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命的何止是红颜?叶鸯摇头,扶着墙壁站起身,捶了捶发麻的双腿。他蹲得太久,血液不畅,此刻稍稍一动,酸麻感觉就自脚底钻上来,刺激得他面容微微扭曲,险些不顾形象地叫出声。
从前在无名山上,叶鸯偶尔也被罚跪。跪久了和蹲久了,感觉其实是一样的,猛然站起身时,双腿必定麻痹,压根挪不动步子,然后他装出可怜兮兮地模样,惨叫两声,必定勾得叶景川前来细看。
罚他的是师父,后悔的也是师父,一面骂骂咧咧,一面替他揉腿的还是师父。叶景川口是心非,分明难受,嘴上却总不说,每当想起这茬,叶鸯便觉好笑,如今回忆起来,倒觉得那些年是自己使用苦肉计的巅峰。
可现在叶景川抛下他,独自静养去了,他再想用苦肉计,也没人肯上当。
江州左眼戴了一只眼罩,站在院中指挥几名下人搬运那庞大的棺材。
不幸被选中的倒霉蛋们背对他,哭丧着脸,吃力地将本该空荡荡的棺材抬起,忽而惊觉这东西好像又增添了一点重量。
大小姐生前的物品不少,倘若老爷把它们都堆了进去那这分量,也算正常。
疑惑在他们眼中一闪而过,转瞬湮灭。他们拿钱办事,从不去管不该管的事,从不去问不该问的细节。主人家的事,和他们无关,横竖只为了混口饭吃。
怀抱着这样的心态,一行人抬着沉甸甸的棺木,渐行渐远。
叶鸯与方璋跟了上去。
由方鹭假冒的江州坐上马车,一路与运送遗体的队伍同行。
这支队伍正运送遗体去往南江山陵,尽管身在队伍当中的人对此全不知情。
棺木原不似这般沉重,它之所以沉重,是因为它吞下了一个成年男人。
真正的江州于此长眠。叶鸯看在江礼的份上,并未对他的遗体做出什么,反倒还给了他安然下葬的机会,让他得以进入南国江氏的祖坟。
但叶鸯的善仅限于此,这口棺,仍是以江怡的名义入土;至于江州,他没有资格得到碑文镌刻,没有资格得到灵位,更无资格享受后人的供奉。
拿钱办事的下人把棺木送入山陵,叶鸯混迹其中,在雨中双膝跪地,对着那方石碑跪拜。他跪得真心诚意,他跪的不是棺中的江州,而是碑文所铭刻的江怡,以及江怡身边,那没有名字的南江二小姐。
短短几行字,概括了她们的生平。
在如花般娇艳的年纪,平白遭受了暴雨侵袭。风停雨歇之后,绿肥红瘦,花瓣簌簌凋零,吸饱了水的泥土当中,仅留下行将腐败的根。
深深的惋惜与绝望,难言的内疚与愤恨,交织着出现于叶鸯脸上。
完美的易容是最佳掩饰,它遮挡住叶鸯的所有情绪,让他看起来与旁人相似。
惟有叶鸯知晓,身边众人的泪都落得虚假,而他的泪落得诚实。
午夜梦回时,叶鸯常常见到已故的江怡。非是冤魂,非是厉鬼,她不过是带着笑容站在那里,美得像朵春花。她美,她素净,她纯洁,她无辜,旁人或许都做过错事,可她由始至终都无罪。她走得毫无道理。
上天想收走一个人的时候,从来不讲道理。
二小姐病逝那年,叶鸯曾编造出一个传说,用来哄骗江礼。
天上有神仙看二姐姐生得漂亮,就把她带上天宫啦。
你不要哭了,她在天上看你呢。她做了天上的仙女,日子可比你好许多。
这样的胡话,江礼却也信了。
今时今日,叶鸯又搬它出来,蒙骗自己。
江怡和妹妹一样,做了天上的小仙女。
☆、第 74 章
下人们发觉老爷今日很奇怪。
这怪异并不浮于表面,而是一种特别的感觉。有胆子大的人悄悄打量江州,总觉得老爷不是老爷,倒好似换作了另外一个人。
但那张脸,还是原来的样子,衣裳,也是平时爱穿的那身。
许是痛失爱女,独子失踪,一时无法接受,心中难过罢?
