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唐朝都城,到时候殿下必须撤军营救。青海、灵武与河西走廊,必然囊入我们吐蕃手中。”
“是不错,可是你们吐蕃有没有这个国力,有没有这个财力,有没有这个足够的人力至少等你们吐蕃将各族融合,就需要五十年时间,孤会不会给你们吐蕃五十年时间可等”
“那就拭目以待。”
“孤会的。”
两人说完,站起身来,竟不言语,扬长离开,姿态固是潇洒之极,当然,各人心头的滋味皆不相同。
斥候看到大军返回,各自开始收拢。
骑在马上,李首成说道:“殿下果然好计策。”
“未必,是一个方针,那有那么简单的”
“不知道论钦陵会不会有破解的方法”
“不知道,孤这是阳谋,所以基本说了出来。其实不说,论钦陵也会知道。但世上没有不破的法则,总会有办法的。孤是以国大国富压论钦陵,可论钦陵也不会束手就擒,一定还有一些巧计的,也就是阴谋。”
“那是,此人奴婢观察,果然是一个枭雄。”
“也是一个人杰,所以他前来赴约,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想探一探孤的口风。孤索性说了出来,让他回逻些城去,处理政务都心神不定。其实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没有一个安定的国家,没有一个安定的后方,无论前方将士多少勇猛,最后还是要输。所以汉高祖百战百败,依然成军,项羽一败,失恨乌江。”
“是。”
前方,李显与李令月已经迎了出来,李令月好奇地问:“大哥,你与那个蕃子,谈了些什么”
“说了一堆废话,猜了一会心思,无聊之极。”
“不是啊,若是如此,京城中为什么那么多老百姓在议论”
“不相信,你可以问李内侍。”
李首成不能作答,岂止是废话,这一番争斗比明刀实枪更为凶险,甚至关系到两国以后的作战大方向。不过真让他说,还说不出来什么。嗫嚅道:“小公主,是说了一些奴婢听不懂的话,然后喝了几杯酒,那个大论还吃了几大口烤羊肉,大约就是这样了。”
李令月不相信,大眼睛眨啊眨的,就眨到薛讷身上。这个人是薛仁贵的儿子,大哥又载培过的,应当懂一点。但大哥在此,不好强逼的。到积石军城再说。
薛讷看着李令月的眼神,身上一阵恶寒。
这个小公主,比姑奶奶还是姑奶奶,让她盯上,总没有多少好事发生。
但李威说完了,骑在马上沉思,自己就要出手了,论钦陵也会出手,他会如何挽回眼下吐蕃糟糕的局面tgt
正文 第四百十九章 箫声断
论钦陵出手了
踏着无边的芳草,宛肃城就要到了。然而论钦陵此时的心情恰如李后主的一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心情恶劣之极。
论赞婆带着人迎了上来,问道:“二哥,那个太子说了什么”
“不会甘休的,他成长得非常快但还好,他的眼睛能看到青海之外,可看得还不够长远。能挽回”论钦陵断断续续地说道。
这个说法多少夸张了,可最让论钦陵忧虑的,是李威找到了吐蕃真正的软肋之处。跟裴行俭后面学习这世界几乎是最好的兵法,又打了这么多战争,又记得一些后世的知识。最后一点很关健的,找到吐蕃的软肋,并不奇怪。
这个太子不是别人,是太子,有可能三四年后就是唐朝的皇帝,不怕大臣知道,就怕皇帝看穿
但这让论钦陵感到真正的心寒。
“段夫庆。”
“在,”一个吐谷浑中年人走了上来,此人也是论钦陵最重要的幕僚之一。
“你立即前往长安,替我办两样事,见机行事,散布一些谣传。比如唐朝皇帝昏庸,雍王野心不轨,害死了几万唐朝将士,到现在还不甘心。皇后同样野心勃勃,想做汉朝的吕雉皇后。或者说唐朝太子不日将率青海数万死士,返回长安,扫荡奸邪。具体的你看着办,将唐朝长安与洛阳的水搅混了。”
“属下一定办到。”看似很难,对段夫庆来说,也不算太难。
“第二件事,散完了谣传后,你看一看唐朝那个雍王的动静,若他死心不改,你前去投奔。想办法接近他,赢得他的信任,甚至资助他一些财物。雍王力量太薄,身边的亲信,是一群蠢货,没有真正的能人奇士相助。你去将雍王重新扶立起来。”
“属下遵命。”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论钦陵过了很久才说道:“唐太子说得对,国家才是根本,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支持,终不是长远之计。”
不意识到这个问题罢了,自己过几年与唐朝军队打上一战,利用唐朝的骄傲,将大军引到大非川来,给其重创,几次败下来后,唐朝对青海就失去了信心,那么可以安心经营融合。
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想过染指灵武,吐蕃人口少,占的越多,管理不便,掣肘会多。因此,史上他有数次机会,扩大战果,皆明智的退了回来。后来吐蕃借唐朝安史之乱,成功染指了灵武,然而只过了几十年,国家崩裂。多种因素,主要因素也是国家核心人口少了,地域越是广大,离心力越是不够造成的。
可是唐朝一旦看破了这个本质,那就让他担扰了,只好从唐朝内政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