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辇中还在抽泣口自己受了委屈不提,还得回去安慰丈夫,这都算是怎么一回事
武则天走后,野辞明月不解地问道:“殿下,为什么皇后让你做皇帝,你不同意”
听得不大明白,但有一个简单的道理,还是明白的。皇帝皇后是父母亲,打是不能打,骂是不能骂,更不要提杀,也不能关起来。那么双方总得有一个让步。
“你不懂的”,李威抚着她的秀发说道。
这是望宫,不是普通家庭,用普遍家庭的眼光来看皇宫,都不知如何死的。
坐在皇宫里等,下值了,裴行俭、秋仁杰、刘仁轨、李义谈与亲敬则一起来到东宫。
询问了事情的结果。
李威将经过说了一遍。
裴行俭说道:“殿下啊,是好机会。比臣预想的好,在臣的预想当中,两位圣上会作出禅让的让步,但是刑政大权会抓在手中。”
军国大权全部抓在手中肯定不可能的了,李威也不会答应。那样与一个傀儡,差不离。但会抓住大刑政,大刑狱,就是象上官仪,或者许敬宗,或者眼下的明崇俨。立案破案还是大理寺进行的,然后审案必须宰相刑部与大理寺,或者其他的重要部门共同审问。再比如李贤之案,大理寺的人,宰辅,刑部,御史大夫。可最后如何判决,还必须皇帝手书。
也没有那么多大案与要案发生,可这是一个杀手铜。某些时候,会起很大的震赅作用。比如李威登基后,第一个想要做掉的人,必然是裴炎,此人不除,必是后患。没有他的串连,武则天能有什么气候。是不错,内宫几乎为武则天掌控,甚至能过内宫向外幅射,能动用许多人手。这个难度并不高的,象秋仁杰利用了一群游侠儿,武则天想利用一些市井不民,更是容易。
可关健还在朝堂。没有人串连,难道武则天从内宫走出来,挨家挨户去拜访而且这个人还不能太简单了,就是薛元超都无法胜任这项任务。
但是想掰倒裴炎,是找到了真凭实据,或者载赃嫁祸,或者通过先贬后杀,这个三品以上的人事调动与大刑狱的权利在李治与武则天手中,李威就不大好动。
可这一点,还没有大政务来得重要。
比如出兵,或者进行某些改革,或者重大的命令,这些政务若还是李治与武则天掌控,李威捞取的只是一些滴剩下的油星,不是傀儡,也等于是傀儡。没有提,一旦登基,李威同样有权处理政务。至于会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故事,皆不去想。但这份权利却是能实打实的落在手中,然后就看各人的神通了。
经裴行俭一提醒,几人人皆以为然。
其实武则天也想过,这个大政之权,不抓,儿子势必大。可是时间紧迫,她一时半会想不出来好办法挽回,只好忍痛割爱,不能争。一争,儿子苦心良久,到现在才发作。一定不会甘休。
没有办法,只好放弃。再说,利不厚,心也不动。
裴行俭又说道:“至少殿下登基后,能得到四成实权。
朱敬则是老实人,担心地说道:“只怕以后更乱。”
“那也未必,看殿下如何调和。政治本来也是一场更激烈的战争,有时会进攻,有时会防守,有时会妥协。朱少卿所担心的,某知道。可你想过没有,天无二日,地无二主。自从十几年前,陛下诏书二圣,就已经乱了。”
反正天上很早就出现两个太阳,再多一青也无妨。看百姓官员与将领如何选择,太子这颗有用的太阳升起来,其他两太阳不下去,早迟也会让后羿射下去。
这句话有些大逆不道,不说,又道:“还是让殿下先登基再说。各位可否想过,为什么殿下在青海就掌握了大量有用的证据,不去发难是臣,是子。若殿下那时候是皇帝,将几万大军率回,谁能阻拦”
秋仁杰与李义谈眼睛已经雪亮起来。
“再说,不妥协,后果大家皆无法能准确预料,而且殿下即便如愿以偿,也会背上逼宫的恶名。”
这也是无法否认的。玄武门政变,成了李世民一生最大的污点,不然以他的文治武功,不是圣人,也不亚于圣人。李威这一次没有起兵,正是顾忌着种种,通过明崇俨的案子来逼迫父母主动妥协,还是逼。大不了比玄武门带来的影响,要好一些。
但现在不需要李威去逼,李治与武则天自己主动作出妥协,就不存在逼宫这一说法。为了正这个名,为了免去这个恶劣的影的,放去一些权利也是值得的。
可是秋仁杰还有些犹豫,说道:“天后的手儿”
“这也不怕,殿下,请借一步说话。”这一番话,法不能传二耳,否则以后传开,自己满门抄斩都有可能的。
李威站起来,来到殿外,裴行俭低声说道:“臣还有一策。”
“何策”
“殿下,你与论钦陵说过一句话,国家之间那有什么友谊可言,先打了再说,看看谁的拳头大。”
“是。”
“实际上争来争去,也要看拳头啊。”
李威有些不明白,拳头知道,军队啊,可难道登基后,将军队从青海带回来,让他们将父亲干掉
“一要拳头,第二呢,殿下,可记得春秋一开始讲的什么”
“郑庄公养共叔段为逆。
“春秋用此明礼,讥郑庄公做法不耻,欲除共叔段,手中又没有证据,故意骄纵其心,使其谋反,然后再除之。可若不是这样,共叔段有其母相助,郑国会不会平安”
“裴卿,妇旨”
“你附耳过来”裴行俭在李威耳边说了一番话。说完了,道:“殿下,可以去做,也可以不去做。毕竟那样,唐朝会有一到两年混乱不堪。但先与天后谈一谈,天后恋权,可是治国却颇有才干,若天后相助,国泰民安最好不过。若继续朝争上演,争执不休,只有此策。”李威又是苦笑,还要打啊。但是事必有三,自己出征了两次,看来,还得要出征第三次。不是可以不去做,而是将来必然自己会这样去做。但对裴行俭十分感谢的,说道:“此次孤能登基成功,还靠各位努力。”
这倒是不假的。
前世只是一个小讲师,这些年来,进步了不少。但朝堂之上,那一个不是牛人猛人,若不是有诸人相助,不要说母亲了,就是裴炎,自己都未必能斗得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