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了,担心西北人要杀童贯。
这次西北人在芦河一线死伤惨重,折彦直极其愤怒,如果西北人因此携手,暗中串通一气,内外联手,极有可能杀了童贯。虽然刘延庆、辛兴宗、刘等人都是童贯的亲信,但童贯毕竟不是西北人,而童贯在目前形势下处境艰难,谁敢保证刘延庆等人还会继续追随童贯杀了童贯,西北人和朝中文官联手,完全可以与李虎分庭抗礼,而这也是西北人在杀了童贯后必然要走的路,否则以他们的力量,如何与李虎对抗
李虎非常希望童贯与西北打个两败俱伤,但前提是,他自己不能受到任何损失,所以他考虑再三,接受了柴云和原野的建议,命令萧云务必于天亮之前赶到天子行营。
李虎没去安慰皇帝,而是提防刘延庆突然袭击,同时焦急等待着斥候的消息。
十三日清晨,萧云带着一万蕃骑赶会合。虎烈马军的到来让天子行营非常紧张,刘延庆和殿前军更是全神戒备。
上午巳时三刻,到汴京探消息的斥候终于回来了。这队斥候一人三马,在八个时辰内来回奔驰四百余里,人人精疲力竭,而他们带回来的消息让皇帝和李虎极度震惊。汴京城被胜捷军封锁了,只出不进,而出来的人则分别取道汴河和陆路,火速南下。
李虎当即傻了眼。童贯赢了,童贯带老皇帝和朝廷官员正在逃往东南。
他有些想不通,当日折彦直非自信,说一切都安排好了,只要拿到皇帝的圣旨就可以杀了童贯,怎么一夜之间,童贯就完全控制了汴京
皇帝也知道坏事了,尤其当李虎告诉他,有确切证据证明,童贯带着老皇帝远逃东南,打算重建朝廷分裂大宋之后,他气得破口大骂,几乎疯狂了。童贯抛弃了他,在最关键的时刻,童贯竟然背叛了他,把他抛弃了,这让他愤怒、绝望,一度失去了理智,歇斯底里地疯狂叫骂。
如果童贯成功了,老皇帝和朝中大臣顺利逃到了东南,那么大宋肯定要分裂,而他势必会成为李虎的傀儡。假以时日,李虎南征北战,横扫,一统天下,他这个傀儡的日子也就到头了,而大宋国祚也就很自然的灭亡了。
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童贯是不是疯了老皇帝和朝中的大臣们难道都跟着童贯一起疯狂他们以为凭借半壁江山就能对抗李虎,就能抵御金贼,就能保住大宋国祚当然,从他们的立场来说,这个办法也算高明,有放弃就有收获,谁敢说他们的策略不会成功但皇帝赵楷知道,此策一定不会成功。
按照最早的计策,赵楷和童贯到东南戍守半壁江山,大宋还是一个整体,而李虎则成为一个入侵者,汉贼和金贼都将成为大宋人的攻击目标,但现在大宋分裂了,东南一个朝廷,西北一个朝廷,两个皇帝把大宋一分为二,可以想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追,给朕追上去,把他们全部杀了,一个不留。”皇帝瞪大血红的眼珠子,冲着李虎拼命咆哮。
李虎不得不佩服童贯,这个阉帅太厉害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给了自己沉重一击。大宋分裂,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自己在失去东南钱粮的支援下,独自对抗金军,这样一来,虎烈军就陷入了苦战,河北一旦失守,中原随即陷入战火,最后自己只能退守西北。接下来,东南宋廷势必与金国议和,再结盟约,联手攻打西北,虎烈军的日子将越来越难。
“追”李虎断然下令,“所有马军,日夜疾驰,直杀应天府。”
第五十二章 利大还是弊大
延庆惴惴不安地走进了天子行营。
