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就是战火连天,不死不休。
有没有袁崇焕这场仗毛珏都得打,头一次,东江也是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动员,十个团全部在从征阵列,东江的防御是全面交给二线部队,刚刚训练了四个月的东江骑马队也在从征队列,为了这些战马,这半年,毛珏是疯狂撒银子,当年郑和下西洋所携带的那种马船,今年东江足足有十艘下水,加上六千老丈人带来的山东兵马,再加上地方抽调的卫所后备兵,这一次毛珏的总兵力差不多达到三万五。
前所未有的大队伍向铁山集结。
李氏朝鲜那面,毛珏也派出了使臣,刚从京师回来,还没等抱着上千两银子潇洒一番的宋献策又被他给踢了出去,不过估计这次他的任务完成的应该很顺利,年初李山海带回来的战利品,简直让穷怕了的李氏朝鲜士族们疯狂了,尤其是经历一场万历朝鲜战争,被刮了无数层地皮,再抢回来,那种报仇的快感,比银子还要贵重,毛珏开口的话,李山海就一定会响应,李氏朝鲜也一定能响应。
从今年末开始,估计两年中东江的主力基本上会待在济州岛或者倭国的领土上。
鼻青脸肿了两天,曹喜却是乐出了声来,现在他是完全放下心了,秋风萧瑟中东江宽敞的大道上,无数农兵汉子放下了刚刚还沾着汗水的锄头,夸上了火枪刺刀,搭乘着公共马车,向铁山港口不断的集结。
这几天他白担心了,感情儿毛珏这货真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倭国那个小妮子,连老本都拼上了。
这等人居然能坐到东江之主,毛珏还真是被这个死太监好一顿鄙视,旋即他的心眼再一次活泛了起来,开始想着怎么能再抠出点好处来。
这股子风波自然而然的也波及到了上首村,村里的年轻人几乎走了一半还多,此时是秋收的尾声,这些活计全都落在了留守的妇女老人身上。
拿起锄头就放不下。因为再一次没能跟着上战场,洛止戈也没有心情照顾他了,分给袁家的份子田这一次完全得由袁崇焕一家三口负责收获回来,挖了一天的土豆,曾经提剑上马的老袁都差点累瘫了,肩膀生疼,锄头都扛不动了,一边拖着走着,这老家伙还一边摇头晃脑的感慨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当年陶潜陶渊明公,也是这样辛勤的吗还真是看着容易做着难”
疲惫的念叨着,走了几里路,袁督师是终于走到了家门口,他家是用不起玻璃,从窗户口还能看到袁夫人正满头汗水在厨房忙乎着晚饭,赵氏也在收拾着家务,都说夫复何求,能有两个不离不弃的贤内助,袁崇焕也绝对是三生有幸了。
只不过,看着这熟悉的院子,袁大人却是总感觉缺了不少东西,心里头,一股子空落落的感觉萦绕不散,坐在家门口不远,他反倒是不愿意回家了。
诗人应该都是这么锻炼出来的,昂头看着明月,袁大人也化身成了李太白,一时间一股子不吐不快的感觉憋在胸口,昂头望月,肚子里的诗篇典故哗啦哗啦,张口袁崇焕就想吟诗出来。
谁知道这时候,一只黑乎乎的手猛地就捂在了他嘴上,下意识惊骇的想挣扎,可今个干了一天活,袁崇焕早就没了力气,偏偏后面那个也是手无缚鸡之力,这一晃悠,两人是顺着田埂咕噜噜的就滚了下去。
急促的马蹄子声中,十几个骑士气喘吁吁的狂奔出来,居然是直奔自己家,甩开马缰绳就冲了去,听着里面的袁夫人惊而不乱的应答,这片田埂两个漆黑的脑袋再一次冒了出来,旋即袁崇焕愕然的偏过了。
“千代姬,这是怎么了”
“先生,一会儿再向你解释,快跑”
也不知道逃了多久,千代姬的小脸上也是汗水津津,喘着粗气,扯着袁崇焕的手,踉踉跄跄的两人又是往山里奔去。
第二百七十四章你是何人
一团火光摇曳在茂密的树林子中,幸亏袁崇焕下午挖土豆时候顺手踹了两个,从滚烫的火中用树枝勾出来,没等凉下去,已经被千代姬飞快的抢在手里,小手左颠倒右,右颠左,旋即又是急不可耐的撕开土豆皮,狼吞虎咽的吞吃起来。
看她这模样,不知道饿了多久
掩着火苗,警惕的向外看着,冷不丁一回头,这妞还吃噎到了,拍着颤巍巍的小胸脯直翻白眼,弄得老袁没办法,赶紧又是把他挖地带着的竹筒摘下来,递给她,猛地一口冲下,千代姬终于是舒服的揉了揉胸口。
“到底怎么回事”
眉头紧缩到了极点,老袁是无比头疼的问着。
接着啃着烤土豆,小嘴里含糊不清,千代姬气呼呼的嘟囔起来。
“我就说那个臭强盗没安好心把我们接进城里,居然是要拿我联姻还是嫁给黑田家一个老头子那老头子都六十多岁了”
“还好国松丸有点良心,以田猎的名义带我出来,他装作摔了脚,趁乱我可算是逃出来了”
“先生,您是大儒,见多识广,你带我逃出东江,逃去辽东,去中原,好不好我,我不想随便嫁人”
眼睛亮晶晶的,土豆都放了下,千代姬无比可怜的看着他。
最难消受美人恩她眼中的情意的老袁如何看不出来,可他旋即就撇开了千代姬的眼神。
毛珏的计划,他是不知道,两个人身份上有着巨大的鸿沟,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再一起的可能。
而且就算毛珏真正的联姻计划他知道了,他也不会同意的,他袁崇焕谁人前辽东督师是也曾经获得了皇帝的全部信任,整个大明朝都在支持的人,这不仅仅是巨大的光环,也是巨大的责任
刚开始被发配到东江时候,袁崇焕还满腹的怨恨,不甘,满是愤世嫉俗,他还能做出满地打烟草的不平之事,可是时间一长,静谧的生活中渐渐的,他心胸中的怨气又平静了下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着东江毛珏的所作所为,袁崇焕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五年平辽东计划,对比自己究竟败在了哪里可越是思考,越是一股子恐惧开始在他心头升起。
看似完美无缺的计划,真的能实行吗天灾人祸,朋党纵横的大明,能支撑他辽师那庞大的花销吗五年平辽其实他自己都知道是个巨大的牛皮,倒是辽事犹如一个巨大的无底洞,无穷无尽的吸纳着大明帝国的养分,上首村这几年搬进来了六户流民,有三户就是因为辽饷银而破产的。
不甘逐渐被自责所替代,如果他的计划一直持续下去,也许先被拖垮的,就是大明朝了。
这种情况下,他袁崇焕可能为了功名富贵去娶丰臣家的公主,来满足他自己的功名利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