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来,最近这段时间,凤依依的心情大好。
她将糕点铺的二柜提拔成了掌柜,接替了姜掌柜原来的差事。新掌柜和周师傅配合默契,糕点铺子生意兴隆。
“毛掌柜,周师傅,我觉得咱们还应该加大节日糕点的生产和宣传。这节日糕点虽说供应时间短,可利润却能和那些礼品糕点比肩。”
接下来,凤记陆续推出了不少节日糕点。正月里有白糖芝麻、什锦桂花、山楂馅的元宵;端午节有八宝、小枣、咸蛋、五花肉粽子和印有蛇、蝎、蜈蚣、壁虎、蛤蟆五种形象的玫瑰馅五毒饼;等到了中秋的时候,有豆沙、五仁、黑芝麻月饼。铺子里的师傅和伙计们早已经习惯了“每逢节日连轴转、节日过后数大钱”的节奏。凤记糕点铺的普通糕点、节日糕点、礼品糕点,花样种类繁多,几乎垄断了樊城的整个糕点市场。
布料生意这边,为了满足需要,好又多的专车又增加了不少,都挂着颜色鲜艳的凤记幌子,一拨拨拉来了主顾。人都有从众心理,越是人多,大家就越觉得这里的东西好,来的人就越多。
在众人的努力下,开工一段时间后,凤记制衣厂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入了正轨。姜总柜总揽工厂的生产安排、财务进出;秦副厂长把后勤和人事工作都做得很好;凤玉蕊从小就是个要强、能吃苦的孩子,她起早贪黑、干劲十足地监督着每条牛仔裤的质量,同时跟姜总柜学习着各种买卖经营的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与磨合,不但他们三个人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义村的“农民工”们也渐渐地习惯了流水线的作业方式。每一个员工都很珍惜这份“高薪工作”,姜总柜说了:每年都要考核,不合格的会失去工作;技术好的可以得到提拔。
谁不想多挣银子,谁不怕失去这么好的差事尤其是第一次发了工钱之后,大家手里攒着白花花的银子,心气更高了。
“诶,你知道吗,缝纫车间石头家的,这次一下子就拿了一两四呢”
“呀,真的么那么多”
“人家手快呗,就数她筐子里装得多。人家不但快,质量还好,上次凤助理还表扬来着。”
“嘿,人家老武,就一只胳膊,熨裤子可一点儿也不含糊,这次也拿了一两二呐”
“啧啧,瞧瞧人家不行,我也得再练练去,我就不信我比别人笨。”
随着大家的勤学苦练,全厂员工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也在不断提高。
要说现在谁是义村最受欢迎的人,非凤依依莫属。她隔三差五的就会到厂里转上一圈,察看一下生产情况、和姜总柜几个商量解决一些出现的问题。
这不,她的马蹄声刚在村口响起,一群小屁孩儿就象从地里冒出来的一样,光着小屁股的、甩着小辫子的,都屁颠儿屁颠儿地跑了过来,嘴里还高喊着:“凤姐姐,凤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