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64(1 / 2)

秦皇暴虐,yu始皇二世三世长存,非独霸之君,亦为子孙计。不虑子孙万世,何为清平逃户隐户祸乃社稷根本,吏卒呼啸于乡野,越积越重。然虑豪强之bi,天皇天后昏暗不语,群臣明哲保身默言。弗知二百年后,百姓增加,官吏随众,国费倍沉,豪强、僧侣免课,纳税平民愈少,臣不敢思。治者视若无睹,麻木不仁。豪强目光短浅,贪心不足。国若卵巢,倾亡之下,何以完卵臣痛疾而失首,呜呼哀哉或二百年后,太极大明宫野狐唱晚,群鸦àn舞,乃今君臣之所愿哉”

书上,李治暴跳如雷,立即下诏派人将魏元忠拿到大理寺。

但前面钦差一离开,后面李治又下了一诏,着魏元忠立即赶赴洛阳议事。

这才是李威哭笑不得的地方,说他昏庸吧,某些大事头脑还是很清醒的。说他不昏庸吧,为了权利,将一个大好的朝局nong得乌烟瘴气。

魏元忠被带到京城,李治将他写的奏折拿出来,说道:“你知道你写了什么”

“写了很多。”

“你放肆”写逃户严重xg可以,居然写唐朝不到二百年就要完蛋,还骂自己与皇后是昏暗,是麻木不仁,连秦始皇都不如,一个皇帝,都怕豪强,软弱如此。当真如此一个豪强不怕,天下豪强那一个皇帝不害怕

“陛下,不是臣放肆,是陛下对列祖列宗放肆。”

“你,你”

“陛下,何必动怒。臣进的是直言,若陛下不想臣进直言,以媚huo君,臣做不出,那么臣就不语。但臣只想最后说一句话,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最卑贱的商户与匠户,还知道置一点产业留给子孙。太宗文皇帝留下什么江山给了陛下可陛下打算留什么样的基业给后代子孙一个九五至尊的皇帝,居然连这一点都看不透,岂不是对列祖列宗放肆”

不仅是怦击李治对逃户问题刻意回避,也隐诲指责他为了权利,搞出来的掣肘,使朝堂生生分裂。

“来人哪,将他拖下去庭杖。”

太监刚要动手,武则天在帘后说道:“且慢。”

然后从帘后转出来,说道:“陛下,此人忠烈,不可侮之。”

这一说,李治终于清醒过来,抹不下面子,干咳了两声,道:“是朕说错了。”

“不怕错,就怕知错不改,陛下或许还有yào可救。”

“咳,咳”李治气得再次干咳。

武则天则是妙目连连,心中却在想道,好一个魏真宰,还有那个狄仁杰,这两个大臣皆是一时难选的人杰,不知道自己儿子如何从千万人中选出来的。十分欣赏,心中都有了与儿子抢这两个人才的念头。

其实一干服shi的太监也扭过脸去,当作没有听到,这个魏元忠比朱敬则胆子还要大三分。史官更是小声地问:“这一段要不要记下来”

武则天转过身说:“记”

李治忍了忍,也没有办,这些大臣威吓不起作用,就象这上书,不但骂了他,群臣大户一起骂了进去。满朝文武,那一个有这胆量这样一想,火气下去了,语气也软了,温言说道:“朕也知,可是不易治理。若是举措不当,国家甚至会立即动àn,而不是等到两百年后。”

“也许有方。”

“说来听听。”有比没有好,李治这几天为此都没有心思处理其他朝政。

“陛下,臣听说过举贤不避亲仇。”

“是,这才是君子之风。”

“臣也无奈,可有一个人也许有办,但陛下不能抱着亲之,或者仇之的想。”

李治与武则天皆茫然,这是谁啊,让李治又亲之又仇之

“是太子殿下。”

“咳,咳,”李治又呛着了。

太子是皇上的儿子,只能说亲之,怎么说仇之,史官拿笔的手在发抖,小心的问:“这一句记不记”

武则天这一回都不敢作主,倒是李治咬着牙说道:“记。”

然后又说道:“既然他有办,又是太子,为何至今不言”

“陛下,昔日臣陪太子殿下去少林寺为陛祈福,太子曾与臣jio谈过此事。那时候太子还没有及冠,就有了一些想。太子英明无比,又长大几载,这是国家的最大弊端之一,太子应当有一些更成熟的想。“魏元忠将李威看得太高了,论权谋之术,李威未必很好,毕竟有一些前世的知识,彻底解决不大可能,能缓解的方还是有的。去年jio谈时李威也隐约说出,具体的未说,魏元忠也未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不能再拖,只好将太子拉下水去。于是顿了顿,又说道:“太子不能言。”

“为什么不能言”

“是陛下让他不能言的。”

“”李治立即醒悟过来,哑口无言。

这又让史官犯难,不知道该不该记。想了一下,既然仇之都记了下来,大约这句话也可以记,抹了抹汗,再次在纸上书写。

武则天在边上说道:“你去对他说,国事为重。”

“喏”

魏元忠退下,看着他离去的身影,武则天赞道:“陛下,此人可重用。一时清亮,朝中无人能及。”

“是,”李治软软地答道。是一个难得的臣子,可一旦重用,自己耳朵就要被此人整天刮噪。再一想,心中又郁闷万分,这样的人为什么不为自己所用,却成了儿子的亲信

一路走出皇宫,所有大臣对魏元忠侧目而视。这一篇奏折,比朱敬则炮打李治那次还要猛烈,连郝处俊与李义琰都自愧不如。到了东宫,李威立即让他进去。

魏元忠立即将来意说出。

“魏卿,你害了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