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离去,大家知道这部电影马上就要结束了,码头上,南京城幸存的男女老少和拉贝依依惜别,可谁都未曾料想到,拉贝这一去等待他的确是一个凄惨的晚年。当电影落幕,最后银幕上留下一段中英德三国语言的字幕:“南京大屠杀期间,在安全区庇护下得以幸存者远超过二十万,尽管如此受害者的数目仍然是惊人的,根据普查所得至少有三十万遇难者,直至今天,日本政府仍然拒绝承认有南京大屠杀这回事,约翰拉贝返回德国后,以涉嫌勾结中国人的名义被逮捕,他被禁止讲述在南京的经历,他的日记被没收,六十年后才重见天日。战后,盟军起先拒绝为他出示非纳粹的证明,在英国方面拘禁并审查他了之后,前苏联方面又再度把他丢进监狱,他入狱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南京还是掀起了一个不小的捐款热潮,人们倾囊相助凑齐了几千美圆,才将他赎出监狱,恢复了半自由的身份。再然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他被人遗忘,一贫如洗,1950年殁于柏林。”看到这段字幕很多人都掉下了眼泪,而电影最后的一个镜头也定格在他的墓碑上,上面写着“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约翰拉贝”。这就是他一个在中国三十年的德国人的真实写照。
影结束了,两个多小时内,没有一个人离场,当灯光重新亮起,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在静默了片刻之后,雷鸣般的掌声响起,这样的掌声足足响了3分多钟才慢慢降下来。东方未明看到这样的情景也颇为感动,在周远旁边耳语了两句,周远会意地点点头,将坐在电影院一个角落中约翰拉贝的长孙托马斯拉贝的妻子邀请了过来。拉贝夫妇再次走上台和所有的观众们见面,当主持人向观众们介绍拉贝夫人时,她脸上还挂满了泪水,她用颤抖地声音说道:“因为电影拍的太真实,尽管我也参与了剧组的拍摄工作,但在中国,在南京这个事情曾经发生的地方再看一次的时候,我已经控制不了情绪。谢谢大家,没有忘记我的祖父”观众们再次用掌声回应了拉贝夫妇,他们知道拉贝才是最应该被感谢的人。
拉贝日记首映结束了,但中国电影圈,关于这座南京之城的讨论却才刚刚开始。因为拉贝日记与南京南京同时上映,原先关于南京南京的暂时被隐藏的评论也终于彻底地爆发了。
暂时不谈国内的反响,这部关于德国人的电影,在欧美,尤其是德国本土获得了当地媒体的广泛好评。欧洲销量最大的日报图片报、专为信息精英服务的焦点周刊及面向各个年龄段的娱乐周刊明星画报都对拉贝日记给予了整版报道,著名的明镜周报则称“影片首次触及德国社会禁忌,以前只有好莱坞影片如辛德勒的名单才敢正面描绘纳粹好人形象。而拉贝日记虽然刻画了一个国家英雄形象,但并没有过度神化或浪漫化他”。由德国前联邦总理施密特担任发行人的时代报更以拉贝日记为契机出版了一期“德国超级大片”专题。著名德文电影评价拉贝日记“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并深感震撼的电影。影片以其优秀的国际创作团队而吸引了广大影迷”。拉贝日记不仅令德国观众看到了一个此前并不了解的拉贝形象,也令南京大屠杀这一在西方鲜为人知的二战历史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尤其是片中日军比赛杀人的“百人斩”段落和强闯金陵女校、医院搜查士兵等场面都让德国观众反响激烈,“以前我只知道奥斯维辛,现在我知道了南京。”德国这个本来就是一个懂得自省的民族,并不是没有听说过日本人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的罪行,但这一切都离他们太远,没有谁会告诉他们另一个民族曾经遭受过地狱般折磨。不过现在终于有一部电影出现了,而其中的主角又恰恰是他们的同胞,而且还曾经身为一名纳粹党员,所以这种直观的感受和冲击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拉贝日记在全球的上映也终于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起日本这样一个民族,因为这一次拉贝日记正式在日本国内被禁映了。
卷 第一百四十章 南京之争再起下
更新时间:20111128 4:00:15 本章字数:6152
“未明,你看吧,全部都是关于拉贝日记和南京南京的”周远径直走进东方未明的办公室,在东方未明的面前放下一叠报纸和杂志。
“呵呵”东方未明咧嘴一笑,“知道了,我这不是在看吗”东方未明指了指电脑。
周远凑眼看去,屏幕中正在播两部电影争锋相对的媒体报道。此时一名记者正在街头采访观影的路人,对这两部电影褒贬不一,对其中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都表示了认同,不过总的来看南京南京的争议要多一些,几个青年还骂路川是“卖国贼”,大体上还是因为从日本兵的这个角色引发的负面看法。
周远撇了撇嘴,东方未明说道:“看来我们的电影还蛮得人心的嘛最近贾哥没空闲了吧”
“他啊,本来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现在每天都在为拉贝日记做宣传,还要忙着和那些媒体打交道,对了时不时地还要和路川隔空争辩几句,最近还要准备去德国,那边可是催了几回了,听说还要参加明年2月份的劳拉奖德国电影界最高奖项,也素有德国奥斯卡之称。公司正在为他们作计划安排呢”周远说道。
“好了,这些事情你安排好了,我过几天就要去上海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那里已经完成了前期筹备的各项事宜,我的那部僵尸新娘要动手制作了。”东方未明说道。
“行,我也很期待我们公司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