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吹捧谦虚了几句后,甄大老爷热情地领着多年未归家的兄弟进府。
陶言真一直打量着甄大老爷父子几人,不管他们内心是何想法,表面上几人看起来都很开心,表现得都很热情,看来应该是真的欢迎他们回来,男丁们想来问题不大,就是不知道女眷们是否也如他们的丈夫这般豁达了。
甄府是一座占地宽广,看起来很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大厅的门,正对着庭院,一走进正门便看到绿意盎然的树木,叠叠交错的假山及盆景花草等。
延着走廊一直往东走,转过一个连接的游廊,走了大概十五六分钟走到尽头就看见一个垂花门子,门前种着一排翠竹。
陶言真庆幸这个时代女人不用裹小脚,否则这么大的院子走起来对女人来说该是多大的折磨啊。
进了垂花门,便看到敞亮严整的院落,正中六间上房,雕梁画栋飞檐吊角,其富丽程度可见一斑,两侧抄手游廊间厢房林立,廊上悬着两只颜色鲜艳的鹦鹉,见到来人其中一只鸟在笼里大叫着:“早上好,早上好。”
甄大老爷笑骂道:“蠢鹦鹉,此时已是中午,应该叫中午好。”、
语毕,另外一只鹦鹉嘎嘎笑了两声后,学着甄大老爷的语气骂同伴:“蠢鹦鹉,此时已是中午,应该叫中午好。”
陶言真忍不住咯咯笑起来,她很喜欢会说话的鹦鹉,想不到这里有两只,看来在京城的生活不会太寂寞了。
“这两只鹦鹉都是老太太养的,老太太最喜养鸟。”甄大老爷见陶言真欣喜地看着鹦鹉便笑着对她道。
“伯父,嫣儿也喜鹦鹉。”陶言真微笑着说道。
“家里原本有好几只鹦鹉的,目前就剩下这两只机灵的了,唉。”甄大老爷不知想到了什么,开始叹气。
甄大老爷没再说什么,领着众人进了正厅,老太爷与老太太并排坐在主座上等着他们。
甄大夫人等女眷坐在下首处,见到众人进来连忙起身与甄二老爷等人见礼。
陶言真刚进门便看到六十多岁精神抖擞的老爷子怀中抱着一只慵懒的浑身雪白的蓝眼睛波斯猫,灵光一闪,突然明白进门前甄大老爷复杂的神色何意了,想来都是这只猫害的。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来更新了,猫今天各种不想码字,又卡文又不在状态,一度想断更一天,后来又想文刚开出来还很冷,大周末的休息都不更新,懒劲一养出来说不定后面更得断更了,于是咬咬牙写到现在才更新出来。苦逼的,终于写完可以睡觉去了,睡得晚但愿一夜好眠啊,早上还要早起呜呜,更新太晚的后果是原本就是很少很少的评因此会更少
、吃亏不高兴
甄老太爷六十出头,甄老太太年近六十,两人共育有两名嫡子,有过一位庶子,庶子在二十岁出外旅游时不巧赶上山洪没了,庶女有两名,均已嫁人。
于是甄家就有两股人,甄大老爷和甄二老爷,相比京城其他官家来讲,甄家算是人口简单的人家,正是广大待出阁姑娘们最向往的夫家之选。
甄二老爷领着妻子儿女红着眼眶跪地向老夫妇磕头,哽咽着道:“爹,娘,儿子回来了。”
在外面当官最忌讳擅离职守,甄二老爷在外当官这些年,除非是上头批示,他自己没回过京,连亲侄子侄女成亲他都没能来观礼,只是托人将礼金填箱送到而已。
几年不见二老,甄二老爷真情流露,眼眶发热,头磕得当当响。
小李氏拿着丝帕抹了下眼泪,眼泪“哗”的一下便流出来了,呜咽着道:“让老太爷老太太惦记着,是我们不孝,以后就让我们这些晚辈承欢在二老膝下,孝顺你们,这么多年一直是大伯大嫂替我们尽着孝道,我这心里委实过意不去,今后定当尽到为人子女的本份,将我们这几年落下的都补偿上。”
就算再不待见这个儿媳妇,多年没见了,他们也不能给脸色看,二老情绪也被感染了,热泪盈眶地连连点头。
见礼的过程很繁琐,陶言真跪在地上磕完头就看着这些人你一句我一言地感慨着,不知谁是真心谁是假意,总之女眷们一个个地都落泪了,男人不轻易落泪,但也都像甄二老爷那般红了眼睛。
陶言真等一干小辈将屋中所有长辈都见完了礼,说了吉祥话,得了长辈的见面礼,又与同辈的党兄党嫂党姐党弟堂妹等人互相问了好。
见的人多,又因赶路身体乏,陶言真最后下来就只将长辈们都记住了,小辈们没记住几个人。
老老少少哭也哭完,笑也笑完后,老太太发话了:“老二你们赶路没休息好,累坏了吧老二先留下陪我们说说话,让老大媳妇将老二媳妇还有孩子们领到西院各自梳洗下,等用过午饭你们再稍作休息。”
此话正合众人意,甄二老爷忙点头答应。
“弟妹,随我来吧。”甄大夫人萧氏闻言连忙起身笑着对小李氏说道。
小李氏看了丈夫一眼,随后向二老说道:“媳妇儿先告退了。”
萧氏领着一干人等往西院走去。
小李氏走在萧氏身边,眼角余光扫到萧氏优雅好看的走路姿态,一看便知是大家出身,想到自己与她的身份差距便忍不住心酸。
甄大夫人萧氏年近四十,模样端正,称不上好看,只是皮肤白些,将她普通的样貌愣是提高了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