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妃认识谢锜大将军在先,还是认识他的幼子谢颐公子在先,这似乎并不重要。
旻元寺只存在于秋妃生活的年代,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一代一代,在江洲的百里郡,再无旻元寺。
谢锜的好友裴相,出身名门,青春作伴,一路至江洲百里,见山水风景绝佳,靠着一方山水,建寺修塔造浮图,不求功名只求适意,江洲是他人生的驿站。
那时,江洲的知府还是王石山,峨冠博带,志得意满,靠诗文幸名,是出道很早的文武兼备人才。
京城来官员,机构的办公地点就设在州郡,地方上的父亲官没有不善待的。
谢锜宠着幼子,在京城甚是无趣的谢颐,到了江洲,住进了旻元寺,就像现在的孩子到一个地方过假期一样,很正常。
谢颐严格执行寺里的作息,傍晚即收起书卷,徘徊在寺里,看落日观流霞,好不诗意。
五月的天气不冷不热,蔷薇花爬在墙头上,远处有鹧鸪鸟的叫声,这个长在京城的少年心里痒痒的,总想去有人带他去看看鸟的样子。
晚饭吃的很早,休息的地方,虽然拾掇得很干净,但比起颐少爷的房间,条件天壤之别。
裴方丈那时是有抱负的,冶寺特别严格,对自己自己十分自律,即使开恩让少年吃好些住好些,那也是适可而止。
寺里吃素,颐少爷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这天晚上,还没就寢,肚子就饿得咕咕叫了。颐公子对慈眉善目的道檀说:“叔,带我去看看那只鸟吧”
道檀叔叔竟听懂了,问:“你想吃鸟肉饿”
少年用力地点点头:“饿,快饿到肠子断了。”
道檀叔叔无比怜惜,说:“哦,那真是饿狠了。那,怎么办呢”
少年扯一扯道檀的粗布褂子说:“去你家。”
道檀吓得直摇头:“哦,那可不行。”
少年很不高兴,这个叔叔好没礼貌,怎么拒绝人家呢连客套话都不会说吗
道檀跟少年真不好说,家里穷得丁当响,茅草棚,烂泥地,家里破破烂烂,这位公子小爷去了,不被吓着了吗
他想了个办法说:“要不,明天带好吃的给你,你呆在寺里。方丈看不到你会责罚我的。”
谢颐没办法,只能盼着好吃的明天会被带来。
第二天,阳光和暖,万里无云。
少年脱了锦缎长袍,只穿一件白绸手工缕花长衫,脚上一双单鞋,早早地踱步到山门口。
风掠过宽阔的水面,再刮过简易的水码头,撩起了少年雪白的绸实用。
山门口一排杨树,披拂着绿色的江水,一条木筏子,用一根绳扣在杨树身上。
少年胆小,试了试又缩回了脚,不敢一个人弄船。
这时,却听到有个人在吆喝:“小心啊,太危险。”
道檀不知从哪里出来了,吓得脸色死灰。
这水边淹死过会弄水的人,别说北边来的少年根本没有水性。
道檀让少年跟他一起等,说马上有人会送吃的来。
却是端阳的节日。
寺里的水陆法事就要办了。
早两天善男信女们陆陆续续赶来,已经把寺里的床铺都占满了,有许多虔诚的信徒自己裹了棉被打地铺。
念经声此起彼伏,香烟绕寺,远远地就能听到宝殿上铃铛细碎的声音,在渐起的南风里,瑟瑟索索。
日上三竿,远远地看到有一对老小,在视线里近了,更近了。
道檀叔叔迎了上去。
只见有一个十多岁的女孩,绿色的短衣,绿色的裤子,腰间宽宽两寸红布条,脚上居然也是绿色的系带布鞋,绣着一朵大牡丹。
好一个村上小妞。
像一根嫩麦苗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