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杜睿以为像这种事根本就轮不上他,说白了反正这家里也没有人把他当成是杜家子弟,根本就不会有人带着他玩儿,可是没想到最后商量的结果,还是把他给捎上了。
仔细想想觉得这样也不错,至少穿越到唐朝,他还没机会出府去看看,正好趁着这次杜如晦归葬的机会,好好看一下大唐的风土人情,看看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繁华。
订好了归葬的日子,那天长安城外送别的人至少都有上千,其中当然有真心实意前来送杜如晦最后一程的亲友团,但是绝大多数还是接到了太宗的圣旨,不得不到场应景的。
太宗皇帝也专门派了魏王李泰前来送行,杜睿上一次在杜府还没看清这个日后想歪了心思,要靠着一帮舞文弄墨的大才子造反的皇子,这次机会来了,他倒要看个仔细。
只见李泰大约十岁出头,但天家子弟子弟毕竟不凡,小小年纪就已经显得雍容大度,行为举止异常落落大方,每一个步骤都严格的按照礼法来进行,看得杜睿也是连连点头。只是这样一来虽然博得一众老臣的交口称赞,却少了点儿人情味儿。
和送葬的人话别之后,一行上百人开始朝着杜陵前进,一路上这个队伍不断地壮大,一些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赶来的杜氏子弟也加入了进来,队伍的速度也降了下来,因为每一次有人加入,都要上去絮叨一番,对这个杜睿是相当反感的,有很多人在杜如晦生前可能根本就没见过,现在赶过来,恐怕也只是想在新的莱国公杜构面前好好的表现一番,好为自己谋一个前程。
杜睿本身就对这些迎来送往相当的反感,不过好在根本就不需要他出面,就这么在一旁看着杜构,杜荷两兄弟和那些来凑热闹的杜氏子弟不停的絮叨,本来路程不算很远的杜陵,这支送葬队伍,整整走了五天才赶到。
赶到杜陵的当天,离得老远,杜睿就看到了先一步赶回来的杜楚客安排的迎葬队伍,一眼望去,满目皆白,足有上千人前来迎接,杜睿见了,心里也不由的感叹,老杜同志虽然仙去了,但是余威还着实不小。
灵车行到近前,前来迎接的人在杜楚客的带领下尽皆跪倒在地,顿时哭声震天,只是其中又有几个是真心实意的,杜睿就不得而知了。
作为杜如晦的庶子,杜睿自然也不能幸免,跟在大家的身后也匍匐于地,用这种穆斯林朝圣的形体姿势来表达这此刻心情的悲痛。
热热闹闹的又折腾了半天,总算是把一些归葬的仪式进行完了,这个时候总算有人想起来饿了,又乱糟糟的安排吃饭,杜睿和妹妹小莲也有幸分到了一碗稀粥,虽然难以填满饥肠辘辘的肚皮,但是总算能再顶一阵子了。
前世学习的过程当中,杜睿最为瞧不上的就是那些儒家经典,所以对“为送死者,以当大事”的葬礼过程并不十分了解,好在也用不着他出面,只要跟着大家一起做,滥竽充数也就可以了。
本身作为一个庶子,杜睿在这庞大的送葬队伍之中就没什么存在感,人们关注的焦点也全都集中在了新任莱国公杜构和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身上,虽然老杜同志的遗骸就摆在一旁,但是真心实意前往拜见的人却没有几个。这些人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阿谀奉承上面,至于对象自然就是杜构,杜荷两兄弟了。
看到这样的场景,杜睿这个外人心里也不免对老杜同志表示沉痛的哀悼,只因为他着实的生了两个混蛋儿子,老夫尸骨未寒,这两个混球就在众人阿谀之词的轰炸之下,有些飘飘然了。
特别是太宗爱女城阳公主的未来夫婿杜荷,更是止不住的呵呵大笑,全然忘记了此刻是什么时候。
