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15章 来自晚辈的忌惮(2 / 2)

并且在朱元璋的准备当中,藩王不仅是从护卫府兵到王府内支出用度等等,大部分都要依赖于朝廷的供给。

就算有的藩王自己琢磨了营生,就像是朱棣一样,那也少不了每年宗人府,兵部,户部等给藩王府派发的大头重要。

所以在朱元璋看来,对各地藩王只要掌握好他们的钱袋子和粮袋子,这就好控制,还能十分放心的将天下交给这些人,而作为天子只要在京城操控大局便可。

朱元璋着想法是好的,实施的倒也不错。

可是却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原本大明的第二任天子可是已故懿文太子朱标,而不是现在的新帝朱允炆。

两者之间随是父与子的关系,可是对于整个天下局势乃至朝廷规矩都有不同的意义。

就说如果朱标未死,那么现在所谓的藩王势力庞大,什么朝廷掌握不足恐为后患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不会存在。

因为朱标的身份地位在那摆着,他是朱元璋的长子,是诸王兄长,天下表率,不管是名望正统性乃至各皇子心中的态度,朱标都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位。

所以,如果朱标作为大明二世皇帝,那所谓封王制度的弊端自然迎刃而解毫无威胁,甚至还有可能成为大明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可事情问题就出在这上面啊,朱标的病逝使得原本朱元璋的计划被全盘打乱,好不容易找出一个和朱标相似的储君,但也是皇孙辈分的。

而恰好就是因为这辈分的相差一级,使得不管是朱允炆在诸王心中的地位,还是诸王在朱允炆心中的地位,都和朱标那时候根本不是一码事。

现在先不论大明各地藩王到底对于新任皇帝是个什么态度,单说在当初朱元璋既定储君的时候便有很多皇子表示不满,却也摄于自己父皇的威势而没有多说什么。

再加上朱元璋又硬生生挺了这么久,使得大家渐渐也都习惯了朱允炆皇储的身份,反正对他们自己藩王的生活也没什么影响,如此也就听之任之了。

可在朱允炆心中却不是如此简单了事,他自己清楚天下有很多叔伯辈的皇室亲贵,就算有和他年纪相仿的,那轮辈分也比着他打上一辈,这一点毋庸置疑。

也间接地促成了朱允炆心中的不自信,和那对这些所谓长辈藩王的深深忌惮。

越是这些藩王手中的权力越大,掌握的兵力越多,在地方上的人望越重,朱允炆对其的忌惮程度便是越高。

首当其冲的就是燕王朱棣了,其次才是原来的晋王朱棡,不过随着朱棡的病逝才转移为现在的宁王朱权。

这也是为什么朱允炆自大继任储君开始,便一直心里隐隐敌视着大明各地藩王,尤其是他的四叔朱棣。

可以说正是因为他储君的身份,因为他皇长孙的身份,才使得他对大明分封藩镇制度是打心底里的厌恶和忌惮,乃至深深地不满,也就是说朱棣等天下藩王,平白无故的就要遭受到新帝朱允炆的恶意大明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