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586(1 / 2)

,我即将击败黄巾军,大人是否可以给我渤海郡了

淳于琼急书袁绍,本月初,董卓派大军出潼关,猛攻关西。龙骧将军徐荣,折冲将军玉石,虎烈将军颜良先后率军阻击,现双方正在烛水一带激战,而骠骑大将军却在这个危急时刻急匆匆返回了晋阳。据说,北疆的军屯和民屯都出事了,长公主下旨让骠骑大将军立即回晋阳,主持大局。

袁绍喜出望外,立即急书公孙瓒,渤海郡是大汉国的,不是我袁绍私人的,我凭什么给你将军恃功自傲,骄横跋扈,骄恣枉法,将来必有灭族之祸。我奉劝将军,此战结束后,还是趁早滚回幽州吧。

另外,再告诉你一件事,你弟弟公孙越被北疆军的颜良和田畴在阳翟城外给杀了,你的两千铁骑也被他们杀了个干干净净。如果你想找我麻烦,最好先想想骠骑大将军李弘,再想想屯兵邯郸城的镇军将军麴义。你胆敢攻打我,我必定联合北疆军,把你剥皮抽筋,挫骨扬灰,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第二十三节

十月下,晋阳,龙山。

李弘回到晋阳,安北将军鲜于辅和骠骑大将军府长史李玮迎接于三十里之外。

李弘和鲜于辅已经两年没见了,久别重逢,分外亲切。李弘仔细问了一下塞外的情况,又问了一下汉北郡太守田豫以及燕无畏、姜舞等将领的近况,随即谈到正题。李弘指着李玮说,仲渊,民屯的事是不是和军屯一样,你也有份参予

李玮急忙摇手道:“大将军误会了。民屯的事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李弘十分怀疑地看着他,“仲渊,长公主和朝廷迟早都要迁到洛阳,北疆十六郡的军政,长公主和朝廷也迟早要还给我们,你急什么二月我回到龙山的时候,和长公主、朝廷之间已有约定,你难道忘记了长公主和朝廷还没有走,你就急不可耐要抢回北疆军政大权”

李玮一脸委屈,欲言又止。鲜于辅神态安详地手抚三绺长须,微微笑道:“大将军,你的确误解仲渊了。”

李弘叹道:“难道我怀疑错了目前朝中从长安来的一帮老臣和部分幽州、冀州官吏人数少,很难形成足够的力量影响和改变北疆屯田制度。即使他们有心改制,但如果没有赵岐老大人和你们的同意,改制如何能得到实施你们故意怂恿朝中大臣推行改制,并从中推波助澜,意图挑起事端,逼迫长公主和朝廷让出权力,以便独揽北疆军政。你们这么做,想过北疆的安危,北疆百姓的生存和大汉社稷的存亡吗”

李玮躬身说道:“大将军,你的确误解了。老大人,鲜于大人和我都没有这样的想法。北疆现在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无论如何不会故意挑起事端,自乱阵脚。此次事端的挑起者不是我们,而是朝廷自己。”

李弘看看神情郑重的李玮,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是吗那你仔细说说。如果我估猜错了,我向你赔礼。”

二月下大将军离开晋阳后,张温、卢植、蔡邕等大臣随即提出修改官学。官学改了,学术思想也就改了,国策的改变随即就有了基础。这样将来改制就能减少阻力和得到更多人的拥护,从而保证改制顺利。几位大臣认为,官学的修改是大汉改制、社稷中兴的重中之重,必须立即实施,从北疆开始实施。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辩议之后,朝廷确立了以古文经学为大汉官学的新制。长公主诏准实施。

晋阳大学堂过去教授诸生的就是古文经学,后来又鼓励诸生兼学荀、孟之道,研习黄、老之术。这种事曾经遭到了北疆今文经学名士大吏的猛烈批评。尤其是大祭酒王剪把其父的潜夫论作为诸生必习之文一事,更是遭到了他们一致的辱骂和连番弹劾。硕儒王符的潜夫论其实就是一部治国之策的大集成,其基础是“以民为本”,其国策就是“儒法兼融,隆礼重法。”骠骑大将军李弘自西疆时就从李玮手中得到了潜夫论,对其中的观点非常认同,治理北疆的许多策略就是取自于潜夫论,所以李弘极为尊崇潜夫论,鼎力支持王剪和晋阳大学堂。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冬,天子诏告天下,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并列于官学,至此,北疆的学术之争才告一段落。

现在,朝廷颁布新制,把昌盛了两百多年的今文经学赶出了官学,这对北疆研习今文经学的名士大吏和儒生来说,简直是个睛天霹雳,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多少年来,多少士人,都是靠今文经学入仕为官,靠今文经学修世治平,靠今文经学名扬天下,光宗耀祖。今天朝廷突然把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给推倒了,把他们赖以维持生计的饭碗给砸了,谁能忍受

