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一伤。农民受了伤,才有利于农民转产,或种植经济作物,或转行从事畜牧业等等。这才是农民生活可持续提高的良策。
于是,前几年,田润就真实地做了收购粮食的事情。也就是在税收之外,另外收购。但田润收购的价格,一年比一年略低。田润这样做,并不是与农民夺财。就是既要让农民受伤,又不能让农民所受的伤太重。
这里,有一个区域经济的问题。如果不提前处理,待恶化之后再处理,就更会加吃力了。这里说的“区域经济”中的“区域”。主要指并州山谷、幽州苦寒之地。但如果真要按实际情况来说,就麻烦了。因而,区域问题,就简化为高山地区与平原地区。
不言而喻,平原地区的粮食单产高于高山地区。当平原地区出现粮贱伤农现象的时候,高山地区还没有出现。是否将平原地区的粮贱伤农现象往高山地区转嫁,又是一个问题
通常读者会认为,如果转嫁了,就相当于伤及无辜。好吧。我们先假定为不转嫁吧。不转嫁,会发生怎样的事呢不转嫁,并不等于说高山地区就不会发生粮贱伤农的现象;而是说,高山地区发生粮贱伤农现象的时间会延后几年。延后几年之后,高山地区的粮食单产也同样会在到粮贱伤农的程度。这是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无法绕过去的障碍。
这下知道了,不转嫁的后果,给高山地区带去的好处是,把粮贱伤农现象的时间延后几年。坏处有没有呢
有。坏处就是,在延后的几年之内,继续提高了高山地区的粮食产量。
说不定有些读者会不理解。粮食产量提高了,居然是坏事。前面就整出来一个“粮贱伤农”,这一次,又整出个什么来
平原地区粮食单产高于高山地区,并不是因为平原地区的农民更加勤奋。在宏观经济的角度下,个体农民的劳动技能被平均化了。平原地区和高山地区的农民,其劳动技术和劳动态度都被视作一样了。
于是,粮食单产的差异,就来自于地域的差异。有那么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叫做“因地制宜”。高山地区,不太适合粮食生产。延后几年,让高山地区的粮食单产提高,实际上就是耽误了高山地区有可能发展的副业。因而就给高山地区带来了坏处。
粮贱伤农的现象,在田润的领地内,189年就有了。当时,田润并没有将“粮贱伤农”转嫁到高山地区。现在是190年12月,田润终于决定:转嫁。
转嫁的方式,实际上就是把平原地区的余粮拉到高山地区来出售。最大限度地使领地内所有地区的粮价一致。在189年,正是大战即将开始的时候,田润为战争所储备的粮食数额巨大。190年,又是蝗灾。因而,田润向粮食丰产地区采购的粮食数量特别大。
但是,191年呢191年田润还能采购那么多粮食吗就算能够,191年的粮食产量,绝非190年可比。190年可是受了蝗灾的。191年出产粮食的地区将会更多,数额将更为巨大。靠田润保姆式的减负,绝不可能实现农民生活的持续改善。因而,必须让“粮贱伤农”的现象普及到全领地。
12月,田润就下令,将库存粮食取出。在全部领地范围内出售。这样的出售,必将促使农民在来年春季减少粮食的播种。
田润这么干,目的和意义已经清楚了。可行性呢
实际上就是粮食的运输问题。人手方面是不需要考虑的。这方面,正好,田润不是一直都在修路嘛。马匹是有的,马车是有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道路。道路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田润非常愿意利用既有的条件,不喜欢修建空中楼阁。
粮食深加工,在这个年代是很难推行的。在民间,虽然也有一些糕点的做法,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不能长期保存。没有防腐剂,没有抽真空的塑料袋。因而,田润对于粮食深加工的问题并没有多想。
不过,有一天,田润突然就想到了面条。面条,百度百科说,是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团之后,再制成的食品。真是放他亲戚的狗臭屁。谷物和豆类充当面料的材料都只是现代的事情。在古代,材料就只有一种:麦子。
面条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食物。它就起源于中国。不过却没有注册。极有可能会被有些国家抢注。面条在中国东汉年间就有记载,也就是在三国之前就出现了。田润想起面条,并没有改变面条的发明史,而只是把面条的推广时间提前了。
可不要小看面条。麦子,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麦子的贮存,对于田润来说,以干燥的形式放在山洞里,保质期还是很长的。但民间就不行了。民间没有山洞的条件,就只能放在屋内。屋内的温度,就没有山洞好了。因而。麦子在民间的贮存期很难超过半年。但是,奇怪的是,制作成面条之后,一下子保存期就延长到一年以上了。这里面的科学道理我们就不去想它了。知道有那么回事儿就行了。
有了面条,对于田润来说,必然会想到方便面。方便面是怎么做的呢田润可不知道。不过,田润记得陈保国打了个广告。有人端上方便面,陈保国说,我不吃油炸食品。当时,看到那则广告的时候,田润还觉得很奇怪。方便面是油炸的吗后来一查,还真是油炸过的。
当然,田润能够做的,只能是油炸普通面条了。油炸之后的结果,也不是方便面,而是一种类似于小吃之类的食品。吃上去,口味还不错。但应该跟保存期无关。田润炸过一次,就忘了。事隔几个月之后,第二次油炸面条的时候,一名女亲兵学会了。再后来,才传了出去。
田润对待的农业,单指粮食种植。其它作物的种植,算到副业里面去了。这种算法。其实更科学。因为无论怎么算,狭义的农林牧富渔最终都是要归到广义的农业里面去的。很明显,经济作物的种植,就带有明显的农业特征。
现代定义的狭义副业,指指农民利用业余时间或家庭中的辅助劳力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那些生产活动中,采集倒好说。渔、猎就不好说了。渔应该归入渔业,猎应该归入牧业。而编织、刺绣呢已经是工业范畴了。农民,闲瑕时间干工业,那工业就变成了农业里面的副业。谁定义的居然比我还会胡扯。
经济作物的种植,主要有菜、果、材、特四类。菜就是蔬菜。蔬菜是不容易保存的,因而田润不能利用自己的优势给予安排。在蔬菜方面。统治者能够做的,仅仅是品种推广。本来应该还有品种发明、发现的。但田润觉得投入产出比不高,不划算,就把农业科研这部分给砍了。田润就让农民自己去发明和发现。当农民发明和发现之后,再由官吏向其它区域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