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举两得,他找儿子,还能帮你提前打入编剧界。”
玉溪小心脏扑通扑通的,“这个情还的有些大了,我写不了啊。”
“为什么写不了,你不是学编剧的”
玉溪淡定了,“年爷爷,这个机会,我也很渴望,学编剧的没有不想拍电视剧的,可是我有自知自明啊,我没这个能力,我就是个初学者,我不是天才,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些天分,可这些天分不足以支撑我写一个完整的剧本,一步登天是好,我怕自己飘了。”
年老爷子一直觉得玉溪是聪明的丫头,才发现,这丫头贵在自知,“有多少人,缺少的就是自知,小丫头,不错啊,君玟捡到宝了。”
玉溪嘿嘿笑着,“那你可要多对年君玟念叨我的好,别以为套上了戒指,他就万无一失了。”
年老爷子哈哈笑着,“好,好,我多念叨,让他把你给看牢了,可话说回来,你不写,老王要找别人了。”
玉溪一个桃子要啃没了,“您都说了,王爷爷有很多的学生呢,有本事的一定有的。”
年老爷子,“就你机灵。”
玉溪又摸桃子了,年老爷子看着,他是不能多吃了,身体好了一些,他要爱护,现在每一天都是数着日子过的,过一天少一天。
年老爷子想到老孙的话,让他认真调养,说不准能有奇迹,能多活两年。
玉溪抬着手看着时间,“时间不早了,年爷爷,我去给你做饭吧”
年老爷子晃着摇椅,“好,去吧”
玉溪进了厨房,年爷爷家里什么都有,冰箱是最大的,玉溪轻车熟路的翻找着鸡肉。
年爷爷和王爷爷不能吃猪肉,尤其是肥肉,只能用鸡肉替代。
玉溪给两位老人做饭,很简单,一点都不麻烦,两位老人上了年纪,都听医生注意养生,清淡的为主。
做了三菜一汤,饭好了,王爷爷回来了,玉溪观察着情绪,这是没查到。
王老爷子见到玉溪高兴,洗了手,“早知道你来,我就早些回来了。”
年老爷子接过玉溪盛的饭,“又没查到”
王老爷子,“能查到蛛丝马迹就不错了,档案太多,这是细活,急不来。”
玉溪问,“查到具体的地方了吗”
王老爷子点头,“恩,当年被送走,档案做了手脚,我查到是去了h省,可去查,查无此人,所以在一层层的找,哪里做了改动。”
玉溪,“有线索就一定能够找到的。”
王老爷子也有信心,“是啊,比我想象的要快得多,我以为要找个几年呢丫头,你年爷爷跟你说拍电视剧的事了吧”
玉溪点头,“说了,王爷爷”
王老爷子确认着,“你真的不写”
“真的不写,我没那个能力,我要好好磨练磨练。”
“也好,那你就安心学习。”
“恩,对了,王爷爷,我这次来还有一事要求你的。”
王老爷子问,“什么事用上求了”
玉溪道:“我妈想开饲料厂,钱不够,就想卖个瓷器,还要麻烦您卖。”
“这是小事,一会找出来一个,我看看,选个差不多的。”
“哎”
吃过饭,玉溪收拾好,去了放东西的房间,推开门,看着几个箱子,心里暗道,这也就军大院,换了别的楼区,真没人敢放。
箱子没上锁,没必要,既然信任了,那就是绝对的。
玉溪打开瓷器的箱子,每次看,都挺震撼的,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挺震撼人的。
王老爷子从箱子开了,眼睛就没离开过,蹲下身子,小心的拿出个瓶子,看着下面的印章,“这是官窑的,唐朝的。”
王老爷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小心的放下,飞快的拿起另一个,“也是唐朝的。”
一样样数过来,最次也是康熙年间的,而且都是官窑的。
王老爷子倒抽了一口凉气,“我现在好奇死,郑家祖辈是干什么的,这么多保存完好的瓷器,郑家别是唐朝什么大官的后代吧”
玉溪都傻了,她是不懂古董,可知道年份越久远的,越值钱,“王爷爷,这些东西是不是很值钱不会都是宝贝吧”
王老爷子摸着箱子边,“值钱是值钱,但宝贝真没有,都是很普通的官家瓷器,我觉得,应该祖上传下来的,郑家的祖辈,应该是有当官的,要说最值钱的,就是这两个瓶子了。”
玉溪想到郑家还有个秘密的藏宝地,可能真的是唐官的后代,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贪官了,玉溪看着一箱子的瓷器,这些就够值钱了,藏宝的地方,岂不是更值钱。
难怪郑贸然死盯着家里了,说不准,真的有宝贝呢
玉溪想到继母,继母知道了,一定高兴。
玉溪问王爷爷,“您看卖哪一件,能凑够开厂子的钱”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家族册
王老爷子指着一个碗,“这个就可以了,明朝的,为了小心起见,还是别卖唐的,如果真的是登记在册的,一下子就暴露了。”
玉溪无语了,“您的意思,还会有册子”
王老爷子笑着,“当然会登记,如果真是祖辈传下来的,一定会有登记的,你看,唐朝的一看就是一整套的,保存完好,家里一定有册子记录。”
玉溪看着一箱子的瓷器心塞了,磨着牙,“岂不是,这些东西,只能看着,不能卖”
王老爷子稀罕的摸着,“还真让你猜对了,小丫头,只要你卖了一件,别管是我卖的,还是谁,一定会查到你们家身上的。”
玉溪觉得憋屈,“那岂不是明朝的也不能卖了”
王老爷子摇头,“非也,唐朝的是祖宗传承的,这是传承的东西,一定会记录,可明朝和清朝的,明显是后来得到的,后来的得到的,不会记录的。”
玉溪又翻开了珠宝箱子,“这些也记录了吗”
玉溪对这些家族的东西,她是真的不懂,还好有王爷爷,否则,她自己就暴露了。
王老爷子仔细瞧了一眼,又拿起来翻看了下,没有发现印记,在分辨着年代和做工,“这些都是民国时候的珠宝,不会记录的。”
玉溪瞪大了眼睛,“王爷爷,这您都能看出来。”
王老爷子骄傲了,“我祖上辉煌的时候,古董到处是,可惜,动乱的时候,被抢的抢,丢的丢,能保存下来的太少了,后来又损失了一批,否则,国宝更多。”
王老爷子追忆了,当年他也是大家的少爷,仆人多,当年的院子里,走一步都是古董,尤其是古董架子,件件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