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16(1 / 2)

很明了,就是要自己全部依靠李虎的武力夺取皇统。李虎的武力远远强于西北军,而且汴京对其没有任何影响力,所以只要李虎鼎力相助,郓王到了汴京就能做皇帝,但问题是,郓王控制不了李虎,一旦李虎祸乱,那大宋就真的完了。

“你认为我们能控制李虎”

童贯沉吟良久,摇了摇头,“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能不能控制李虎,而是李虎会不会借此机会祸乱中原。金军攻打李虎的真正目地是南下入侵我大宋,所以金军一旦展开进攻,其主力是南下幽燕和河北,而不是攻打大同。李虎回到大同,金人怎么做是握手言和,还是继续进攻显然,金人要握手言和,以免两线作战。金人拿什么言和李虎出卖大宋,让李虎把目标对准汴京。李虎会不会乘机入侵大宋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李虎当然要乘机南下。如此一来,大宋危矣。”

“所以,殿下若想挽救大宋,唯一的办法就是北上大同,取得李虎的信任,然后借助李虎的力量南下汴京,夺取皇统,把李虎这股原本危害大宋的武力转化为挽救大宋的力量。”

王依旧犹豫。

“李虎非常聪明,他应该知道,他祸乱大宋所得有限,相反,他如果帮助你夺取皇统,他的收益将远远大于掳掠所得。”童贯笑道,“因此,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只要你给予李虎信任,李虎就会竭尽全力帮助你。”

“将来呢”王担心地问道。

“将来”童贯大笑,“将来,陛下要北伐,要中外一统,要重建汉唐盛世,而李虎将为陛下开疆拓土,建万世功业。”

王心有所动,他想到了李虎的真实身份,他毅然决定一条道走到黑,因为他根本没有第二条路。

第二十六章 好心办坏事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一月。

十一月上,汴京。

汴京在得到金国皇帝的承诺后,仔细权衡利弊,最终还是决定按既定计策来,联合金人攻杀李虎。

对于郭药师的连番警告,汴京并没有置若罔闻,虽然金人一再解释,集结军队是为了攻打代北,但汴京也不是白痴,他们当然要做好预防。

汴京不相信郭药师,担心给他钱粮武器会增长他的实力,养虎为患,将来尾大不掉,但河北山东等地的叛乱还在继续,汴京也无法派驻军队进入幽燕,因此幽燕镇戍军能否守住燕京,汴京没有把握。在这种情况下,汴京不得不将计就计,诱使金军攻打代北,挑起李虎和女真人之间的战争,从而缓解河东河北燕山一线的防御压力。

皇帝放弃西征,暂时搁置废嫡立庶之议,也是迫于无奈,毕竟国祚安危才是第一要务。

这些年宋军北伐西征,战事不断,而饥民暴乱更是持续两年之久,再加上连年天灾,导致国内动荡不安,国库更是空竭,国祚陷入严重危机。为了解决危机,朝廷需要钱,但战争、动乱和天灾让大宋财赋收入急剧减少,为此朝廷不得不想尽办法横征暴敛,这加剧了官民之间的矛盾,以致于暴乱愈演愈烈,危机越来越严重,局势越来越恶化。

这时候,如果北虏入侵,将给大宋致命一击。

几个月前,朝廷之所以接受太原的西北策略,答应西北军发动西征,就是想解决北虏入侵这个巨大隐患。对大宋形成威胁的北虏有三个,西夏的党项人,代北的汉人和辽东的女真人,而代北汉人对大宋的威胁最大。

为此,汴京迫不及待要解决李虎。正好,李虎为了对付汴京发动了对夏战争;太原为了夺取皇统不得不迁就李虎,让西北军配合他地攻击;而汴京的皇帝为了让自己心爱的儿子继承大统,不惜欺骗整个朝廷,于是,文臣们将计就计,设了个陷阱,并成功地把皇帝推进了陷阱。

郭药师的警告,金国皇帝地承诺,虎烈府对大宋的威胁等等等等,恶劣的局势让皇帝突然意识到,国祚陷入了败亡的危机,为了挽救国祚,他必须向文官们做出重大让步,必须依靠文官们的力量和智慧来力挽狂澜。

圣旨下达了,汴京命令太原配合金军攻打代北。在这个圣旨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东西,比如西征要半途而废了,郓王和童贯要承担西征徒劳无功的责任,皇帝要撤消西北大元帅府剥夺郓王兵权等等,而这些命令地下达,举措的实施,不能仓促而行,要依据太原地反应来一步步进行。王和童贯在西北的实力都很强劲,他们控制着西北军,朝廷在没有分化和部分控制西北军之前,不能激怒太原,以免自乱阵脚。

十一月上,朝廷下旨,请出了致仕回家的种师道,任命他为河东、河北路制置使,全权负责北疆防务。种师道在西北军中的威望非常高,他的复出可以迅速分化西北军,削弱郓王和童贯对西北军的控制。

当然,这个命令的用意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简单。朝廷在没有撤消河东河北燕山宣抚司,没有罢免童贯宣抚使职务的情况下,再置河东、河北路制置使,事实上就是剥夺了童贯和宣抚司地职权,但朝廷没有罢免童贯,并不是顾及童贯的面子,给他一个主动请辞的时间,而是迫使童贯马上来开太原,离开王。

童贯本来负责河东河北和燕山路的军事,现在河东、河北的军事改由种师道负责,那么童贯只要负责燕山路的军事就行了,也就是说,童贯没有理由留在太原了,马上到燕山府去坐镇指挥。

这道圣旨刚刚送出去,太原那边就传来了奏章,这道奏章是太原对第一道圣旨的反应,而太原的反应让汴京骇然心惊。

王和童贯竟然到大同去了。

王和童贯到大同的理由是,亲临前线指挥,防止金人抢在宋军前面夺取了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