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的高兴劲瞬间消失了大半,只带些怨声道:“娘你这般说也太扫人兴致了吧好歹我也忙活了大半日”
“忙活归忙活,这心得趁早收回来。菜我已经切好,就等着炒了,先坐着歇息歇息吧,半刻便好。”李氏说罢方转过身,朝厨房去了。
父子俩相互一视,却是无语。
话说,这彩苓乃一真真切切的好姑娘。
一是性格活泼开朗。她平常除了能和大人们聊到一块儿,和小孩子也能常常打成一片这亦是村里的孩童经常来找她玩耍的原因。二是勤快朴实。她从小便生长于乡村,具朴实之质自乃理所当然,而她又日日习惯性地打理各种家务,却是常常乐在其中,从无怨言,故说是勤快。三是颇具才艺。她天生便拥有一副好嗓子,自己又对唱歌十分热爱,故凡是听过她唱歌人都会对她称赞有加。她亦会弹唱琵琶,这显然是跟她爹学的。四是知书达理。她虽不是什么大家闺秀,但却读过不少的书,亦懂得不少礼数。这跟她爹严格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在彩苓心目中,长风乃一风度翩翩、面目俊秀的才子,倒是令人倾慕。自从那日收到长风诗作,彩苓便会时不时地想起他来。有时她会因想长风而想得入了神,忘却了手头之活,直至旁人提醒方反应过来。但有时心中突然出现长风的画面,她亦会对自己说:“哎呀我这是怎的如何又想起他来了我该不会是喜欢上他了吧”又转念一想:“可人家将来是要考取功名做大官的,我一乡村丫头怎么配得上呢”想到这,彩苓的心中也会叹一口气。
彩苓学琵琶师承她父亲乜子诚。她父亲对她甚是严格,隔三差五便要检查她的琵琶技艺,或教她新的技法或曲子。好在彩苓天生就热爱音律,所以琵琶在她心中就像是一个很好的玩伴,再怎么弹也不觉得腻。
作为琵琶先生,乜子诚时而会去勾栏卖艺,赚些钱以作家用。因他琵琶技艺精湛,在县上颇有名气,所以当地人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乜琵琶”。但他本人是非常不喜这称呼的的,因他觉得其听起来倒很像是一个女子的名字。
尽管彩苓的琵琶技艺早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她爹从来没让她去勾栏弹唱过一次,即使是彩苓主动要求去。因为在乜琵琶看来,女子卖艺乃是不光彩之举,有伤德行。故每当彩苓在他面前提起卖艺的想法时,乜子诚总是说:“爹之所以教你弹琵琶,是想让你多一些长处,如此才不会输之于那些大家闺秀。记住,千万不要去卖艺,除非到了万不得已之时。”
爹的话彩苓多少还是能理解,故她每次都用着懒散的声音回道:“是知道啦爹”
乜子诚是一个“琵琶痴”,他不光醉心于弹琵琶,还迷恋于写琵琶曲。时常一有空闲,他便一人坐于家中,一面玩弄着琵琶,一面用纸笔记录着音律。他从来都是依词谱曲,当遇到一首没有曲子的词时,非要为之配上曲才觉甘心。几十年来,他写的曲子没有一百,也有九十。且写的每一首曲子都是要拿到勾栏里去弹唱的,而他从来不会主动告诉别人,曲子是他自己所写。他想,曲子是要拿给人听的,只要听众觉得好,自己便会感到十分满足。
一日,乜子诚正值空闲,便让彩苓拿了琵琶,欲让她练习弹唱。彩苓自是欣喜,便问:“爹今日教我什么啊”
却听得乜子诚道:“今日暂不教你新曲。你且先将我近几次教你的曲子都练一练。”
“啊”彩苓有些不乐意,“爹我都已经会弹了,能否教一首新的”
乜子诚瞪了瞪彩苓道:“我说你啊,就是改不了那心急的毛病什么曲子不都得练个千万遍才能弹得好啊正所谓熟能生巧,便是这个道理。我见你上次弹唱还存不少问题,所以须加紧练习,将错误之处纠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