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四十九章 吉祥大年(1 / 2)

古人对于“过年”要比现代人重视得多。不少商铺早早的就关了门,一直要过完正月十五才会开张。凤记的糕点铺和布料铺都是在腊月二十七才歇的业,没办法,年前的买卖实在是太火了,大家都恨不能多生出几双手脚来。

凤记糕点铺在年前执行“两班倒”的作息时间。晚班生产出的糕点,一早由临时招募的“快递员”送到头天下了大宗订单的大宅门里;白天生产出的糕点销售给外面排得长长的散客队伍,不少主顾拿到的糕点竟然还热乎着。年前销量最好的是大、小八件礼盒,五彩花卷和五彩挂面,杂粮挂面也卖出去不少。不少人觉得那印有凤翱祥云图样的包装纸就是一种脸面,凤记的糕点

凤记布料铺里买布料的、裁衣服的主顾也是络绎不绝。凤鸾和两位缝纫师傅以及绣娘经过一番盘算后,不得不推掉了一些订单,实在是忙不过来呀。有些不急着穿新衣的夫人小姐宁肯等到年后,也要在凤记裁剪制衣,莫说是年前就是年后的订单都有一大摞了。现在,哪家夫人小姐的衣橱里要是没有那么一、两件绣着凤记商标的襦裙,都显得慢拍了。

考虑到中、低档布料的主顾主要是一些小康人家和平民百姓,凤依依在年前推出了“买布料送春联、窗花”的促销活动。春联是请一位书法不错的老秀才写的,窗花出自高手小莲的剪下。老百姓反正也要扯布做新衣、请人写春联、买纸剪窗花,这样一来就全有了。赵掌柜、小荷和店里的所有伙计都是脚不沾地的一忙就是一天。

军粮作坊那边虽然没有糕点铺、布料铺这边这般忙碌,可也是在开足了马力生产。好在有姜武管理,倒是不用凤依依再操什么心了。

经过年前一段超级忙碌的时光,凤记从东家凤依依到店里的小学徒都新增了一项特殊“技能”,那就是站着都能打个盹儿。这让凤依依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感慨:放眼地球,中国人的吃苦耐劳真是无出其右啊

有付出就有收获。发银子和福利的那天,凤记的员工都乐歪了嘴。在凤记,一个资深伙计拿的银子竟然与别家的掌柜差不多;学徒拿的银子比别家的伙计还要多除了银子,凤依依还给每位员工分了两盒大八件、四斤挂面、六尺棉布和一只肥鸡。当凤记的员工左提右拿地走出店铺回家过年的时候,周围人的眼中满满的都是羡慕。

凤依依清点封存了账目,将之前盘铺面时的欠下的全部“贷款”和事先与睿王、宁世子说好的军粮生产的一成利润,都兑换成了一锭一锭的官银,由牛大柱护着送入了睿王府。

同时,她还准备了两份年礼,分别送入了睿王府和定国公府。凤依依觉得两个高门大府什么都不会缺,与其说是送礼,倒不如说是表达一种感谢和亲近的善意。因此,凤依依的糕点礼盒中除了最受欢迎的几个品种外,还加上了年后才会推出的三个新品种-姜汁排叉、江米条和蜜供。这也算是让两府的人先尝了鲜。除了糕点、挂面,凤依依还送上了自制的花生粘和炒红果。这两样东西本来是用来哄麟儿的,没想到送入定国公府后,受到了众多小姐们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宁馨最爱吃炒红果。

年前,小李庄的佃户头儿李老汉和一个大汉赶着牛车进了一趟樊城,向凤依依缴上了佃户们这一年的租子、送上了鸡、鸭等活物。看着瘦瘦的老牛以及两个佃户身上薄薄的冬衣,凤依依一声叹息。她挥了挥小手,在收下银子和鸡鸭的同时,让李嬷嬷给每家佃户准备了两百文的红包加四斤挂面,又拿出半扇猪肉,让李老汉带回小李庄,算是她这个东家给佃户们的过年礼。李老汉和大汉看着钱和物,千恩万谢、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回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