北疆大吏中,研习今文经学的很多,比如上党太守杨奇、河东太守王瀚、雁门郡太守郭蕴、代郡太守王泽,诸府掾属有晋阳王阀的王柔、令狐阀的令狐邵、河东卫阀的卫固、卫彻、范阀的范先等等,这些人立即在朝野上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改制的浪潮。

双方的争斗愈演愈烈。由于杨奇等人无法在朝堂上击败张温、卢植等极力主张改制的大臣,他们转而把矛头对准了自己郡县的改制势力。以上党太守杨奇为首的一帮反对改制的大臣先是极力阻挠郡县官学改授古文经,然后以各种借口打击和罢免了一批赞成改制的县长、县令和诸府各级掾属。

但这种办法治标不治本,效果甚微。杨奇、王瀚等大吏知道,要想彻底击败朝廷,逼迫长公主废除诏令,最后必须要倚仗骠骑大将军。北疆归根究底,还是骠骑大将军说了算。于是他们互通声气,纷纷上奏朝廷,以各种理由要求减免赋税,甚至不惜恶意虚报少报田产数量。朝廷一看很生气,你们拿这种事来要挟朝廷,也未免太过分了。好,既然你们虚报少报田产数量,那我就增加上缴赋税的数额,看谁斗得过谁

朝廷和郡县争斗不休,吃亏的可是百姓。赋税一涨再涨,百姓们哪里还有活路于是九月底,秋收开始的时候,在上党的长子城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冲突。这场冲突虽然因一头耕牛而引起,但它的背后却是郡县官吏的精心策划和鼎力支持。正是因为有郡县官吏的纵容和默许,冲突的规模才越来越大,终于导致了北疆屯田危机的爆发。

屯田是北疆赖以生存的基础,屯田出现了危机,对北疆打击之大可想而知。这场突然爆发的屯田危机让长公主和朝廷迅速陷入了恐慌。大臣们惊惶失措,朝廷诸府互相指责,国事随即陷于瘫痪。

杨奇、王瀚、郭蕴等北疆大吏的目的达到了。危机爆发后,长公主和朝廷遭到了北疆上下的仇视。北疆从大小官吏到普通百姓,人人痛恨长公主和朝廷,如果没有朝廷的那些白痴和奸侫,北疆怎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换句话说,长公主和朝廷要滚蛋了,即使他们还赖在北疆不走,但因为他们威信尽丧,失去了北疆上下的支持,继续主掌权柄的可能已经没有了。

危机爆发后,骠骑大将军要回来了。北疆是骠骑大将军的根基所在,他不可能容忍长公主和朝廷这样肆无忌惮地破坏北疆。骠骑大将军会因此找到充足的理由,并得到北疆诸吏的绝对支持,从长公主和朝廷手上收回北疆军政大权。这样一来,朝廷的改制也就作废了,今文经学可以继续主导官学,大家的权势和财富也就保住了。

李弘没想到北疆屯田危机的背后竟然蕴藏着这么复杂的权势争斗。他一直以为这是骠骑大将军府的一帮官吏为了尽早从朝廷拿回北疆军政大权而蓄意制造的一场小风波。鲜于辅和李玮都是北疆举足轻重的大吏,两人既然都没有给自己发出急书,那么说明北疆的事情还完全在他们的控制之内。但今天听起来,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难道他们已经失去了对北疆的控制

李弘焦急地问道:“塞外郡县怎么样河套屯田区怎么样平城屯田区可有急报中山、常山那边可有消息唐放、左彦和赵戬可有书信”

李玮摇手道:“大将军放心,塞外郡县和河套、平城、中山、常山几个屯田区都很安静,没有受到这件事的影响。”

“杨奇、王瀚和郭蕴几位大人非常有分寸,把这件事控制在长城以南的太原、上党、雁门、西河和河东五个郡。”鲜于辅解释道,“其他郡县没有出现虚报少报田产的事,所以朝廷也没有增加他们的赋税,各地都很安静。”

“那河东军屯又是怎么一回事”李弘问道。

“上党爆发屯田危机后,杨奇大人不闻不问,任由百姓闹事,大有撂挑子不干的架势。朝廷很气愤,于是卢植、马日磾、袁滂等几位大臣逼着赵岐大人奏请长公主,立即征调河东屯田兵到上党平叛。张白骑大人本来就对朝廷随意增赋非常不满,他拒接圣旨,而且还跑到龙山大发雷霆。”李玮苦笑道,“不接圣旨是不行的,所以我让张白骑大人回河东后,暗中指使屯田兵闹事,这样就能避免事态恶化,把北疆屯田危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