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老嫔妃说的胎记至关重要,直接就能证明此了空,非彼媚娘也。可万一要是媚娘真的有呢,那该怎么办”
武媚娘有没有胎记,他当然知道,但对于那个老尼姑提出的胎记,却很不明白,为什么要提出来呢
王平安嗨了声,道:“皇上您想啊,只要提出了胎记,反正媚娘自家人是不会出来反驳的,女儿都死了,她们怎么可能再提伤心事,而且臣保护她们得紧,也不会让她们被人问起的。所以以胎记为证,再好不过。至于说到万一媚娘要是真的也有一块胎记,那这还不好办么。反正看过胎记的只有那老尼姑一个人,只要她说和以前看过的胎记不同,那不就得了。反而由此又可以引出一番评论,说小武媚娘和那死去的武媚娘有缘。”
李治啊了声,恍然大悟,道:“这就和你以前说的一样,叫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王平安笑道:“对,作证嘛,还不就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的事么”
“那,过些日子就由皇后把媚娘接进宫业,让她在宫里抄写经书”李治问道。一想起能和武媚娘在宫中相会,而且是正大光明的相会,他就激动起来了。
王平安道:“那是自然,这个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办,顶多也就一个月的时间,只要媚娘的头发长出来了,不再光头璀璨,那就可以入宫了,而且皇上还可以正式册封她一个封号,比如说昭仪啥的”
李治心痒难耐,他道:“一个月的时间太长了,朕等不及啊,不如明天嗯,过几天的,就让皇后把她召进宫来吧”
王平安点头笑道:“这个便随皇上的心情了,不过也不能太快,否则会有流言蜚语传出去,没准有人会联想到皇上去感业寺的事,说您早就看上了了空小师太,结果皇后就把她给弄进宫来了,咱们等事情凉一凉的。”
李治坐在龙榻上,不住扭动身子,他又想去感业寺了,想把这个好消息亲口告诉武媚娘。他问道:“怎么能让事情凉一凉呢我要是收了一个尼姑做后妃,这事怎么都不会凉的,肯定要有人议论,我就怕舅舅插手,他对于这种事向来反感,怕是会为难媚娘啊”
王平安心想:“他是会想为难武媚娘的,只可惜本事不够。”
不等王平安出主意,这回李治自己竟然想出主意来了,他道:“这些日子朕多找些活儿给他做。那个昼夜开城门的事不够大,不如朕让他代天子阅兵,这不是要出征辽东了么,府兵大集,让舅舅去阅阅兵啥的,主持出征事宜,保证忙得他顾不上过问朕的事来。”
王平安一挑大拇指,道:“高,此计大高,皇上英明。”
两人商量了一番,王平安这才告退出殿。还没等他出宫,只是出了甘露殿不远,就见前面来了一人,是个小宦官。这小宦官似乎是在等着王平安,连跑带颠地过来,弯着腰,道:“王相爷,小的是淑妃娘娘宫里的,奉了娘娘的旨意,想要问您几句话”
现在王平安和萧淑妃已经是阵营分明地对着干了,这时候可不能首尾两端,两面讨好。他把眼睛一瞪,道:“有话快说,有屁就放,本相忙着呢,没功夫听你的废话”
小宦官一哆嗦,好么,人不大,脾气不小,他道:“王相爷,您刚刚陪着皇后娘娘出宫了可是去的感业寺”
王平安一甩袖子,道:“你说什么,声音太小,本相听不清。”推开小宦官,他又道:“也不屑听,回去告诉你家萧娘娘,收拾收拾行李,准备往冷宫里搬吧”
小宦官大吃一惊,顿时呆住不动了。
王平安大步离开,心中好笑,闹吧,萧狐狸闹得越欢,王皇后行动越快,武媚娘进宫的日子也就越近了。
第七百九十二章 李义府
第七百九十二章李义府
王平安快步去了门下省,一进衙门,他就叫道:“诸君,可有什么紧要公务么,本相今天有空,可以用印”
东台的官员们都吃了一惊,怎么搞的,这位三不管宰相怎么突然跑来办公了,还要用印官员们赶紧从各自的屋子里出来,纷纷表示没有紧要的公务,就算是有,也都送到尚书省去了,由长孙大人代批。
王平安连大堂都没进,笑道:“没有公务啊,那太好了,本相下值,你们也早点回家吧”说完,转身就走了。
东台的官员们面面相觑,好么,看看人家王相爷,当官当得有多潇洒,挥挥衣袖,不带走半件公务。前脚进门就算当值,后脚出门就算是下值了
王平安出了皇宫,赶去尚书省。尚书省和他的门下省可不一样,官员们忙忙碌碌,出出进进的,可不似门下省那样,官员们都坐在屋子里,等着下值回家抱老婆。
王平安进了衙门,招手叫过一个官员,问道:“你们长孙大人可在衙内”
这官员咧嘴一笑,心想:“这位王相爷也真搞笑,问我也就罢了,竟然问的是你们长孙大人他不认得我是谁么”
这官员笑道:“王相,您不认得下官了么下官供职门下省,是您的直属部下啊只因您不在东台处理公务,所以下官只好把公文拿来送呈长孙大人,由他代为批阅的”
王平安啊了声,想起来了,这个官员在自己点名是见过一面。他道:“嗯,你认出本相来了,很好。本相刚才是考考你的,看看你认不认得我这个上官。很好,你通过测试了。”
这官员又笑了笑,回身一指,道:“长孙大人不在大堂,而在后面的二堂里,正在给户部的官员们开会,让他们筹集好大军远征所需的粮饷,您一进去就能看到他了。”
王平安嗯了声,举步向里面走去,那官员在后面望着他的背影,嘴唇动了动,有心想跟上去,和王平安多说几句话,把自己的名字报上去,以便让王平安对自己留个印象。可又一想,王平安啥事不管,就算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又能如何,也不会对自己进行提拔的。这官员摇了摇头,出了尚书省的大门,便想赶回东台。
他刚要上车,忽听远处有人叫他,抬眼望去,见远处行来一辆马车,车窗探出一个头来,竟是曾经的中书侍郎许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