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回光返照而已,而折可求则和他的想法完全不一样。李虎舍弃燕京,事实上告诉折家,李虎和汴京之间水火不容,折家若想在大宋生存下去,现在只有一条路,跟着李虎一条道走到黑,然后和李虎一样,也在西北做个藩镇。只要李虎在,折家就在,只要李虎的实力越来越大,折家在汴京的地位就越来越高,养寇,自重,这是武人生存的不二法则。
这对年纪颠倒的叔侄因为对折家前景的看法不一样,矛盾重重。折彦直不知道西征大计如何实施才能保住折家,而折可求则认为保住折家的唯一办法就是帮助李虎击败党项人,夺取贺兰山,收复河朔。
折彦直和李纲、宇文虚中相识,和同为西北人的马扩反而有些生疏。马扩过去随父亲在熙河路,也就是湟中一带,对手是吐蕃人,和西北的折家相隔几千里,彼此并不认识。几个人坐在一起,自然谈到汴京,由汴京自然就谈到了皇统之争。
李纲、宇文虚中和马扩原来以为折家是郓王一系,但后来从李虎那里得知折家是太子一系,这次李虎又从童贯嘴里得知折家是个骑墙派。折家在皇统之争中所采取的策略无可指责,折家也要生存嘛,也要利益最大化嘛,但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李虎棋高一着,竟然以退为进,把汴京剧烈发展的局势又还原到北伐大战之前了。
汴京各方因此陷入混乱,短期内,尤其在西征没有开始之前,汴京各方会重新调整策略,只待西征开始,李虎带着军队和西夏打起来了,女真人北上大漠了,大宋西北边疆的紧张形势得到了有效缓解,汴京局势必将有一番惊人的变化,而变化的中心就是皇统。
折彦直同意李纲等人的分析和推测。折家和李虎现在在一条船上,不管彼此有多少信任,这时候务必要共同拟定策略,共同应对危机,否则一损俱损。从这一点出发,折彦直说到了一个要害问题,那就是西征之战和汴京的局势变化密切相关,鉴于目前西征之战的困难,虎烈府应该影响或者推动汴京局势发展,继而从汴京赢得帮助,最大程度地保证西征大战可以取得一定的战绩。
折可求的生存之策的确有道理,但这个生存之策要依赖于西北大战的结果,假如西北大战败了,李虎自身难保了,折家的生存岂不危机重重不过,也不能大胜,事实上也不可能大胜,只要李虎不败,只要把党项人赶到河西去,那么党项人就会联合吐蕃、回鹘和鞑靼人不停地反攻,如此一来,大宋就需要李虎,更需要折家和西北将门。
“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在太子和郓王之间做出选择,这很关键。”折彦直说道,“汴京其实也很矛盾,在收复西陲和削弱李虎、遏制西北将门之间难以取舍,如果我们公开支持郓王入主东宫,那么必定可以讨得皇帝欢心,赢得他有限的支持,这可以确保西北战局达到预期目标。”
第四十章 适者生存
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才结束。李虎回到内府,t午,迷迷糊糊之中他听到了悲戚的哭泣声。李虎蓦然惊醒,眼前的一幕让他很无奈。耶律明月无法抑制心中的痛苦,父母双双亡故,国祚倾覆,这个打击太大了。罗思南、完颜星星和折可盈围在她身边,默默地陪着她,此刻任何安慰都没有意义,只能让耶律明月更加痛苦。
李虎慢慢地坐了起来。耶律明月看到李虎醒了,再也忍不住,猛地扑上去,跪在榻旁号啕大哭。罗思南冲着李虎做了个手势,示意安慰一下耶律明月,然后带着完颜星星和折可盈离开了屋子。
