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责,王剪说今文经学附会谶纬的妖妄,根本就是害人误国。晋中诸生铺天盖地一般的反驳让杨奇突然意识到,这些人竟然全部都是古文经学派的弟子。
蔡邕、王剪、许劭都是研习古文经学,而赵岐早年研习今文经学,到了晚年之后幡然醒悟也改习古文经学。晋阳大学堂开堂授学之后,晋中士子虽然也学习春秋公羊等今文经,但学得更多的是左传、谷梁、古文尚书、毛诗、周礼等古文经。几位当代大儒更是整天带着诸生研习古文经,从中探讨治国强国之策。硕儒王符的潜夫论和赵岐的御边论也是诸生的必学文章了。
晋阳大学堂是官学,不倡导学习今文经,竟然倡导学习古文经,这可是个违反大汉律法的重罪。辩论结束后,杨奇和赵岐、王剪等人为此事吵了起来。赵岐说,早在孝明皇帝朝的时候,皇帝就曾诏准左传、谷梁、古文尚书、毛诗等四经可以公开传授,就是太学也可以,只不过不立古文经博士而已。今晋阳大学堂开授古文经,有什么违律的地方
杨奇随即上奏天子,弹劾晋阳大祭酒王剪,连带把赵岐、蔡邕和许劭也一起告了,说四人违律授学,罪在不赦。杨奇恳请天子从洛阳太学征调今文经博士到晋阳大学堂授学,以稳定北疆,匡正社稷。
赵岐等人也不甘示弱,上奏天子弹劾杨奇,说他到了并州后,不好好治理郡县,却插手北疆官学事务,唯恐北疆不乱,恳请天子把他征调回京。
双方还各自调动了洛阳的同僚、好友以及门生弟子,这些人在太学、朝议和一些清谈辩论场合互相攻击,大有不辩出是非誓不罢休之意。
这场因为悬瓮山辩论引发的学术争论严重影响了北疆诸府的正常运转。隶属不同学派的官吏掾史不但在各种议事上争论不休,还把这种对立情绪带到了公务中,诸府的办事效率明显降低,推诿扯皮现象屡见不鲜。
李弘想起自己当日离开晋阳北上时,赵岐和蔡邕等人对杨奇入晋的事表示了担忧,结果真的被他们说中了。李弘懊恼地摇摇头。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没事找事。
“此事暂时不议。”李弘说道,“国让,大漠的这一摊子事你怎么解决可有定策”
田豫胸有成竹地笑道:“我就等着大人问这句话了。”
第四节
田豫打开案几上几卷文书,把自己拟订的稳定大漠之策一一说明。
为了保证北疆的汉人胡人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生存问题,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代郡、上谷等七个边郡的屯田、畜牧、互市必须要在明年春天全面展开和投入使用,争取明年冬天大幅减少赈济,力争五年后基本摆脱对朝廷赈济的依赖。只有这七个边郡的百姓生活改善了,大漠上的条件才能逐步好转,大漠南部的汉北郡诸胡和大漠北部的鲜卑诸部才能逐渐稳定下来。
按照车骑大将军府和朝廷的约定,十年内北疆的赈济都要靠北疆的盐铁和赋税收入自行解决。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朝廷将不再另行调拨赈济,而北疆未来几年的主要赈济对象就是长城以北的边郡和大漠,所以河套屯田能否及早见效是当务之急,是北疆稳定的基础。河套屯田成功,边郡畜牧发展,既可以解决边郡一百多万人口的吃饭问题,也能解决边塞数万驻军的军粮问题,还能帮助大漠上的胡人逐步摆脱生存的危机。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为北疆省下大量的赈济钱粮以解决北疆更加棘手困难的事情。
现在太原、上党和河东三地的屯田已经实行两年多了,军屯民屯都已初见成效,屯田投入也开始大幅缩减,而西河屯田规模不大,屯田是否见效并不影响大局,所以长城以南的几个郡县如果年成好,再过两年就可以不要赈济了。常山和中山两地的屯田条件好,田地和沟渠都是现成的,只要解决了屯田百姓的生存,明年冬天他们就可以有所收获,后年他们就可以自给自足,养活一百多万人口了。这两郡国人口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左右。屯田三年后,他们不但无需赈济,还能给北疆提供钱粮了。
依田豫乐观的估计,晋中和冀西北两地的屯田,两年后都能基本见效。也就是说,北疆两年后可以摆脱部分危机,而河套屯田和边郡畜牧如果五年有成,那么五年后大漠可以逐渐稳定下来,北疆也可以就此从重重危机中逐渐走出来。十年后,北疆则可彻底稳定。当然,要达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明年北疆必须向冀州回迁一百万以上的人口,明年黄河下游不再发生水灾,明年冀青兖等州不再发生灾民叛乱,否则,这十年大成也是遥不可及的事。
有鉴于北疆五年初见规模,十年方有大成,所以大漠目前的要务不是让胡人吃饱穿暖,帮助他们迅速摆脱生存危机,而是如何稳妥、迅速、彻底地镇制胡族诸部,控制这片万里疆域。
此次我大汉军队远征大漠,缴获颇丰,而战利品多为胡人所有,再加上北迁汉北郡的胡族诸部都得到了皇帝的赏赐,所以现在只要大漠上不发生大雪灾,牲畜能保存完好,胡族诸部的生活就不会出现问题,甚至这几年内都不会出现大问题。胡人的生存能力可比我们汉人要顽强数倍。只要牲畜不死,他们就能活下去。如果我们任其所需,毫无节制地赈济他们,那反而养肥了他们饿了我们自己,其结果不言而喻。所以大漠的这一摊子事,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先以武力镇制诸胡,削弱他们实力,牢牢占据大漠,然后以农商补牧,逐步改善诸胡的生活,逐步开始汉胡混居、汉胡通婚,教化驯服胡人,最后渐渐的汉化胡人,以达到永久占据大漠的目的。
如何镇制诸胡、削弱胡族诸部实力田豫提出了新的建议。
现在大漠上的胡族分为藩属和归属两种。归属胡族诸部为大汉征战多年,战功彪炳,我们应该上奏天子,让他们加入汉籍,正式成为大汉国子民,享有和大汉国子民一样的待遇。有的部落王到了大漠之后,想重新成为藩属,想再建军队,这绝对不能答应,我们只能割藩,而不能建藩。所有归属诸胡,包括北鲜卑王庭,还有马上要报奏天子封王的野狼部落,全部纳入汉北郡。他们是我大汉子民,遵从我大汉律法,受我大汉军队的保护,即使遭到了灾患,他们也无须担忧自己的生存。大汉国会赈济他们,会保证他们吃饱穿暖,会保证他们的安全。如果我们连他们的生存和安全都不能保证,这大漠还是大汉国的疆域吗
藩属目前只有匈奴人和鲜卑三部。鲜卑三部占据了整个大漠北部。如果把大漠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地域的话,他们其实占据了大漠的东部、北部和部分西部疆域,我们占据了南部、中部和部分西部疆域,双方各得一半。但匈奴的单于庭从南部大漠划去了很大的一块领地,所以藩属占据了整个大漠的七成疆域,而汉北郡只占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