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的唐朝,官府的办事效率却比后世时候要高上数倍。
时代在发展,但官员的素质却并没有跟着大幅上升,这让王易挺是感慨,这不是世道问题,而是其他问题,有机制,还有为官者的良心和为民谋福利的念头,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
--------------
这天,李弘节这位杭州刺史又带人到钱塘湖一带巡视,随行的包括别驾崔知年、钱塘县令周端在内的一大群人,多次被李弘节使人传去王易也跟在其中。
在与王易数次的交谈中,李弘节对这位脸上已经没有任何稚气但年纪只有十六岁的少年人所表述的诸多建议和见解都非常赞赏,越加的对王易的身份产生怀疑起来,再令儿子李道素多方面关注王易的情况,争取能打探到王易更多的消息。
对于李弘节来言,如今他最关注的是钱塘湖疏浚的问题,在他心里的份量,王易的身份问题自然不能和疏浚工程相比,到底这是皇帝亲自下诏同意的浩大工程,民部分拔的钱粮数不少,若不能很好地完成疏浚工程,并让疏浚后的钱塘湖发挥作用,那他想奉调回京的梦想就再也实现不了了,甚至有可能还要被发配到更偏远的地方去,因此疏浚的事他每天都要过问,听从崔知年和周端的报告,还时常亲自去湖边查看情况,有问题也现在解决。
此次疏浚的过程李弘节也大量采纳王易的建议,特别是施工的方法,先以淤泥筑成简易的堤岸将钱塘湖分割成几大块,将那些淤积严重,几无湖水的区域先一步清理,差不多也就是从湖岸边开始疏浚,这些地方清理出来的淤泥被搬运到附近的田地里,作为改善受咸潮影响的一些田地的土质情况,最上面的那些草泥埋在下面,以免再长出草来,影响作物的生长。
这些淤泥经过数年的发酵腐烂,土质肥沃程度是边上那些田地间的土壤不可相比的,王易的这个建议得到了许多被李弘节相请来,富有农事经验的人认可。
以池塘的淤泥填田,以改善土壤的土质,增加土壤的营养成分,可以清淤,又可以改善土壤的土质,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
李弘节带着一行人边走边看,还不时和在劳作的百姓打招呼。
如今官员在百姓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李弘节这位杭州刺史时常出现在钱塘湖边,让那些在湖中清淤的民工自然很是惊异,再看到这位刺史竟然还和他们打招呼,一些人很是激动。
一行人走了好一会,李弘节也听了不少相关人员的汇报,在边上的报告完,静了一下后,李弘节问询跟在身边的王易道:“王公子,你觉得现在工程进展情况如何”
“挺出乎在下意外的,工程进展非常快,想必再过两三个月,就可以完工了”王易笑着回答。疏浚工程已经进行了快一个月,钱塘湖一周已经被挖出宽宽的一条深沟来,许多工民正在靠岸处堆彻石块,将那些塌掉的堤岸修筑回去,从湖岸边清淤的情况来看,以王易大概的估计,清淤后靠近湖岸处的湖面应该有近两米深,比后世时候西湖的水深还要更深一点。想着全部清理完成后,钱塘湖的库容一定不会比后世时候少,能灌溉的田地也会非常的多,王易挺有一种自豪感。
“湖岸近处快清理好了,接下来要往湖中深处清理了,施工进展要慢下来,淤泥要清运出来,难度也在加大”环湖岸一周,已经基本被清理,清理出来的地方都是浑水,为了方便民工进出施工工地,都有便堤修筑着,但要将湖中的淤泥都运送出来,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李刺史,在下觉得,湖中的淤泥不需要运送出来,就地堆积,在湖上修建几条长堤,建几个小岛,不但可以增加景致,还可以为来往及游览的游客增加方便就目前来讲,可以大大减少施工难度,减少民工成倍的工作量,降低花费,还可以缩短工期。”王易马上建议道,前几次与李弘节交流时候他就提过这建议,但当日李弘节并未予以认可,今日再说进来,王易依然这般建议。
