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数千人,加上旗丁家属,万人不止。
八旗入关前后封的王爵,有十数人,王府都在内城。
郑家庄修建王府,并不是秘闻。
早在康熙五十七年,修络郑家庄行宫时,就开始在行宫旁边修建了王府。
原本曹颙还以为是康熙要赐给哪个。儿子做行园,但是这数千旗丁一驻防,明眼人就都瞧出来了。
那王府。九成九是给废太子预备的。
废太子是何人元后所出中宫嫡子。
除了他,旁人继承帝位都是名不正、言不顺。不管他有再多过失,在世人眼中,他都是皇位的正统继承人。
康熙以父教子,可以圈他在咸安宫;等到新皇即位,二阿哥的处境就尴尬,新皇也会为难。
对待这位嫡兄。稍有不慎,史书上就要留下不光彩的一笔。
“弘哲怕是要疯了”十六阿哥低声道,话中满是幸灾乐祸。
弘暂想着效仿建文,偏生康熙不愿学明太祖。要是真属意他即位,那怎么会想着将二阿哥迁出宫
等到二阿哥封爵出宫,弘哲这个嫡子,也要随着往郑家庄了。
那儿,就是个大监狱。
想着曾不可一世的弘暂,如今夹着尾巴做人的样子,曹颙只是觉得可怜。
天家无骨肉,康熙是将他这些儿孙折腾惨了。
曹颙随着十六阿哥,跟着康熙鉴驾进园,心里却是直犯嘀咕。今天春光这么灿烂。康熙也像心情颇佳的模样,为何自己就眼皮直跳,觉得不自在
是今儿起的太早,还是日光刺眼的,总觉得脑子有些不够使唤。
直到随着康熙游了半个园子,到牡丹园旁的凉亭。曹颙才醒殉灌顶一般,醒过味来。
今天,绝不是寻常的一日,因为这就是后世正史杂记都提及过的“祖孙会
果不其然。在康熙落座,四阿哥亲自奉茶后。就提及两个再位皇孙,尚未御前觐见。
十六阿哥在旁。但笑不语。
怎么叫没觐见过正月里举行千叟宴时,皇子皇孙一起给老臣把盏,弘历、弘昼也位列其中。
不过是皇孙实在太多了,弘历、弘昼非嫡非长,没有机会到御前跟前儿而已。
曹颙站在十六阿哥身后,却是支愣着耳朵听着。
自己,也见证了历史,这种感觉有点古怪,还有点儿刺激。
他心中思念不已,想着自己是不是也写本孚若杂抄什么的。对后世还原这一刻的真相。
康熙品着新茶,吹着晚风,明显心情尚佳。笑着说道:“早先就听人提过。你府上阿哥读书甚好,今儿正好见见。”
四阿哥虽没喜形于色,但走出亭子找人传话时,脚步都带了轻快。
康熙的视线,落在亭外的牡丹园,看着眼前花团锦簇,不知想什么。
亭子里的气氛立时压抑起来,因他轻车简从而来,所以随从而来的除了几位领侍卫内大臣,就是十六阿哥与曹颙。
十六阿哥见状,借着茶盏空了的是当,上前两步,把盏倒茶。
康熙这才抬起头,瞅了十六阿哥一眼。又看了看到他身后的曹颙,道:“胤禄。曹颙,看着这夕阳、再看这春花妖娆,你二人可有所得。
能有什么所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康熙没有掩饰他的寂寥。
“桑榆暮景,水木清华”十六阿哥正儿八经的望了望天边晚霞,与眼前的牡丹园,朗声道。
只一句话,就将这问题全部转到风景上,对帝王的弦外之音,不置可否。
十六阿哥不是人精子,谁是人精子。
曹颙脑子里也想成语。却是没有合意的,见康熙与十六阿哥都望向自己。只能硬着头皮,躬身道:“最美不过夕阳红。”
这话说得直白不雅,但却不使人生厌。
康熙显然来了兴致,道:“何解。
“万里长空皆祥瑞,夕阳西下多从容。”曹颙脑子里想起上辈子有位喜欢舞文弄墨的师兄为老师贺寿时,曾拽过一文,标题就是“最美不过夕阳红”主要是颂师恩的。
具体内容他有些记不清了,好像有这么两句。
这随口一句,却是取悦了康熙。亭子里的气氛瞬间暖和不少。
他倒是没有赞扬曹颙的意思,反而冷哼一声,道:“平厌不对,寓意不通,回去将李杜诗词读上几遍”
曹颙听了,躬身应了,到是虚心接受。
不为旁的,就为他父亲是个才子,儿子也开始学诗了,他却丝毫没有建树。
为了以后在儿子面前的尊严,他就算诗词不精,也不能做个草包。
康熙训完人,看来是去了心中邪火,这脸色都松快许多。
这会儿功夫,四阿哥已经带着弘历、弘昼过来。
想来是两位皇孙已经得了教导,恭恭敬敬地跪下,给康熙请安。
康熙叫起,命两人近前,问了两句功课。
曹颙冷眼旁观,终于明白康熙为何会看上小弘历。
这少年。不过十二、三岁,对答从容。芳华内敛。说句实在话,他眉眼修长。有点女相,但是身板挺着直直的。抿着嘴角,添了几分少年的英气,
他没有乍见天颜的畏畏缩缩,也没有少年皇孙的骄奢之气,继承了四阿哥的低调,却没有四阿哥的刻板。
再看同龄的弘昼,则是同寻常孩子一样。对于自己这位至尊无上的亲祖父。带了几分畏惧,回答错后,望向严父四阿哥,更是不禁瑟瑟发抖。
还是弘历,悄悄地拽了弟弟的袖子,给了他安抚的眼神,才使得他镇定下来。
一瞬间。曹颙飞出几分亲切。不为旁的,就为弘历对弘昼的维护提点之意。有长兄之风,跟自家的天佑差不多。
少年间的动作,显然也没有逃脱康熙的眼。
他目光更加深邃,看着两位小阿哥道:“既都读了唐诗,现下就背一首牡丹诗
唐蒋中,最不乏的就是牡丹诗。李杜等名家多做过牡丹诗。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弘历还没变音,带着几分童稚的清脆,朗声读道。
不知旁人如何,曹颙在旁,直觉得很雷很雷。
牡丹诗那么多首,弘历瞬息之间,就择了这一首,唐朝皮日休的牡丹,不知是不是天生“王霸之气。的缘故。”大气得没边了。
寻常小孩背这些没什么,皇家的小孩背这个,真要费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