这样想着,却没敢多问。默默无言地回了南江宅院,忽听说老爷准备遣散仆役,闭关静养,潜心修行,将来吃斋念佛,积德行善。
目送众人离去,叶鸯抬眼看到黄昏的颜色洒在房顶瓦片上,晶晶亮。残阳如血。
金乌向西坠落,夜色笼罩人走茶凉的大院。方鹭除去易容,换回自己的衣裳,一推开门,就看到阶下独坐的、亦恢复本来面目的叶鸯。大红的灯笼在叶鸯身旁摇晃,漾开一圈暖融融的涟漪,驱散了黑夜的冷,为此间三人带来一点宝贵的光。
方师叔。叶鸯说着,似有哽咽之声,我曾想过,待到江礼接管南江,我便来南国玩一玩,拉他作伴,可没想到
世事难料。方鹭看了他好久,才想起来应当说些什么,可是,话刚脱口,又后悔了。正如方璋所说的那样,废话能少出现就少出现,世事难料这四字,已是人尽皆知,如今再将它提起,又有何意义?
方鹭是个敏感到极致的人,话一讲出来,觉得不对,立时住口,警惕地望着叶鸯,生怕对方感到不快。然而叶鸯并不似他那样心细如发,听他吐出这四个字,只是点了点头,继而失魂落魄地望向那盏红灯笼。
灯笼的红灼伤了叶鸯的双眸,令他头昏目眩,但在晕眩之间,竟又叫他捕捉到一点清明。他深深看它一眼,拍打着衣上浮尘,慢慢悠悠地起身,恰在此刻,方璋自后院转出来,道:东西都放好了,你准备何时动身?
客栈里头房间已订好了,这就点火把它烧了罢。叶鸯回答,踏上凳子扯下那只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随着方璋入了后院。方小公子的视线越过叶鸯,投到师父身上,状似无意,却弄得方鹭浑身不自在,只得轻咳两声,整整衣领,趁着天黑出了门去。白日里与南江护卫拼杀时烙下的伤疤,这时忽然开始作痛。
方鹭悄悄离开江氏大宅,沿着街道缓缓踱步。手臂上的刀口白日里并不张扬,可到了夜晚,经微凉的春风那么一吹,伤处周围的皮肉竟撕扯着疼将起来。它疼得出其不意,方鹭未尝防备,行走间牵扯到了,登时轻轻地叫出声音,那声响极细极轻,好似小奶猫有气无力的哼哼。
及至走进客栈,这阵痛楚仍未缓解。方鹭寻到白日里预定好的上房,点亮灯光,自行李中翻出药箱,忍着痛洒上药,创口处有如针扎。长痛不如短痛,若不敷药,只怕刀口痊愈更慢,既然如此,还不如早早愈合来得好。
离家多年,几乎每次受伤都令方鹭难以忍受,但难忍是一回事,习惯却又是另一回事。他难承受,但他已经习惯。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就好像叶鸯习惯了叶景川的存在一般,方鹭已习惯了接受痛苦,尽管这感受于他有害。
处理好伤口,方鹭坐到窗前,目不转睛地眺望江氏大宅上空的火光。他凝望它,心中想的却是它熄灭后的模样。今夜复仇的火焰再度燃烧了,可这兴许是它最后一次现身了罢?烧过这么些年,火势总该减弱,弱到最后,就要消弭。火与仇恨之间,亦有共通之处,无人纵火的那天,恨意将离开人世。江小公子能放下吗?叶鸯能放下吗?方鹭突然替他们感到疲惫,他伏在窗边,静静地合上眼睛。
后来,关于那一夜南国江氏发生的变故,坊间流传着诸多版本的传说。
其中流传范围最广的,乃是说那江州痛失子女,一夜疯魔,遣散仆役护卫之后,一把火将华美宅院烧得干干净净,片瓦不留。
人们唏嘘着,感慨着。唏嘘感慨过后,各忙各的事情,各走各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