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依依和姜掌柜坐着马车到了睿王府,早有等候的下人把他们带到了偏厅。
王府的装饰富丽堂皇,就连姜掌柜都忍不住偷偷多看了几眼。
小姑娘凤依依却端坐那里,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作为曾经的亿万富婆,这些东西在她的眼里还真是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躲在一旁偷偷观察的睿王和宁世子对这个小姑娘又多了一分佩服和困惑。你说她是个商人吧,可风采气质足以媲美那些高门名媛;你说她不是个商人吧,却又精明得很。真是个奇怪的小人儿
“凤小姐,姜掌柜。”两个虚伪的家伙在观察了人家半天之后,装模作样的从门外走了进来。
凤依依和姜掌柜赶紧起身给睿王和世子行礼。几句例行的寒暄后,凤依依拿出了自己带来的新品。
那是一个细长的布袋,凤依依要了两个小碗,将布袋里一些象面粉一样的东西倒进了碗里。
“王爷,世子,这是炒面。”
说着,她又要了一些水,倒入炒面中,用汤匙搅拌均匀。
“请王爷和世子尝尝。”
睿王和宁世子一尝,虽然说不上有多好吃,但很饱。
不错,不错,他们想要的正是这样的食品。
“小丫头,这个是怎么做的”宁世子一边吃一边问道。
“这炒面以面粉为主,再加入一些高粱粉和适量的食盐,用大铁锅炒熟之后能长期保存。”
睿王和宁世子对光饼和炒面都是大加赞赏。这当然不是因为它们好吃,而是因为它们利战。光饼和炒面的特点都是携带方便、可以直接食用、保存时间长。光饼用麻绳一串,背上就走,摘下来就吃。做好的炒面灌入布袋中,将布袋斜背或缠在腰间都可以,吃的时候用水一搅和就行了。
这两样吃食都省去了埋锅造饭的麻烦。在紧张的长途奔袭、连续作战中,基本上可以满足作战、吃饭两不误的要求。
大禹北部的游牧部落凭借着快马弯刀,经常到边境地区抢了就跑,来无影去无踪,若想教训他们一下,必定要深入草原,补给就成了大问题。俗话说“皇帝不差饿兵,军无粮则散”。任谁也没本事让一个披着沉重的铠甲,手执笨重冷兵器的战士,在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情况下,全力投入战斗。
凤依依心想:纵观中国的历史,盛世之时,吃得好,军队的战斗力也强;衰落之时,就剩下喝稀粥了,军队哪有力气打仗。
现在有了这光饼和炒面,就能解决不少补给的问题。
凤依依看到睿王和宁世子都很满意,心里也很高兴。嘿嘿,戚家军的光饼和抗美援朝将士们的炒面,在大禹也相当受欢迎啊
“凤小姐,你还有什么好东西吗”睿王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