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22(1 / 2)

“不行,三级站的东西,用在我们的高档时装上,会打脸的。”秦小鱼断然拒绝。

“我听说白薇薇的厂子停产了,她应该囤了很多高档货。”谢厂长又想了个办法,说完就后悔了,没什么用。

白薇薇那是死对手,就是把货放烂了,也不会给他们用的。

“别说她不给我们用,我都怀疑这批货就是她搞的鬼。”秦小鱼苦笑一下。

“那怎么办劳保服装厂是什么便宜用什么,肯定没有我们能用的。”谢厂长是真为难了。

“车间那边还能坚持多久”秦小鱼问车间主任。

“最多半天。”车间主任小心翼翼地说。

秦小鱼一咬牙,开车去了趟火车站。

丁小洁正好下夜班,在宿舍里睡觉呢,被秦小鱼叫起来时还有点迷糊。她领着秦小鱼找到管货运的领导,那边已经得到消息了,正在调查。

这是煎熬的两个小时,最后得出的结果却还是车箱不翼而飞。

“你们的车箱是长翅膀的吗”秦小鱼对这些吃大锅饭的,真是失望透顶了。

她干脆自已去了南货厂,那是车皮应该落地的地方,也许能找到线索。

上次她跟齐四来过一回,这次自已来的,进来就有点晕,绕了半天才摸到上次找王健的地方。

“哟,这妹子眼熟啊,穿这么干净,来我们这厢干嘛”工头一眼就认出她来。

“大哥,你还认识我啊。”秦小鱼眼睛一亮。

“怎么不认识王健不是你带走的吗齐四是他干爹,你是他干妈”工头问道。

“是,我是他干妈,现在送他去省城学习销售。”

“削兽”工头没听过这个词儿。

“就是做生意,跑销售。”秦小鱼笑着解释道。

“噫这才好,干这力气活儿有啥出息。那你又来找啥这还有你干儿子”工头笑嘻嘻地说。

“你看我咋样我给你当干儿子吧。”有个四五十岁的小个子男人凑过来。

第480章 大家一起打浆糊

“你滚”工头飞起一脚,小个子吓得飞奔而去。

“上次的事儿,还要谢谢你们,我哥说了,请你吃顿饭。”秦小鱼灵机一动,已经有了主意。

“吃饭行啊,正好中午,走你。”工头还不客气,在别人羡慕的目光中,跟秦小鱼走出货厂。

“坐我车吧。”秦小鱼把他领到车前。

“看不出来,妹子不是一般人啊,你这还会开车呢。”工头见秦小鱼,小个子不高,开个大吉普,已经肃然起敬了。

“大哥,别笑话我了,都是为了生活,我这有个服装厂,谈生意没车不方便。”秦小鱼把他拉到附近一家小酒店,找了个清净地方坐下来。

“我瞧妹子不是没事儿来闲逛的,有事儿你就说话吧,哥哥能办的,肯定帮你。”工头也是明白人,秦小鱼上来就一盒中华烟,这是有求于他。

“大哥,我丢了一车皮的辅料,厂子要停产了。”秦小鱼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我听说了,车站那边也来调度查了,没找到。这货肯定是我们没卸,所有卸车的都经我的手,这点我敢保证。”

“大哥,这货厂家是一定发了,上一站中转还有记录,怎么会平空消失呢”秦小鱼不死心。

“那就是给调走了呗,你想,上一站中站有记录,肯定是到站了,说不定挂错车,就给拉哪儿去了,有个十天半了月,不一定哪个站就给回信儿。”工头大概见这事儿多了,蛮不在乎地说。

“十天半个月,那就坏事了”秦小鱼差点跳起来。

“那也没办法,这火车车厢,不是你这小车,说开走就开走,那是要走铁轨的,要调度,不挂车头,哪都去不了。”工头摇了摇头。

“大哥,你帮我查查,至少要知道货在哪儿,再想办法不是。”秦小鱼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没想到,这工头还真有本事,上面调查不出来的,他不知走了什么门路,这一查不要紧,秦小鱼心都凉了。

平时坐火车时都嫌车开得慢,现在可到好,没留意,车皮出了三百多里地。

秦小鱼拿到车皮的信息,马上又回去找丁小洁。层层找上来,得到的答复是,最快七天。

她算了一下,就是自已现在马上派车去提货,往返也要两天,工厂停工两天,不止是上海那边要断款断码,最可怕的是小孟亭的专柜,刚开业就卖断货,这才她可是大不利,以后的合作要蒙上阴影的。

她回到服装厂时,谢厂长的办公室还亮着灯。

“怎么样”谢厂长焦急地问。

“要麻烦。”秦小鱼颓然坐在椅子上。

“不行先用三级站的货顶一下。”谢厂长狠狠心说。

“不行,不出货,也不能砸我们自已的招牌。”秦小鱼摇了摇头。

“你听,现在车间已经陆续停工了,这要是全面停产两天,损失多大你自已算一下”谢厂长急得血压都高了,脸涨得通红。

“不管怎么样,不能影响质量,除了这个,都能讲条件,哪怕多花钱”秦小鱼再次面临危机。

“秦厂长,看我把谁接来了。”徐小晴推门进来,身后是徐师傅被他女儿搀扶着。

“徐师傅这么晚了您怎么来了。”秦小鱼急忙迎上来。

“我听说辅料断货了小徐跑去找我,问我有什么办法,我这不来了吗。”徐师傅笑吟吟地说。

“您有办法”秦小鱼不敢相信,徐师傅再厉害,也只是手艺厉害,他也变不出辅料来。

“秦厂长,您是钻牛角尖了。”徐师傅卖了一个关子,停了一下才笑道:“没粘合衫时,不是也做衣服了。”

“对呀,那是用什么做的”秦小鱼恍然大悟,粘合衬只是替代产品,原来做衣服都是用

“刮浆子。”徐师傅一句话说得轻松。可做起来有难度。

这调浆糊,北方女人多半都会,因为要糊窗缝儿,可是调出来的浆子是不一样的。

像徐师傅调出的浆子,细腻没有疙瘩,不浓不淡,刷上去不会把布料正面带出水渍,干得又快又挺括。

这种做法加工出来的衣服,过一次水,浆糊洗干净了,又不影响面料,又美观,比留下粘合衬还要高级。

可是他年纪大了,手脚慢,这一个人也供不上这么多人。

“谢厂长,是不是原来服装厂的老人儿,都会这手艺”秦小鱼又想到了办法。

“对,那时都用这种土办法。”

“通知女工们,家里的老人原来是小太阳人的,只要会调浆糊的,全部接过来,放心,工资少不了。”秦小鱼一声令下,女工们纷纷离厂。

过了一会儿,扶老携幼的人流涌进服装厂,听说厂子有事儿,又是给工资的,谁不想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