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198(1 / 2)

d病故,也没有损了两家的情分。

十三阿哥与十三福晋待福僧格这个外甥女婿,同自己的几个阿哥差不多。

两人各自写了折子,当日便使人送回京城。

盛京六部堂官,有匹个是京城过来的,与曹颐两人曾同朝为官,彼此也认识,便牵头为曹颐与伊都立接风,少不得又应酬一场。

席间,推杯换盏之间,就有人打探二人此行的目的。

要说长江发大水那不稀奇:可关外这边洪水不能说百年一遇,寻常也不得见。

因此,除了工部的几位堂官,其他衙署的堂老爷们都搞不清楚曹颐与伊都立的来意。

即便曹颐兼着工部尚书可在众人看来,他还是户部掌堂。

一个户部掌堂一个兵部掌堂同来盛京,更多的人联想到西北战事,不免跃跃yu试。

像他们这些官员,虽品级不低,可多是在仕途中有过失,前程止步于此。

八旗最重视军功,若是能有机会军前效命,说不定就有了翻身资本。

康熙末年时,就由上百的犯官发往军前效命,咸鱼翻生的不乏其人。

曹颐领的并非密旨,防洪之事也不是机密的,自然如实告知。

这使得众多原本殷勤的官员,立时失了兴致,一顿饭吃的意兴阑珊。

他们在盛京得过且过,哪里有心情理会天旱还是雨涝。

对于他们的变脸,曹颐并不放在心上,伊都立本就有些不痛快,哪里受得了这个,拉着曹颐早早离席。

待到了盛京六部衙署附近的驿馆,就见有个人在大门外绯徊。

那人穿着白鹏补服,佝偻着身子,看到曹颐、伊都立一行迎面走来,呆滞在那里。

伊都立见他不按照规矩退避,不由皱眉,刚想吩咐人驱逐,就见那人直直地盯着曹颐,哆嗦着嘴chun道:“曹大人”

曹颐早察觉出此人神sè有异,可看了几眼,不像是旧识,便移开眼。

现下听他开口,曹颐不由停下脚步,疑huo道:“这位大人”

“卑职,卑职是彭铸”那人强压着ji动道。

“彭铸”曹颐念着这个名字,不由瞪大眼睛:“彭铸,彭大人”

彭铸哽咽道:“只是卑职,多年不在大人,卑职给大人请安了”说着,便打了个千礼。

驿馆附近人来人往,实不是说鼻的地界。

来人一报姓名,伊都立也认出来,便对曹颐道:“孚若,既是相识,就请到驿馆里说话吧。”

曹颐点点头,伸出胳膊,虚扶一把,招呼彭铸进了驿馆。

彭铸是曹颐昔日同僚,康熙五十年曹颐在户部任员外郎时,彭铸正是其手下主事。

曹颐外放山东之前,曾举荐彭铸与另外一个主事傅显功为自己的接任人选。结果当时的尚书很给曹颐面子,使得两人都升了员外郎,其中傅显功是福建司员外郎,彭铸则去了山东司。

因这个缘故,两人对曹颇多有感ji,即便随后曹颐外放,彼此也没有断了往来。

尤其是彭铸,在山东司,打着公事的幌子,与外方山东沂州的曹颐保持信件往来。

直到曹寅病故,曹颐居家守制,而傅、彭二人相继外放,彼此才断了往来。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没想到又见故人。

曹颐在心里算了下彭铸的年纪比自己年长十来岁,此时四十出头,本正当壮年。现下,却像是hu甲老者,看来是过得不如意。

到了驿馆居所,伊都立便回了自己屋留下小厅给他们说话。

彭铸带了几分拘谨,说话之间亦带了小心。

曹颐不晓得他犯了什么过错只听说他当年是外放,是升了官的,怎么十来年过去,又降到五品且被发配到盛京

“说起来,倒是多年未见不知彭大人现下在哪里任职”曹颐思量了一下,问道。

彭铸道:“卑职现下在刑部当值”

曹颐点点头,是了,若是在卢部或者工部,他早就该留意到。户部与盛京户部一脉相承,有公文往来。盛京工部的话,他上午刚查询过官员名单,并没有彭铸的名字。

虽说当年上下级相处还算愉快,可只有曹颐提挈他们的,说起来还是彭铸欠曹颐人情。

而后年节多有往来,彭铸这边也多有攀附之意。

曹颐不喜欢彭铸的xg子,更欣赏傅显功一些。

可等到他居丧,两人相继外放,从此了无音讯,他多少还是有些在意。

这两人的行为,不能说忘恩负义,可也也有过河拆桥之嫌。

彭铸还罢,本事跳肷钻营的xg子,如此行为并不另外意外:傅显功那边,则让曹颐失望。

没想到,多年以后,彭铸落得这个下场。

曹颐本不是大方之人,想起当年之事,不免跟吞了个苍蝇似的,便没有叙旧的兴致,想要端茶送客。

这时,便听彭铸道:“大人还记得老傅吗”

曹腼点点头,神sè淡淡。

彭铸叹了一口气,道:“天子圣明,老傅泉下有知,也当瞑目”

曹颐听了,心中诧异。

彭铸口中的“老傅”正是曹颐当年的另一个下属,接任他为福建司员外郎的傅显功。

傅显功虽年岁大些,可只比曹颐大二十岁,hu甲还不到,怎么就没了

“傅大人没了”曹颐问道。

彭铸红了眼圈道:“老傅没了十几年了,老傅没得冤”

曹颐虽觉心中疑huo,可也没有太大触动。

仕途凶险,尤其是地方上,势力复杂,不得善终的官员,这些年他见着、听说的,并不在少数。

想了想傅显功的xg子,方正有余,圆滑不足。是个实干的能吏,若是上司慧眼识珠还好,否则的话在官场上很容易吃亏。

彭铸像是压抑得狠了,倒苦水似的,一口气说了下去。

原来,当年他与傅显功相继外放,都去了西北。傅显功在四川,彭铸的陕西。

两人在京城同衙为官,又同赴西北,就保持信件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