照的。

当李炫奕听说司徒九郎不在太尉府和上大夫府后,他看向了三清道观方向,同时握紧了缰绳,不能去要相信阿琳

李炫奕呼了一口气,继续安排如何调兵,如何应对大臣家人们的反扑。

三清道观,司徒九郎同萧琳在茶室中对坐,萧琳洗净茶杯后,亲手分茶,并将茶杯送到司徒九郎面前,“祝君如意,鹏程万里。”

在司徒尚面前还是那双白嫩的手,她的笑容还是那么的好看,可惜这些不属于他。

司徒九郎接过茶盏,抿了一口清茶,“多谢阿琳。”

“九郎。”

“嗯”

萧琳停了停,说道:“幼主登基,摄政王辅政,于你也是最好的机缘。“

司徒九郎眸子暗淡一瞬,他是等不到萧琳的解释的,心仪不一定有好结果,但喜欢就喜欢了。

他不会后悔,只有遗憾。

”我去皇宫了。“

”一切小心。”

司徒九郎衣冠胜雪,且独自一人走在京城戒严的道路上,袍袖翻滚,衣爵飘然,此时谪仙之号,他当之无愧

s 完结进行时,淑妃不是女主,俺家阿琳还是挺可爱的。

、第二百二十九章封王

李炫奕带兵包围各各重臣府邸,谨防京城因为孝穆皇帝的传位诏书而带来变故,李炫奕肩膀上的担子并不轻松,重臣尤其是那些士族出身的官员并不好对付。

李炫奕妥善的按排着,当听到司徒九郎单独一人入宫的消息后,他快速的安排好余下的事情,骑马赶到十字长街。

司徒太尉府邸上空闪过士族特用的信号弹,烟雾在空中画出腾飞的形状,整个京城的人都能看到。

皇宫同各大臣的府邸不远,信号弹升空之后,李炫奕能听到士族官员府邸中传出的厚重吟唱声音,他们念诵得是传自大夏开国时的定品诗词,但凡士族子弟初学书本候,定品诗词是必须学的。

因为士族在大夏帝国为于顶层,即便是普通的百姓或者寒门也愿意效仿士族子弟,因此这首诗词流传得很广,几乎所有大夏帝国的人都会背诵。

李炫奕听着浑厚统一的声音,看着前面独身一人前行的司徒九郎这股洪流就是司徒九郎最大的依靠,李炫奕催促了胯下的骏马,追赶上司徒尚,轻声叹息:“今日过后,天下谁人不知你司徒九郎是最强的士族领袖”

司徒尚脚步没听,看都没看李炫奕,司徒尚无法责怪阿琳的选择,但对趁虚而入的李炫奕却无法平心静气了。

李炫奕感觉到司徒尚的冷淡,可他还是护着司徒尚向皇宫前行,快要到皇宫门前时,李炫奕从马上翻身下来,笑道:“阿琳可以去算命啦”

这其中的串联如果没有萧琳的安排,绝对不会这么的赶巧,萧琳可以给淑妃帮忙,但同样她无法对士族的事情不管不问。

“这么做有意思么”李炫奕挡在司徒九郎面前。“九郎不出,天下苍生何为你不觉得很虚伪么”

这一切的安排不就是让司徒九郎名声打造么不就是

司徒尚向旁边跨了一步同李炫奕擦肩而过,清冷的声音再听不到红尘烟火味儿:

“虚伪双赢才是真的,淑妃娘娘眼下离不开士族的认可,而士族亦不想大夏帝国内乱。李炫奕,你比我好到哪里我虚伪,你呢”

李炫奕垂下眼睑,像是柱子一样站在宫门口,面对司徒尚的问责,他无法理直气壮的说自己不虚伪

“臣司徒尚拜见淑妃娘娘”

“免礼。”

孝穆皇帝新丧。宫中处处挂白,丧钟的余音似没完全消散,布置好的灵堂隐约传来女子哭灵的声音。整个皇宫如今溢满了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