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1 / 2)

终于明白“双脚像是灌了铅”是什么意思了。

终于上到高处。往前看,好大一片盆地。盆地内不仅有农田,而且还有房舍。那些房舍疏密相间,星罗棋布,不下百十来户。虽然大多是平房;多是生土、砂石、木片建成的单屋,但好歹有人烟了吧。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吃的都靠施舍。在古代,似乎人们都比较善良和好客。只要是描写古代的小说,都有过路人讨水喝的场景,而且一次都没有被拒绝过。

但田润却不想被施舍。自己这副样子,走到别人家门,说是讨水喝,明显就是要讨饭吃。田润当然想吃饭。只不过田润想吃自己用劳动换来的饭,而不想吃那种不劳而获的嗟来之食。

因此,田润仔细看了看那些房舍,估计中央偏北一点的房舍相对集中的地方,应该是一个集镇。是集镇,就应该有饭馆。凭着自己的手艺,应聘个厨师,料想是小菜一碟。

有了主意,精神为之一振,步履也变得轻松了起来。不久,田润走到了那个小镇。小镇里也确实有饭馆。但田润还不慌,先把小镇逛完。共看到两家饭馆。最后,田润选择了一家,上门搭话。

“哎,这位老师,打扰一下。请问您这儿还招不招厨师”

谁知,店里的伙计并没有搭理田润,自顾自地把一个蒸笼往里间端进去了。田润只好原地等待。过了一会儿,那个伙计又端了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出来,放在靠近门边的桌子上,盖好。田润正要再次搭话,隐蔽处一个人倒先开了腔:“陈三,没看见客人来了吗”

田润一惊,循声一瞧,原来隐蔽处是个柜台。柜台后面站着的,想必是这家饭馆的掌柜。

那位叫陈三的伙计被掌柜一呵斥,也立即看见了田润。忙走了过来,问:“请问这位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田润一不留神,按照广告台词说了句“我吃面”又急忙改口:“啊不,我找你们这儿的掌柜有点事。”

陈三见状,心里一乐,向掌柜道:“福伯,这位可是找您的。”叫福伯的掌柜,看着走近的田润,问道:“不知这位姑娘有何吩咐”田润道:“啊,老师您好。我想请问您这儿还招不招厨师”

“不敢、不敢。老巧不过粗通计算之学,焉敢妄称老师。”福伯道,“厨师姑娘问的可是大厨”田润答道:“是啊,就是做菜的人。我很会做菜的。”

“瞧姑娘的打扮,想必是会做几样异域的小菜的。”福伯说,“不过,姑娘您有钱吗”“怎么你们这儿也要交报名费吗”田润有些奇怪地问。

福伯说:“想当大厨,得会做菜。这个道理,姑娘当然是知道的。但是呢,会做菜,却不能光凭嘴里说了算的,得现骡子现马,拉出来溜溜。因此呢,就需要耗费一些食材。应聘大厨的,得交一笔钱作为这些食材的抵押。如果没有本事,尽做些平淡无奇的菜肴,不仅应聘不上,而且押金不退。如果有真本事,手艺出众,本店当即退还押金,并立即重金延用。”

田润听了,不禁苦笑。道:“原来是这样。我如今身无分文,看来是与贵店无缘了。打扰了。”言毕,往外就走。

“姑娘等等,”福伯说,“看姑娘的样子,许是有些饥饿。陈三,拿两个包子给这位姑娘。”又对田润说,“小店馈赠。望能与姑娘结个善缘。”陈三这次动作非常麻利,很快,一张荷叶托着的两个包子就呈现在了田润的面前。

田润面对香气扑鼻的包子,咽了一下口水,但却没有接。转头对掌柜福伯说:“无功不受禄。小女子不愿不劳而获。贵店好意心领。告辞。”说完,毅然走出饭馆。

田润傻吗不傻。既然不傻,为何还要为了那莫须有的气节而忍受饥饿这是因为,田润还能忍受,还远远没到最后一步。眼下,不就还有一家饭馆没谈吗到时候如果再次谈崩,再吃施舍之食也不晚。

为了不至于让自己在进入下一家饭馆的时候显得过分虚弱,田润要积蓄体力,因此走得很慢。还没过街口,前面这家饭馆的伙计陈三就追了上来。

陈三没有在田润身后喊话,而是一直跑过了田润,才停下来,面对面地说话。“姑娘,福伯叫我来追你,是想告诉你一声。镇北,州府正在临时征兵。如果你真的不吃别人施舍的东西,可以上那儿去。最多做一个月的兵,就可以赚到应聘我们店大厨所需要的钱。”

田润问:“女人可以当兵的吗”陈三回答:“以前不知道。不过,这次肯定可以。”

田润谢过陈三,继续往北行走。到了另一家饭馆,一谈,跟头一家差不多,也需要抵押金。又因为陈三告诉的消息,还有一个可以吃饭的地方,所以,田润没有吃后面这家饭馆施舍的东西。

出了后面这家饭馆再次北行,在镇头,田润果然看见一个征兵的大摊。摊前,树立着一杆大旗。旗是写有一个大大的“募”字。大旗下面摆放了两张桌案。桌案后面各自坐着一名相对高级一点的小校。七八个普通士兵站在旁边没有动静。距离桌案稍远,立了一个大灶。两个士兵在那儿看火,一名百姓在那儿喝粥。再远,有十几个百姓散乱地蹲着,还有两匹马拴在树上,旁边有五六名士兵看管。

田润走了上去。“我要当兵。请问有什么条件限制”

这名小校不知正在想着什么,被田润说话一惊,打断了思路。打了个呵欠,问:“适才你问什么”田润只好重复:“我要当兵。所以我想请问有什么条件限制”

“啊,这个这次没有限制,能喘气儿的就行。”小校说着,打开了一个竹简,“先登个记啊”

“姓什么”“田,田地的田。”

“名什么”“润,滋润的润。”

小校转头问另一名小校:“这个润字,是怎么写的”田润代为答道:“三点水,一个门字,门里面再写一个王字。”

小校很高兴,赞道:“哦,原来你还识字啊。”田润心说,可别让我写。那些繁体字我还真的不会。于是就说:“我只能说,不能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