若要把整个湖的淤泥都运出去,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而且附近也没多少可以堆积的地方,田地里堆的太多,不只作物很难种植,连人下去都有可能陷进去。
“你说的确实是个好主意,但其他人还有不同的见解,他们担心淤泥不清运出去,会造成再次淤塞的。”李弘节看了看湖中劳作的情况,再看看王易,“一会我们回去后,再细细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吧”李弘节数次到现场看了疏浚的场面,对淤泥清运的过程很是清楚,他也觉得要将所有淤泥清运出去有点不现实,因此想和王易进一步商讨。
“是,李刺史”知道李弘节的想法有了改变,王易大喜,他设计中的钱塘湖上几条长堤,几个小岛的情景有可能会变成现实了
第四十章 长安来使
“父亲,孩儿觉得,您是不是太听从王易的意见了”王易刚走,从外屋进来的李道素很是不解地对李弘节轻声问道。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王易所提的大部建议,父亲都采纳了,刚刚王易所提关于在湖中修建长堤和堆筑一些小岛的提议,看起来父亲又准备采纳了。这关系到杭州附近数十万百姓民生,又关系到他们一家命运的大事,父亲怎么就这么听从王易的意见呢
虽然李道素也认为王易所讲的,所提的建议都挺有道理,但这到底是从一个比他还要年轻的人,而且还是一介白身的人嘴里讲出来的。
因为年轻,因为没主过事,王易无论是阅历,还是心智,都不可能完美到什么程度,在考虑事情的方方面面上,总是有欠缺的,但父亲李弘节几乎对他“言听计从”,这不只让李道素不太好理解,也很是感觉郁闷,一种因嫉妒而对王易生产的排斥心理油然而生。
虽然说李道素年纪比王易还大两岁,但从这段时间所提的建议,所行的事上来看,无论是才学,还是见识,及考虑问题的深度上,他却远不能和王易相比,这让一向自负的李道素挺是窝囊,非常受打击。再加上现在已经可以确信,苏燕那个美人儿对王易非常的倾心,有可能已经委身于王易了。当日上元节花魁比赛后,苏燕不顾自己的名声受损,跟着王易去了他的府上,这事虽然做的隐蔽,但李道素还是知道了,因为顾及到许多,他并没将此事声张,但心里却是像吞了苍蝇一样难受。
苏燕是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大美人,也是他喜欢的人,虽然说身边有一妻一妾了,妻妾都长的不错,但作为男人吗,总是喜欢身边有更多的美女,如今这个出色的美女却被王易得到了,而且这个美女一直对他并没什么特别的感情流露,如今却对只认识不久的王易倾心,他心里一份酸溜溜的感觉还是非常浓的,甚至因为这份嫉妒的心理,他都有想狠狠教训或者打击一下王易的想法。
但因为父亲李弘节的一再叮嘱,再加上李道素自个又挺有心机,做事考虑的比较周全,虽然有这些心思,但都压在心理。不过今日父亲在与王易商谈一番后,依然盛赞王易的建议,看情景又准备采取这些建议,这让李道素忍不住出声相问。
李弘节呵呵笑着说道:“大郎,你不觉得王易所提建议都是挺好的吗以淤泥在湖中修建数条长堤,围筑几个小岛,在方便行人的同时,可以增添诸多的景致,还可以省许多劳力。你要知道,将湖中所有的淤泥都清理出去,所需的劳力将需要更多,所需的时间不知要多上多少,而且还要考虑有没有地方堆积。前些时候此子也多次提过此建议,但为父一直没予以更多的考虑,是想着既然要清淤了,就需要将所有淤泥都清运出去,但几次看了疏浚清淤的场面后,觉得此想法是大错特错,如果要将所有淤泥都清运走,有可能年内都不能完成疏浚工程。如今王易所提这一举数得的方法,为父当然要好好考虑一下,只不过也需要再听听其他人的意见,看看他们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是,父亲,孩儿明白了”李道素有些不情愿地答应着。
----------
王易在和李弘节讨论结束后,带着满心的喜悦,兴冲冲回到了自己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