在一旁迎来送往的杜楚客见了,也是连连摇头不止,显然虎父犬子,虎父犬子,但用在杜家人的身上未免过于贴切了一些。
杜睿虽然也是心怀不满,毕竟他现在也算是杜家人,看到两个混球长兄这么不把自己的亡父放在心上,受人指责的时候不免还会把他给跨上,别人才不会去仔细的分辨哪个是杜如晦的混蛋儿子,哪个是杜如晦的好儿子,骂人的时候也只会说:“杜如晦的儿子,端的不当人子”
看看杜睿没招谁,没惹谁,老老实实的跪在灵前不住的陪着磕头,还是不幸要被殃及池鱼了。
好在这样受千夫所指的日子也不会太长,忙忙碌碌的过了半个月,老杜同志的葬礼总算是结束了,杜构作为长子本来是要守孝三年的,但是这个时候儒家的发展还没有像后世那么猖獗,就是不遵照这个古礼,也没什么人敢跳出来说三道四。
太宗考虑到杜构作为新任莱国公,以及快要成亲的状况,当然也是期盼着老友杜如晦能尽早有隔辈人继承革命事业,就特例允许杜构守孝三个月,之后回长安任职。
将杜构这个队友留下,一行数百人的送葬队伍,又在杜如晦正妻崔氏的率领下返回了长安。
此时杜睿可不会因为老杜同志入土为安,他再不用陪哭陪跪而庆幸,最主要的一个现实已经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未来,此时也到了要宣判的时候了。
第一篇蛰居第五章放逐
莱国公府内宅,刚刚晋升为未亡人的杜如晦遗孀崔氏老夫人正襟危坐,旁边空着一把胡椅,那是曾经杜如晦的座位,已经袭爵,成为新任莱国公的杜构,和城阳公主的未婚驸马杜荷站在崔老夫人的身后,俨然一副哼哈二将的模样。
杜构这厮居然没在杜陵给老杜同志守陵杜睿不禁一阵腹诽,敢情他们前脚刚到长安城,杜构就快马加鞭跟着赶来了。
杜睿见到这阵势,心里不禁微微一颤,他似乎已经预感到了什么,但是很快就反映了过来,拱手施礼,口称:“母亲”
因为崔氏是正妻,尽管杜睿不是她亲生,却也要称她为母亲,如果杜睿的生母曹选侍还活着的话,杜睿称呼她,也只能叫姨娘。
崔老夫人今天难得对杜睿表现出了格外的宽厚和慈祥,伸手虚托了一下,道:“睿儿不必多礼”
杜睿再施一礼,垂首而立,道:“不知母亲今日唤孩儿来,所为何事”
崔老夫人言道:“今日唤你来,确是有件要紧事,你父亲早卒,咱们这莱国公府恐怕也就今不如昔了,虽然圣上优宠,但是以往那些亲朋故旧恐怕也没几个还能记得你父亲的好处,你虽不是我的亲子,但你亲母早逝,你既然叫我一声母亲,为娘这个做母亲的自然是要为你谋划一番的”
杜睿闻言,心中不免一突,心道:正戏来了
只听崔老夫人续道:“你父亲早卒,况且近些年来卧病在床,对你也疏于管教,这莱国公的爵位,你大哥已然袭了,你二哥虽然顽劣,但也自有他的出路,唯独你年轻识浅,为娘这做母亲的自然也要有所安排。”
杜睿听着,已经知道了这偌大的莱国公府恐怕已经容不下他了,现在势必人强,他一个年仅十岁的庶子能说什么还能反抗吗
“单凭母亲做主”
崔老夫人见杜睿居然这么识趣,自然也很是满意,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为娘可就说了,既然你的父亲已经不在了,又没讲明怎么安排你,不过这莱国公府又传给了你大哥,你们兄妹再住在这里,难免有所不便,而且圣上已然降恩夺情,你大哥服完三个月的孝,就要随驾听后圣上差遣,你二哥和城阳公主的婚事,圣上的意思是不能再拖了。这样一来,为你父亲守孝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你的身上,睿儿你年纪幼小,心性跳脱,为你父亲守孝既是你的本分,也能让你收收性子,这样吧以前你父亲做侍中的时候,也曾有过一所老宅,为娘想来,你们兄妹就住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