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27(1 / 2)

彤丹丹说,最近李金荣好好地把在华远煤焦的股份进行质押,借款借了20个y。

贷款的用途是李金荣在深土川最新设立的一家能源投资公司。

不过这家能源投资公司的具体名称还不知道,也不知道李金荣到底想干什么。

张小北问,他是在银行借的款,还是跟什么财务公司,亦或是中间其他的金融机构

李金荣的门道,向来不那么正规,而且估计在银行系统的信誉度也不高,没什么银行敢贷款给他。

彤丹丹说,是那家大型国企旗下的一家融资平台公司。

张小北听完之后,也一时半会儿没有搞明白,但还是悠悠地说了一句,行,我知道了。

不过这个事情就奇怪了啊。

李金荣把手里的资产都倒腾出去了,还顺顺利利成了华远煤焦的股东,按说自己的资产彻底盘活了,而且手里还有75y的现钱,吃饱了撑的去借款

而且还是跟那家大型国企旗下的一家融资平台,这个道道玩儿的就好了啊。

这边跟华远公司合作,成立煤焦公司,转手再次进行股份质押,贷款20个y

这个是什么操作

能源投资公司,具体是李金荣自己注册的,还是和别人联合投资的,这个彤丹丹还真没有渠道能知道这个事儿。

不过听名头,还是要进军能源行业的。

但是有没有这种可能,李金荣现在是个人股份,重新设立一个新公司,然后自己再把股份转让给新设立的能源投资公司。

如果是他一个人出资注册的,那还好说,李金荣应该是嫌自己的名字太碍眼了吧。

以公司名义出现在股东名单上,应该更具有掩护的功能。

最起码大家一看是深土川的一家公司,谁能一下子想到是李金荣呢。

而且股份质押,要是还不了,那股份可就又归大型国企了。

可是这家能源投资公司的股东要是还有其他人呢

或者说,如果是那家大型国企和刘华合资成立的华远联合能源有限公司呢

不对不对,这个说不通。

李金荣吃饱了撑的,给人家别人跑借款呢更何况这融资平台公司就是那家大型国企旗下的,何必玩儿这一招呢

人家用得着你李金荣吗

可能就是个“障眼法”吧,张小北觉得应该是这样。

话说李金荣虽然是华远煤焦的股东,可到底没有自己真正的实体,没有存在感,也觉得寂寞了吧,这是有点儿想“重出江湖”的意思

不过李金荣啊,不知道你把奥们那边欠的钱还清了没有。

随便吧,想干啥干啥,跟我张小北没有半毛钱关系,现在郭队正办着案子呢,说实话,张小北能继续担任这个总裁,不就是两个想法吗

第一,金盛集团马上要遇到困难了,这个时候自己不能走,这个时候要是走了,跟自己都交代不过去金盛培养了你这么多年,你拍拍屁股走了多不仗义是不是。

第二,岳楠栖、赵洪贵的事儿没有解决呢

不对,现在应该是加了一个想法,成了三个想法了:

这第三的就是,现在彤丹丹遇到了麻烦,张小北也不想见死不救。

话说张小北是个讲情分的人,在彤丹丹遇到困难的时候走,多少有点儿不仗义。

一日夫妻百日恩,怎么说彤丹丹首先是同学,其次也算是露水夫妻吧。

不过这所有的事情,除了市场因素,都和北省老板、还有李金荣牵扯在一块儿。

反正是一个锅里的菜,那就一锅烩了正合适。北爷我且要看看,看你们还能蹦跶多久。

收拾心情,北爷现在忙得要命,话说这市场真是说翻脸就翻脸,跟你们逗闷子,北爷没有那个闲工夫。

为啥,因为现在各个煤矿的库存都已经堆起来了。

粗略算了一下,金盛集团在龙海县的八个煤矿,总库存超过了10万吨,现在直逼15万吨,平均每个煤矿的库存将近2万吨了。

这搁着以前,哪里会有这种情况发生,那迟早不是汽车也好,空火车皮也好,都在那里等着装车呢。

变了,真的变了,以前是“车等煤”,现在是“煤等车”,完全掉了个个儿。

所以,张小北计划抽出一点时间来,跟周边各个煤矿企业沟通一下,越是到了月中间,我们越是得顶住。

这客户都是一个心态,买涨不买跌,话说我这前半月拉了不少煤,可你月中间“咔嚓”一下,又掉一二十块钱呢

那我不是坐地一吨就赔了20块钱几千吨就不说了,我要一下子拉上一两万吨,是不是几十万块钱就没有了

以前那可是说不定车在路上,煤就涨价了,我那是多挣几十万。

一颠一倒,差不多一百万,我钱多的没地方去了

所以张小北的意思是,跟各大中型煤炭生产企业联系联系,不行组织个见面会,大家统一统一思想,形成一种合力,那就是再难,也得到了下个月1号再调整价格。

除非一点,煤矿的生产煤层出现大的波动,煤炭质量下滑的严重,要不然大家恶性竞价,吃亏得还是我们自己。

这是张小北计划烧的第三把火。

可是,这个事儿有那么容易吗

第687章 煤炭局的市场会

2月18号,张小北让销售分公司的人给周边煤矿都发了邀请函。

说是咱们坐坐吧,现在是共同应对市场风险的时候,我们单打独斗,是干不过市场的。

当然,联合起来也干不过市场,但总是能保护一部分利润吧。

时间定在2月22号,张小北觉得大家都应该给个面子的,毕竟都是常来常往,经常沟通的兄弟单位。

另外,张小北是老销售了,人都也熟。

好歹“北爷”的名头也红火过。毕竟那时候和煤承公司干架,把中间费用降低,那都是北爷给撺掇的。

不过这次,张小北没有给滨煤集团发邀请函,有两个原因:

第一,人家的产能太大。

就咱们地方煤矿的产能全部都加起来吧,也还比人家少那么一点儿。咱们请人家,怕是有点儿请不动。

你就是请得动吧,来了之后虚嚓嚓地给你讲一些政策性和宏观性的东西,没什么卵用。

这次是奔着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的。

第二,他们的价格根本就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