李虎下榻抱住耶律明月,轻轻抚摸着她的后背,一句安慰的话也说不出来。他能说什么他必须攻占燕京,灭亡燕京宫帐,逼着燕京的契丹人撤到大漠去,如果让大宋人或者女真人先行攻占燕京,那局势就完全不一样。李虎有自己的利益需求,虎烈府有自己的目标,有些事必须去做,即使违背了道义也要去做,这是生存的需要,这个乱世之中弱肉强食,不是你吃别人,就是别人吃你,谁最狠最毒,谁才能生存,在生存面前说道义等于自取败亡。
耶律明月眼看着大辽一步步走向败亡,她在血腥和绝望中逐渐成熟,在国祚败亡中学会了思考,在思考中学会了生存。一个亡国的公主若想在这个乱世中生存下去,不仅仅需要顽强的意志,更需要运气,而耶律明月的父亲在离开这个人世的最后一刻,把好运气送给了自己心爱的女儿。
耶律明月可以哀求李虎,哀求李虎为她报仇雪恨,但她做不到,如果李虎杀向大漠,大辽最后一丝希望也就没有了。
她的母亲萧太后在赶赴阴山之前,给自己的女儿写了一份诀别信,她知道自己肯定会死,但她宁愿死在契丹人的刀下,也不愿意芶延残喘,让自己的余生在痛苦和耻辱中度过。她没有在信中怨恨李虎,也没有诅咒女真人,她只是和女儿依依惜别,她嘱咐自己的女儿,好好活下去。在这个世界上,人总会死的,王朝也总会灭亡的,就象树叶,在春风中发芽成长,在秋风中片片坠落,然后化作尘土,归于自然。人应该像树叶一样,拥有自己完整的一生,享受阳光和快乐,用美丽和微笑来迎接秋天,迎接死亡。
萧太后爱自己的女儿,更爱大辽,耶律明月也爱自己的母亲,但她和母亲一样,更爱自己的王国,为了大辽,她可以牺牲一切。
耶律明月用眼泪来发泄心中的痛苦,慢慢地,她平静下来了,她挣脱李虎的搂抱,跪在他的脚下,哀求李虎拯救大辽。
李虎没有想到耶律明月会说出这句话,他惊讶地望着耶律明月,郑重发誓,终其一生,他愿意帮助契丹人重建大辽。想想自己几年前曾发誓,要推翻大辽,现在却倒过来了,要为大辽的重建而努力,世事无常,当真如同做梦一般。
“我父皇的很多部下都从阴山逃了回来。”耶律明月就是从他们的嘴里得知自己的父母双双亡故,“林牙带着军队也正从向金河山撤退,契丹人需要你的援助。”
李虎点了点头,想了一下,说道:“你必须要知道,重建大辽的关键是契丹人要齐心协力,但现在耶律延禧要借助西夏人的力量复国,而耶律大石则想借助我的力量,还有一部分契丹人则彻底绝望了,他们纷纷投降女真人。契丹人四分五裂,导致辽军无法有效控制大漠,大漠诸蕃则乘机叛乱,谋求自立,于是整个大漠变成了一盘散沙,这种情况下要想重建大辽,难于登天。”
耶律明月地泪水倾泻而下。“如今首要之务是让四分五裂地契丹人再度聚集到一起。让他们看到希望。恢复他们地信心。否则无法重建大辽。”李虎说道。“所以。我打算到云内去。亲自和耶律延禧谈一谈。如果他继续胡搞一气。我就杀了他。另立新君。”
十六日夜。李虎召集中枢文武。商议西征之事。
虎烈府已经拟定了详细地西征方案。此次西征分三步走。第一步先拿下云内。拿下天德军。屯兵红柳海。红柳海。即今内蒙乌梁素海。第二步。拿下前套。兵进狼山。摧毁黑山威福军司。第三步。兵进贺兰山。攻打西夏都城兴庆府。
这个方案有几个至今无法确定地因素。这些因素导致虎烈府在西征一事产生了很大争议。
先就是西征地时
。
大宋也好,金国也好,督劝李虎西征的目的都是消耗和削弱李虎。从这个目的出发,金国肯定要把幽燕形势详细告之西夏,如此一来,西夏人会迅速调整兵力部署,虎烈府想在云内战场上重创李察哥,几乎不可能。
如果虎烈府无法在云内战场上重创李察哥,那么西征的第一步就需要得到西北军的配合,迫使西夏军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但大宋在没有拿到幽燕,在没有建立幽燕镇戍军,在没有铲除萧干这个重大隐患的前提下,大宋不会命令西北军攻击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