皇帝雷霆震怒,大手一挥,下令把刘延庆抓了起来。卫士们一拥而上,把刘延庆五花大绑,押到了皇帝面前。刘延庆吓得魂飞魄丧,高叫冤枉。
皇帝想当然地认为刘延庆既然是童贯的人,那一定知道这件事,而刘延庆的任务很可能就是弑杀自己,外加一个李虎,但因为李虎早有防备,而且连夜从黎阳调来了援兵,这才让刘延庆错失良机。
皇帝不分青红皂白,要杀刘延庆。李虎闻讯,急忙赶到了天子大帐。刘延庆不能杀,最起码现在不能杀,刘延庆的两个儿子刘光世、刘光国现在就在大名府前线,手上控制着刘家军和麟延军,如果皇帝把刘延庆杀了,他那两个儿子势必要造反,不管是投降金人还是临阵叛乱,都将给宋军造成致命打击,不要说大名府守不住,恐怕连黄河防线都会一溃千里。
“陛下,请给刘帅一个解释的机会。”李虎拦住了怒气冲天的皇帝,而柴云也急忙把汴京发生的剧变三言两语告诉了刘延庆,“刘帅,童贯发动了兵变,要远逃东南,这件事你可知道”
刘延庆惊呆了,做梦也没有想到童贯出手如此之快,“这件事我不知道,我发誓我不知道。”
“那辛兴忠是怎么回事”柴追问道,“他为什么突然离开”
刘延庆哪隐瞒,急忙把种师道、折彦直联合西北人,打算诛杀童贯的事详细说了一遍,但有两件事他没有说是西北人知道童贯密谋带着老皇帝逃亡东南,二是西北人和汴京文官联手了,他们诛杀童贯的最终目的是夺取权柄,对抗李虎。这两件事说出来,不但皇帝无法饶恕他,李虎也不会放过西北人。
“为什么要杀童贯”李虎怒声吼道。虽然延庆没有透漏实情,但李虎可以估猜到西北人的用意。
西北人自始至终就不想屈从于李们一直在设法对抗李虎,竭尽全力阻止李虎控制皇帝和朝廷,唯恐李虎夺取了大宋国祚。
“童贯奸侫和蔡京一样。都是祸害大宋地奸佞。”刘延庆既然知道童贯发动了兵变。现在正在向东南逃亡。当然理直气壮。当然要为他自己和西北人辩护了。“臣忠诚于陛下和大宋。西北人忠诚于陛下和大宋臣愿意带着殿前军。日夜兼程。追杀童贯。”
皇帝地怒气平息些。皇帝心里有鬼。他和童贯密谋逃亡东南地事筹划已久。刘延庆做为童贯地亲信。应该知道一点。不过刘延庆显然不是童贯最为信任地人。他最终还是没有进入童贯地核心有参加这次兵变。既然如此。也就没有必要杀他了。相反。要笼络他大力培植他。帮助他重新打造一支强悍地西北军他带领西北人直接与李虎抗衡。这显然是制衡李虎脱李虎控制地办法之一。
“刘爱卿。现在我们还能追得上童贯吗”
刘延庆犹豫了半天敢回答。追不上是好事。而追上了就是天大地坏事。童贯这次远逃东南。把老皇帝、废帝。还有一帮皇子都带上了。这些人只要活着。就会威胁到皇帝地皇位。大宋就有分裂地可能。皇帝有了这次教训。不会再让这些人活下去了。他会想办法杀了太上皇和他地一帮兄弟。而执行这个命令地人肯定要倒霉。刘延庆不想做这个倒霉地人。
“现在只有马军才能追得上。”刘延庆把这个难题抛给了李虎。
李虎现在也冷静下来了。大宋分裂对虎烈军来说虽然是个噩耗。但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仔细想一想。好处还真地不少。比如李虎可以在控制皇帝地情况下。按照自己地意愿组建新朝廷。制定新国策。实施新制度。可以用更快地速度打下一统天下地基础。相反。如果大宋朝廷整体迁移到西北。李虎即使控制了皇帝。但无法完全控制朝廷。李虎需要耗费巨大地精力和漫长地时间来推行中兴策略。其中地阻力之大困难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大宋分裂对李虎来说。还是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