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05(1 / 2)

是没看出来,那你以前做的什么生意啊

老杨见和我聊得比较投机,于是便陆陆续续的跟我讲起了自己的往事老杨,本名叫杨xx,其实他原来不姓杨,而是姓郑,只因小的时候,老爹死得早,母亲改嫁,后来就稀里糊涂的随了后爹的姓。自从老杨认了新爹以后,家里的日子可就不那么好过了,理由很简单,不是自己的儿子,谁愿意甘心养着呢再加上后爹的文化程度不高,做起事来简单粗暴,童年时期的老杨,没少挨后爹的巴掌和拳头。

看到自己的儿子挨打,老杨的亲妈也是很心疼的,无奈自己一个妇道人家,又没什么说话的权利,所以只能劝儿子忍着点,等你以后长大能自立了,就不用再遭这份儿罪了。老杨说,在当时,亲妈的这句话对他触动很大,他一直都把它记在心里,如果将来自己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他一定会想方设法让亲妈过上好日子。

可惜,老杨的愿望还没能实现,他的亲妈就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了。失去了双亲的老杨异常悲痛,同时也为自己将来的命运感到担忧。果然,事情的发展真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老杨的母亲死后,他的后爹就又找了一个新媳妇,这样一来,一个后爹,一个后妈,老杨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

终于有一天,老杨的后爹把他叫到眼前来跟他说,你也不小了,该学着自己养活自己了,趁现在你年纪还轻,出去闯一闯吧。说完,塞给老杨50块钱。老杨看着这50块钱,心里很清楚,这是要赶他走。老杨不服,就问他后爹,我走了,家里这三间瓦房怎么办这房子还是我亲爹在世的时候盖的,你得分我一份才行。听到老杨的要求,后爹勃然大怒,你个小兔崽子,我养你这么大不用花钱的么好好说你还蹬鼻子上脸了是不是我告诉你,马上给我滚蛋,否则我打断你的腿

说着,老杨的后爹抄起棍子就要打,老杨吓得赶紧跑出了家门,自此,就彻底和后爹一家断绝了关系。离开了家门的老杨,兜里揣着50块钱四处流浪,一开始的时候,他原打算坐火车去河北投靠一个远房的亲戚,哪知道,在车站买票的过程中,由于年幼无知,缺乏社会经验,结果被人骗走了最后的50块钱,这样一来,连亲戚那里都去不成了。

身无分文的老杨只能风餐露宿,靠捡垃圾维持生活,偶尔也会去工地偷一些电缆或是铁丝拿到收购站去卖,赚点零花钱。老杨说他天生胆子小,别人偷的时候都是成捆成捆的往外搬,而自己却每次只拿那么三五根。不过,正因为如此,老杨在“严打”的那段时间,才没有像别人那样被派出所抓进去。

老杨说,现在想想那段日子都很后怕,要知道,当时正处在改革开放80年代,严打的高峰期,在他们那个地方,偷东西价格超过百元以上的都可以判死刑,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得以逃脱,实属万幸。后来,通过这件事使老杨认识到,光靠偷东西捡破烂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必须要踏踏实实的干一门正当生意,但是有一点,自己没有本钱,干什么好呢

俗话说,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只要肯动手干,就一定会有出路。做生意么,穷有穷的做法,富有富的难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老杨决定用仅有一点儿的积蓄,支起一个摊子炸油条。是的,炸油条,从技术上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只要买的人不是食神,一般都能炸个像模像样的,况且,炸油条需要投入的资金很少,对老杨来说,这买卖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80年代的时候,做生意还是个比较受人鄙视的行业,而那个时候最好的职业是进厂当工人,福利高,铁饭碗,而且还能分房,跟现在的公务员一样吃香。不过,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正是中国小商小贩的黄金时期,基本上投入一项买卖,大部分都能赚到钱,而且那个时候的钱非常好赚,据老杨自己讲,他做买卖的时候,买东西的人根本都不会讲价,哪像现在的买主,一个个都跟猴儿一样精。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作品,请帮忙点击一下收藏和推荐,举手之劳,不胜感激

正文 一百二十五章 商海沉浮

正文一百二十五章 商海沉浮

一百二十五章商海沉浮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杨的油条摊生意是非常火爆的,很多时候油条都会供不应求,最好的时候,一个早上的营业额能达到30多块钱。大家不要小看这30多块钱,在八几年的时候,一般3线城市的普通工人月工资,也就在30块钱左右,而且,那个时候的物价也特别便宜,买菜都是几分几分的算,所以说,老杨的生意做得算是比较成功了。

后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本积累以后,老杨手里已经存下了2000多块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了不得的巨款。有了钱以后,老杨嫌炸油条利润太少,索性拿出一部分资金开始干起了饭店,经营范围也就是像家常菜之类的饮食。说到这里的时候,老杨禁不住感慨了一下,他说在那个年代,开饭店真是一项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就随便炒几个菜,也不讲究什么手艺,随随便便一天下来几百块钱就到手了。

因此,老杨的饭店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了,钱也越赚越多,他的身份也从一个街头拾破烂的小屁孩儿,一跃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大老板。老杨跟我讲,在那个时候,他从未想过自己能赚这么多钱,按照当时的普遍思维,他曾经梦想,如果这辈子能赚到5000块钱就很满足了。

有了更多的钱以后,老杨就继续发展他的饭店事业,具体表现为:开分店,提升档次。一家变两家,两家变四家,原先只是经营家常菜,后来则逐渐向其它饮食方面进军,比如火锅城,酒楼,等等,最高峰的时期,在老杨旗下的分店居然能开到56家之多,而且每一家饭店都能为他赚取高额的利润。

此时的老杨,应该说是人生中最得意的时候,以前的穷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老杨坦言,在他赚大钱这几年的日子里,活的也很累。正所谓人红是非多,像他这样腰缠万贯的年轻老板,免不了是要招人妒忌的。首先,在那个年代,社会治安还并不像现在这么稳定相对而言,大街上到处都是待业青年和流氓混混,而老杨的饭店自然就成了他们寻衅滋事的目标。比如,大白天公然上门收受保护费,再比如,部分流氓背后受人指使,趁半夜时分纵火烧了他的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