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52(1 / 2)

利亚、黎巴嫩等国的独立寄予了急切的期望,伊拉克对于要求收回科威特的呼声也很强烈。

这些国家现在是很弱小的,唯一实力较强的国家是伊朗,可伊朗的海军基本也是直接招募中国的退役军官和士兵,他们还是依靠中国的地区保护,缺乏独立挑衅英法的实力,中国作为亚盟的领导国,也必须要站出来为亚盟的集体利益和目标说话。

当然对中国而言,亚洲去殖民化的国家越多,加入亚盟的成员国越多,中国的利益空间和在整个世界的话语权就越强,所以中国自身也有这种利益需求同英国对抗。

正是因此,中英之间的矛盾就是非常激烈的,中国每展一步,英国就要衰退一步,但越是要对抗,双方也就越需要沟通,尽可能通过协商和一步步的调整来完成这种矛盾的化解,而不是直接付诸于战争。

如果一切都像丘吉尔那种英国保守党派所说的那样,没有战争就别指望从英国手中拿走任何东西,中国真的要和英国全面开战,结局只能是将英国彻底撕成碎片。

如果英国保守派认为大英帝国还能和现在的中国进行一场全面战争,那他们肯定是疯了。

何况这个世界是如此复杂,亚盟、苏联、美国、德意日法西斯阵营、法国,各个阵营都相互独立,大英帝国在世界上也缺乏真正可靠的盟友,即便中美、中苏、中日、中意之间都有着太多的激烈矛盾和竞争,英国同这些国家、阵营何尝不也是矛盾白热化。

相比一战时期的世界只有两个阵营不同,现在的世界太复杂了,各个阵营相互为敌又相互牵制,谁也不能占据明显的优势,一旦真的撕破脸,逼迫对手的两个阵营大联合,世界必然又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

有一点显然是非常肯定的,那就是论中国站在哪一边,哪一边就将是最终的胜利者。

在各个阵营实力大致均衡的情况下,中华帝国和整个亚盟的实力就显得太过可怕,完全可以让另一阵营具备压倒性的优势。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英国法有效遏制中国在亚洲的扩张,美国也法有效遏制中国在中南美洲的渗透,相对来说,在中国的所有国际矛盾中,中美、中法的矛盾是最低的,双方合作大于矛盾,而中英、中日之间的矛盾是最深的,中苏矛盾显得不是很激烈,而中德之间,经济上有一定的矛盾和竞争,但在政治和军事上,双方没有任何矛盾。

英国也可以和21世纪的美国那样来一场重回亚太的戏码,将军事重心和所有军舰都安置在亚洲地区,但它确实没有这个实力,也顾不了这么多。

整个世界确实是太乱了。

中国则就崛起在这个混乱的大时代里,以至于每个欧美苏白人国家都知道这是前所未有的威胁之一,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中国实施真正有效的遏制,更不能进行全力的对抗。

如果连德意之间都相互虚与委蛇的坑害彼此,英美苏法这些国家又如何能联手,它们也不可能的真正的相信日本。

总之,这个大时代的离奇混乱对中国非常有利。未完待续

第282章 海军,超越

时代的混乱让每个国家都很难找到明确的政策方向,大家仿佛都是走一步算一步,确实是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对策。

中国毕竟是一个务实主义的国家,不可能直接和英国生军事上的大规模冲突。

帝国的战略重心还是亚洲,这两年的两场对外军事干预结束,由中国派遣的自由联军就迅撤回本土,并没有在西班牙保留驻军,在厄立特里亚也仅保留一个空军基地和海军港。

随着帝国的战略重心重新收缩回亚洲,帝国就必然要解决日本这个问题,而中日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牵连焦点则在朝鲜半岛的处置上,帝国要想正大光明的在世界范围内倡去殖民化,成为公正的世界领袖国,先就要在内部去除殖民化。

这就意味着帝国务必要在这两年里放弃对朝鲜北部的殖民统治,并推动朝鲜的独立自治。

过去,中日之间的各种问题的挑衅者总是日本,现在的情势则将彻底改变,随着双方的海军竞赛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帝国从皇帝到内阁总理,从军部总参谋长到整个中央国防委员会内部都已经达成了一致的共识,攘外必先安内,想要继续推动去殖民化,扩大亚盟范围来实现帝国的扩张,先就要解决日本,只有解决日本,帝国海军的重心才能南下到东南亚,才能西进到整个印度洋。

想要以推动朝鲜去殖民化,推动朝鲜成为独立国家,加入亚盟,中日必然一战,这一战在过去十几年间就一直将要爆而未生,现在的主动权操在帝国手中,帝国必然要敲掉这个阻拦帝国统领整个亚洲的唯一障碍。

现在的问题只是何时开战而已。

打日本已经是中央内阁和军部高层的一致共识,也是皇帝和诸位重臣的一致决策。

时机已是非常成熟。

帝国早就想打掉日本的海军,不过是一直等和忍到今天罢了。

1937年底,12月2o日。在新年元旦即将到来之前,宋彪在宣政园召开了一个秘密的中央国防委员会常委会议,中央内阁总理大臣顾维钧也列席参加,这也意味着顾维钧这位总理大臣正式进入中央国防委员会只剩下一步之遥的距离。

凡事都有过渡。

帝国要彻底建立君主立宪制,总理大臣要担任国防委员会的要员。控制军事力量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但这条路必须要逐步的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