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77(1 / 2)

革的细节。

细节决定命运。

日军为了对付中国的坦克部队和钢铁洪流而制定各种单兵反坦克作战计划,在帝国已经成熟的机械化作战理论和体系面前,根本无法起到任何作用。

日本吃一篑当长一智,中华帝国不是不喜欢打你,而是要打就将你打得像死狗一样不能动弹。

帝国的军事变革、理论体系和军事装备的展已经完全出了日军所能承受的范围,帝国不动则已,一展开全面的大反攻,日军就脆弱的像一层烂泥,在半个小时内就被帝国两个装甲师主力部队撕开一道三十公里长的防线裂口。

裂口一旦撕开,帝国6军的全部作战实力就挥出来,坦克负责突破,火炮负责围歼,步兵负责保护坦克和火炮,清理战场,协同作战,这样特殊而成熟的体系让日军根本无力抵挡。

帝国海军中 央航母联合舰队也抵达仁川港周边海域,派遣舰载机群对仁川港内的军舰和驻防部队实施攻击,同时也派遣部队纵深袭击日军的空军基地,遏制日本空军。

帝国空军则派遣更具优势的攻击机群,低空对日军的后方阵地、炮兵阵地实施更为快的打击。

这种三军联合攻势每年都会在山东日照举行一次,每一个进攻的细节都被研讨和验证过无数次,第一次遭遇这种复杂体系进攻的日军就像是被打成了筛子,在松井石根看来已经是铁板一样坚固完善的日军防御线,根本无法有效抵御东北国防军的进攻。

不可否认,日军的下层官兵还是很勇敢,很优秀,可这真的不是士兵和下层官兵的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

虽然日军大本营已经通过昭和夭皇签署了新的命令,允许松井石根对“支那入使用化学武器”,但这么快的迅溃败让松井石根来不及使用化学武器。

中国6军的钢铁洪流在朝鲜东部的部分战场是无敌的,这种一瞬间迸出来的力量让松井石根完全无法理解,在他想不明白之前,中国6军的坦克旅已经攻入了东亚派遣军的汉城指挥部。

第298章 不可接受的调停

汉城攻势的顺利是建立帝国长达十二年的大机械化变革的持续努力之上。

日军溃败不是因为他们的下层官兵不勇敢,而是上层的僵化和保守,以及他们的自以为是,自以为凭借单兵手段和士兵的勇敢就能打破装甲部队的种种离奇的方法,在战争中基本都被证明缺乏实际价值,少数如粘式炸弹的办法固然有一定的效果,想要对付几千辆坦克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帝国6军从上午7点起总攻,下午三时就已经击溃了日军在汉城的整条防线,海军航空联合舰队也击沉了那两艘一直躲在仁川港而无法突围的金刚级战列舰金刚号是被低空鱼雷击沉,雾岛号因为此前在反复的突围中已经搁浅,最后被日军自己在战役中炸毁。

两天后,东北国防军在空军攻击机群和6军钢铁洪流的联合推进下,一路进攻到朝鲜清州。

94o年月25日,东北国防军攻占罗州和朝鲜海南郡,成功实现了同南方济州防线相连接的战略任务,在骊州、忠州、清州、大田、全州、谷城整条防线上同日军进入二次对峙的状态,沿着这条防线继续向东就是日军所控制的朝鲜山地区域。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振奋,在所有国人来这场战争就将正式的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中日恩怨也将彻底划上句话,甲午战争的仇报了,日俄战争的仇报了。旅顺大屠杀的仇报了,关东大地震后日军乘乱杀戮东京八千华人的仇也报了。

即便是一贯认为日军作战实力不容小视的副总参谋长傅良佐也宣称战争即将结束。日本除了投降之外别无他法,中央军部和内阁多是如此判断,唯有皇帝依旧断定中日之战最为艰难的时刻并未到来。

汉城攻势结束后,东北国防军按照作战规划在朝鲜半岛休整,进行更大规模的轻机械化转变,为后续攻占整个朝鲜半岛和攻入日本本土做准备,中日之战的焦点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海军和海军6战部队在6军、空军的支援下继续沿着琉球群岛向日本本土进攻。在太平洋战区,帝国国防军也掀起了大规模的攻势,计划在94o年6月之前全部占领日军在太平洋和海外的殖民地。

汉城攻势结束后,日本国内谋求谈和的力量激增,新上任的近卫文麿相也派遣外相广田弘毅前往美国华盛顿,希望说服美国干涉中日战争,为中日两国协调谈判。而美国也非常有这方面的意图,因为中日战争不仅严重影响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利益,考虑日本海军已经基本被消除,美国也不希望中国继续以战争为由扩张海军,更不希望中国彻底消灭日本的牵制作用,使得中国独自霸占整个西太平洋。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整体上是比较亲华的美国总统。正是他在任内取缔了美国排华法案,并要求国会就排华法案向中国致歉,但是没有任何态度和个人的倾向能高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在同日本外相广田弘毅见面后,富兰克林罗斯福不仅亲自写信给华皇,劝说中日两国停战。也派遣副总统约翰加纳担任特使访问北京,希望在菲律宾的马尼拉主持协调谈判。

罗斯福总统的亲笔信是由美国副总统约翰加纳带到了中央内阁。由中央内阁总理大臣顾维钧代为转交,而华皇本人并未接见约翰加纳。

在汉城攻势结束之后,中国刚从前面的相持阶段进入一个全面的反攻阶段,中央军部的工作非常多,自日本开始谋划偷袭三都澳海军基地开始,宋皇帝就一改此前的惯例,每天都在中央宫的办公厅里处理公务,领导中央国防军事委员会布置这场第三次中日战争的大战略和大规划。

这天下午,他召开了一个中军委例会,同蒋方震、陈厚甫、傅良佐、陈季良、陈其采等人就下阶段的战略布局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也利用这个机会批评了中央军部之中近期蔓延的乐观情绪。

会议结束后,宋彪单独将陈厚甫留下来,同他单独讨论近期即将起的琉球战役。

日本海军和空军损伤严重,但是日本依然拥有数量较多的潜艇部队,得益于从德国交换和秘密引入的技术,这些日本潜艇的水平并不可小视,随着日军逐渐丧失正面进攻的能力,转入全面防守阶段,用潜艇袭击中国沿海商船已经成为日本唯一而有限的打击手段。

为了有效遏制日本的潜艇进攻,除了派遣更多的潜艇反制日本外,帝国在环日本海域建立起全面的潜艇侦查,极力封锁日军的潜艇战术,虽然声纳系统已经研制成功,但在这一时期,对付潜艇战术最佳的方式还是24小时不间断的空中巡逻。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帝国海军增加了5艘反潜驱逐舰,大规模的加强对日军潜艇部队的侦查,海军和空军总计有4oo架虎鲨战斗机和其他的巡逻机、侦察机、水上飞机用于监察日军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