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4章 压力山大(1 / 2)

热闹的大年过后,从帝王娘娘到贩夫村妇又都回到了日常的生活状态中,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子。

最近,大禹皇帝嘉和帝异常烦闷,看谁都不顺眼,搞得身边伺候的宫女太监都提心吊胆,生怕哪里没留神,小命就没了。每当这种时候,也只有大总管田公公敢上前说上几句话了。

“皇上,您看折子看了这么久,也累了,要不您养养神,老奴给您揉捏几下,松散松散”田公公弯着腰,在御书房的御案前,轻声的问道。

嘉和帝没有抬头、也没有说话,继续批着折子。过了好一会儿,才放下了手中的朱笔,从鼻孔中长出了一口气,将身子往后一靠。

田公公见状,赶忙走上前去,绕到嘉和帝身后,用眼神指挥着两个当值的小太监。一个拿来了一个大靠枕,一个端来了一盆清水。田公公将靠枕塞在嘉和帝腰后,调好了角度;又用清水净了手;开始给嘉和帝按揉太阳穴、肩颈等处,力度不轻也不重。

嘉和帝闭眼享受着田公公的按摩,偌大的御书房里静得能听见针落地的声音。过了很久,嘉和帝缓缓地睁开了眼。田公公给一旁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小太监赶紧诚惶诚恐地献上了金錾花福寿双喜玉碗,里面盛着温热的老参鸡汤。

“皇上,这是贤妃娘娘见您这几日操劳,亲手给您熬的参汤,都煲了几个时辰了,您要不要尝尝”

见嘉和帝未置可否,小太监将询问的目光望向了田公公,在得到田公公的示意后,这才敢上前,将参汤奉了上去。

嘉和帝拿起汤匙,先是尝了一小口,接着喝了半碗汤,“哎,要论这煲汤的手艺,谁也比不过贤妃。”

“贤妃娘娘知道皇上用了这参汤,心里一定高兴。”

嘉和帝坐在御椅上,伸出两手支着书案,两眼盯着面前的一份份奏折,象是在发问,又象是在自言自语:“你说-,这些事都是真的吗”

田公公听后脸色微微一动,心想:皇上果然还是老啦,年轻时是何等的杀伐果决呀

等了一会儿见没人应答,嘉和帝转头看向田公公,见田公公正尴尬地笑着,腰弯的更深了,“皇上圣明,一向明察秋毫。”

“老家伙,就知道说这些没用的,切”

“嘿嘿嘿嘿”,田公公点头哈腰地讪笑着。

嘉和帝这几日的心烦不为别的,就为了书案上堆着的那一摞参奏睿郡王和世子宁辰的折子,当然里面也掺杂了不少参定国公的折子。罪名七七八八,竟有数十条,有些还不小:勾结奸商、侵占良田、挪用军资、圈占封地、贪赃枉法、滥施刑罚。桩桩件件都有鼻子有眼,够押入宗人府查办的了。

起初,嘉和帝没太在意,可是随着最近上折子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连有“闻风言事”特权、以耿直著称的御史台御史薛大人都上了一道奏折,嘉和帝就不能不重视了。

这两年朝堂上的党争愈演愈烈,嘉和帝的心里明镜儿似的。太子和骁亲王简直成了水火之势,互不相容。老实说,嘉和帝老了,本就多疑的性子又加了个“更”字。他骨子里并不愿意看到下面的人果真团结一致,铁板一块,有些纷争也是好的;但这纷争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能动摇了国本。这个分寸可不是想怎么拿捏就能怎么拿捏的。

嘉和帝有意无意地用手指敲打着桌案,寂静的书房里只听得见有节奏的“哒哒”声。突然,他停了下来,转头看着田公公,突兀地问了一句:“明扬,你跟了我多久了”

田公公心中一惊,赶忙答道:“回皇上,老奴跟随皇上已经整整四十五年了。”

嘉和帝感慨道:“哎,是呀,四十五年了咱们都老啦,朕的这些儿孙们还都是你看着长大的呢。”

“皇上哪里老了,皇上龙精虎猛、儿孙满堂。”田公公恭维着。

“哎,儿孙满堂,儿孙满堂-”,嘉和帝嘟囔着,抬起手挥了挥,让书房里伺候的太监宫女都退了出去。

“明扬,你是朕最信得过的人。”

听了这话,田公公赶紧一撩袍襟,跪倒在地,“皇上,若老奴还能为皇上效力,定当万死不辞”

嘉和帝起身亲手扶起了田公公,“别动不动就跪了,现在,跪下、起来都费劲了。”

田公公稍楞,随即两个人都低笑了起来,“哎,老奴谢皇上体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