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12(1 / 2)

,身为天地观的现任观主,玄微认为这是他应尽的职责乃至义务

甚至说得夸张些,重建醮坛是包括玄微在内,天地观数代门人弟子的毕生所愿

“该任务为阶段式任务,每达成一阶段目标,便发放该阶段任务奖励。现发布第一阶段任务目标:寻回天地观失落的万法印任务奖励:随机金色品质道具一件”系统继续补充道。

早期道门传承过程中,不同法阶的道士会被授予不同品秩的箓文,由此所能修炼学习的道法、所可以行驶的具体法印亦有所区别。

是以,便有了“受篆”这种仪式。

通俗一些来比喻,受篆就好比出生后去做出生登记,获得的篆文就是其户籍证明,至于法印及令牌,则相当于表明其身份及法阶的身份证或名片。

不过道门之中,并非所有的派系都有受篆这种仪式,譬如某些门派则会采用传度、传戒的方式。

天地观游离于两者之外,既没有传授的篆文,亦没有相应的戒条,只消诚心祭拜过天地神明、祖宗先人,在系谱上留下名字便算入了门,显得略微有些草率。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天地观断了传承,有些仪式也只能草草进行。

按照道观早年的年谱中所提及的,天地观虽无受篆、传度的仪式,却会在门人弟子祭拜过宗坛后,由掌教以万法印赐予其一道魂印。

魂印不仅是其作为天地观门人弟子的证明,同时亦是天地观给予该弟子的入门馈赠。

顾名思义,万法印中蕴藏诸天大道万法,会根据门人弟子的资质、特点筛选出其中一门,烙印在门人弟子的魂魄之中。

有魂印的相助,门人弟子的魂魄强度将持续获得淬炼和提升,并且在修习该门烙印在魂魄中的道法时必然事半功倍

试问,有这么一件堪称金手指批发商的镇派之宝在,曾经的天地观如何能够不人才辈出

“当年的天地观到底经历了什么,不仅丢失了万法印,还毁了醮坛,险先彻底断了传承”玄微喃喃自语道。

也无怪玄微会有此疑惑,曾经的天地观底子实在过于浑厚,哪怕后人再怎么不思进取,也不至于败家到这种地步才对。

“除非,天地观遭遇了什么毁灭性的灾难为了度过灾劫,这才落魄沦落至此”玄微推敲道。

倏地,玄微脑中闪过一丝亮光

“对了,后山,那个封印”玄微沉声低语道。

在过去的某个时间,或许那个封印出现了松动,乃至里面的上古妖兽再见天日,而作为阵法看护者的天地观自是当仁不让地进行阻止,最终艰难地重新将法阵封印,却因此而元气大伤

越是细想,玄微越觉得这种可行性非常之大,否则的话,很难解释有什么原因能导致天地观骤然间衰败下来。

“无上天尊纠结这些也没有用,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直然直,先把眼前的事做好就对了”玄微摇了摇头,长出口气道。

点上一柱檀香,玄微再度拿起抱朴子内篇第二十一卷,仔细地研读起来。

第453章 道藏阁

除了神仙之事外,抱朴子内篇卷二十一中还讲述了炼丹、符篆等方面的心得体会。

作为丹派的代表性人物,葛真人的炼丹术堪称登峰造极,他所总结的炼丹窍门自然非同寻常。

至少,玄微有了这卷木简后,在炼丹一途上起码可以少走许多的弯路,且未来跻身丹道大能的希望更多了几分

“无上天尊若先贤大能的学说著作都能得以流传保存,那该是何等百花齐放的盛世”玄微合上木简,禁不住感慨道。

毁灭总比创造来得容易,毁去一卷旷世之作只消一把火而已,然而想要再写出这么一卷出来,或许就需要后人反复探索成百上千年

“我道门当有一处藏书阁,专门存放先贤著作及各种罕见的文献资料凡道门中人,皆奉之如圣地千秋万世,代不分书沧海桑田,书不出阁”玄微沉声自语道。

换而言之,这处藏书阁便是道门道统传承、文化缩影的承载,无论执牛耳是谁,各门各派是和是斗,唯独这处当远离兵戈争斗,庇护道门的道统千古流传

就好比西方的那些圣城,哪怕野心家再膨胀,也绝不敢波及圣城,否则等于将自身推到所有信徒的敌对面

当然,想要从无到有,打造出一处道门圣地,需要花费长久的年月来经营规划,中途需要解决的麻烦亦不在少数。

“任重而道远啊”玄微轻笑道。

有压力,方才有动力,人这一生,果然还是得有几个远大的目标才行

正如华夏某位富豪所说的那般: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下午,玄微来到灵韵山下,找到了清风。

玄微将自己建立藏书阁的想法告知了清风,清风听完后,不禁有些惊叹于玄微的魄力和远见。

自古以来,敝帚自珍乃是常态,各门各派谁不把自家的典籍当做宝贝供着,指望他们将其贡献出来,不亚于将其灭门

直到这些年,门户之见减少,道门整体呈现出颓势,各门各派这才开始互通有无,切磋论道。

若是有足以服众的大能出来牵头,或许还真有可能带动各门各派,为道门的道统传承添砖加瓦

“清风师兄,你和玉虚会长商量一下吧贫道欲在这道学院的图书馆旁边建一座道藏阁,待得藏书阁落成之日,希望能邀请到一批前辈大能,重新编修道藏”玄微认真地说道。

清风瞪大了眼睛,饶是他已经见识过玄微的长远目光,此刻依然免不得被玄微的宏伟布局给震撼到了。

重修道藏,这意味着什么

道藏,是道门书籍的总称,包括周秦以下道门子书及六朝以来道门经典,乃是道门经籍的总集。

道藏这一名称虽出现得较晚,但将道书收集整理,编成丛书,甚至可以追溯到东晋乃至先秦两汉时期。

据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先秦至西汉的道门著作共有47种,计1198卷;葛洪葛真人的师傅,东晋时期的郑隐,个人便收集道书261种,1299卷:北周武帝崇道,收集道经甚富,当时编有玄都经目,共有2040卷道经和4323卷经名

然而因为战乱和人祸,大量的道门典籍相继失传,如今所编的道藏之中,亦仅仅留下部分精华而已

相比起佛门经典日渐繁浩,后人多次整理编辑成藏,道门典籍的保存完好度以及续修进度都要远远不如。

“哪怕各门各派都只拿出一卷传承的典籍,放在一起亦相当可观,届时由前辈大能予以修编,道藏必将获得补全和精修哪怕为此花费数十上百年,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也是值得的吧”玄微笑着说道。

“若是道门中人都能有师弟你这份心胸和远见,何愁道门不兴”清风感叹道。

跟着玉虚道人的这些岁月里,清风见过太多迂腐不化、目光狭隘的老古板,这些人不出意外都将成为玄微计划中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