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急书董卓,请求援兵。北疆军占据了地利优势,又有犀利武器,尤其是那炮车,威力实在太大。一块大石头砸过来,士卒们总要死伤几个,很难应付。如果这样硬打下去,等打到函谷关,四万北军能剩下一半就不错了。
董卓在书信中说,出发前我曾对你说过,我们攻击北疆军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象榫子一样钉进北疆和关东之间,切断他们之间的联系。所以攻击不能停止,要把关东方向的北疆军全部引到关西来,这样我们的目的就成功了一半。董卓特意嘱咐牛辅,再有一个多月就要下雪了,黄河封冻后,北疆和关东之间的联系也就基本上中断了,那时大军的攻击就可以暂时停下来。
增援的事,董卓拒绝了。董卓告诉牛辅,北疆军统帅是名震天下的龙骧将军徐荣。此人用兵如神,奇正两道无所不精。他和你正面对敌,说明他正在筹划和实施全歼北军之策。你一定要小心防范,不要孤军深入,免得中伏。至于大军能不能打到函谷关,无关紧要。你只要把北疆军拖住,大量损耗北疆军的兵力,你就立功了。
另外,关于炮车的事,董卓比较在意。他命令牛辅,务必想尽一切办法派人潜伏到对岸,画一个炮车的图送到长安来。长安的能工巧匠多得是,北疆能做的武器,我们一样能做。等我们造出了炮车,马上就给你送过去,狠狠地还击他们。
牛辅把这份信给李傕、郭汜等人看了一下,然后问贾诩,“文和兄,你看我们怎么打为好再这样打一个月,我们的损失还是非常惊人。”
贾诩笑道:“太师大人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们只要拖住北疆军,拖到下雪,黄河封冻的时候就可以了。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再这样强攻,我看,先改为三天一攻吧。半个月后,我们再改为五天一攻。今年,我们就把战场稳在烛水河一带。”
大汉国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十一月。
十一月上,冀州,邯郸。
骁骑中郎将王当率领八千大军赶到邯郸城。
镇军将军麴义、扬武将军杨凤、武烈中郎将文丑、强弩中郎将孙亲四人一起到城外迎接。
风尘仆仆的王当看到麴义亲自出迎,十分意外,连连拱手说道:“下官怎敢劳大人出城相迎,下官实在不敢当,不敢当。”
“应该的,应该的。”麴义笑道,“大将军说了,如果此仗打败了,他要亲自砍下我的脑袋。我脑袋掉了,估计你们的脑袋也保不住了。”
众人大笑,策马进城。
“听说杨大人是邯郸人,这地方过去也是杨大人的”麴义举起马鞭,指着城楼笑道,“后来”
“后来给大将军抢去了。”杨凤连连摇头,“那次我亏大了,两个妹妹也给颜虎头抢去了,不堪回首”
“那这次算不算衣锦还乡”
“当然不算。”杨凤停下马,用马鞭指着樊篱、余氐根、彭烈、丁波、李尧、杨震、廖磊、林讯等人说道,“大人你看看,这都是昔年追随大贤良师,追随牛角大帅征战天下的黄巾军悍将。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死了数不清的兄弟,只希望百姓过点安稳日子,过点好日子,但结果却和我们心里所想的大相径庭。现在天下越来越乱,除了北疆,哪里还有安宁的地方”
“如果天下安宁了,百姓富足了,我杨凤再踏足这里,可以说是衣锦还乡了,可惜”他转头看看麴义,“我也许看不到那一天了。”
麴义望着杨凤脸上的痛苦,眼里的悲伤,蓦然想起了边章,想起了韩遂和北宫伯玉,想起了饱受苦难的西凉人。相比起来,西疆人比燕赵百姓,比中原百姓,要苦上百倍千倍。西凉人,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安宁温饱的日子文约韩遂先生是不是还在西凉四处征战将来讨董勤王,如果把董卓赶到了西疆,西疆的百姓会不会惨遭灭绝之祸
麴义不敢再想下去,他抬头望着城楼上高高飘扬的“汉”字大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大人在想什么”文丑小声问道。
麴义苦涩一笑,“我想起了边先生”他回头看看杨凤、王当、孙亲等人,“你们知道他吗”
一群黄巾将领肃然起敬。
“边先生当年在西凉起事,很厉害,把我们这些老朋友打得狼狈不堪。”麴义一阵战栗,心中不禁泛起些许的酸楚,“后来大将军到了西疆,好运气随即也就离开了边先生,边先生败了。边先生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就是为了西凉的百姓能有口饭吃,能活下去。可惜他壮志未酬”
“听说,当年大将军在西凉肃贪,所有的证据就是边先生提供的。”孙亲问道,“是真的吗”
麴义点点头,“我麴义之所以愿意跟着大将军,愿意为他赴汤蹈火,就是因为这件事。数百年来,大将军是第一个敢拿着战刀一口气在西疆杀了数千名贪官污吏的大英雄,试问我大汉国谁有这样的勇气谁有这样的气魄舍大将军以外,再无他人。”
“大将军担心我脾气不好,担心我和你们这些黄巾系将领无法相处。他想错了。”麴义指着自己的胸口说道,“我生在西凉,长在西凉,我和你们一样,也想天下安宁,也想百姓吃饱穿暖。大家都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战,都是生死兄弟,有什么不能相处即使让我听命于飞燕,听命于栖之杨凤,又有何不可”
杨凤、王当、孙亲等黄巾系将领大为激动,纷纷下马,躬身施礼。“唯大人马首是瞻,誓死杀敌。”
“好,谢谢诸位兄弟的信任。”麴义下马还礼,大声说道,“明天,我们兵发广宗。”
十一月上,渤海郡。
公孙瓒的三万大军和徐和、吴霸的三十万黄巾军对垒于东光城南三十里的鸿亭。
徐和、吴霸以为公孙瓒冲上来后就会决战,谁知道公孙瓒拿下东光城后,一连十天都没有任何动静。徐和和吴霸非常着急。此处距离黄河将近三百里,即使撤军也要三四天。再加上渡河的时间,最少需要半个月。半个月后,按照惯例,黄河已经结冻封河了。徐和和吴霸随即决定分批撤退。
第一天,徐和带着两万主力南下了。第二天,又走了五万人。黄巾军大营随即乱起来,军心涣散。先是有三三两两的士车擅自离营,接着部分黄巾小首领带着数千人的队伍往平原郡而去。继而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大家你喊我我喊你,许多黄巾将领根本不向吴霸禀报,带着队伍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