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5(1 / 2)

d刘熙等人喜欢经典,被高顺安排跟随管宁等人,从事大汉字典的编撰事宜;孙邵和是仪善于理政,被高顺提拔,也参与到蒙学学院的管理中。

只有年幼的张逸、刘琰和小师弟郑益等人,在高顺的严格要求下,习武、识字、练书法和参加劳作等。

到了四月,山花怒放,东注山被芳香笼罩了。傍晚时分,高顺从东注山下来,心情很是愉悦。荀攸和戏忠却脸色复杂的立在县令府门外,翘首期盼的等待着高顺。

“德厚兄司隶校尉阳方正扳倒王莆,来密令捉拿县尉王方”荀攸压低声音说道。

王方是王莆族人,在高顺的治下担任高密县尉一职,为人还算不错,很配合高顺的施政。然而,政治斗争就是这样,站错了队伍就是死。一念至此,高顺叹道:“哎还有啥考虑的,带人跟我去县尉府”

时间不久,典韦率人绑住王方一家老小。王方含泪道:“德厚兄小弟在你麾下称臣,规规矩矩从不违逆,兄可绕小弟一命”

高顺叹道:“沛国相王吉杀人五万,可曾饶过他人王仲言和汝都与我有旧,按理应该照拂一二。但是,汉律难违啊”

闻听此言后,王方及其家人不再哀嚎。十几日后,沛国相王吉、陈国都尉王宪、永乐少府王萌、高密县尉王方和权阉王莆等人,被阳球杖毙。

闻听此消息后,荀攸在高顺耳畔叹息:“阳方正打虎不死,必有血光之灾啊”

高顺不解,问荀攸:“王莆已死,曹节孤掌难鸣,还不乖乖地束手就擒”

戏忠却笑曰:“讨伐阉寺之战,当一鼓而下阳球计拙,已经败了”

见高顺不懂雒阳的政治态势,戏忠和荀攸二人,在密室中给高顺详细分析了好久。

看着一脸受教模样的高顺,荀攸终于露出会心的笑容。自从跟随高顺以来,他一直比较郁闷,高顺行事粗暴,不喜用谋,喜欢堂堂正正的击败阴谋。见高顺终于有不懂之处,年轻的荀攸总算扳回一局,心情自然比较好了。

七月的一天,呼厨泉穿着一身孝装,带着五十匹良马,来到高密拜访高顺。见此,高顺诧异的问:“家中又有何人故去”

“姑父大人呜呜呼征单于薨了”呼厨泉干嚎了几声。他演技不够,未能掩饰住浑身的兴奋劲。如此看来,他父亲羌渠已经继任南匈奴的单于。一念至此,高顺愈发佩服少年荀彧了。

几人坐定后,呼厨泉告诉众人:使匈奴中郎将张脩,擅自斩杀高顺的大舅子呼征单于,立羌渠为新单于。前不久,张脩因此而被下狱处死。

荀彧闻听此事,双眸中的精光一闪即逝。而这一点微弱的变化,却被高顺发现。送别呼厨泉后,他问荀彧:“文若兄南匈奴单于之位频繁更迭,难道有问题”

“呵呵肯定有问题,南匈奴必乱无疑这不正好是德厚兄的机会么”闻言后,荀彧微微一笑。

高顺明白荀彧的意思:是让他娶了匈奴公主美珠之后,乘南匈奴内乱时,占据单于之位。他虽然知道却假装不解,不再搭荀彧的话茬,却带领高密县所有的官吏,为即将到来的秋收做准备。

托老天赐福,今年雨水多。再加上高顺推广了新式水车,高密县今年来了个大丰收。忙碌一年的黔首农人,终于有了余粮果腹。因此,高密县域的家家户户,都暗中悬挂起高顺的画像。大贤良师的木画像自然放到茅厕里去了。

秋收过后,荀攸和荀彧两个追星族,终于有空去了一趟不其山,游历康成学院。

高顺有官职在身,未经诏宣是不能离境的,只好守在高密城里。正当他有些郁闷之时,太原郡界休给他送来了喜讯:魏馨儿诞下一女,小名虎妞;卞珑玲诞下一子,小名虎崽。

负责送信的汝南人陈滂跪坐高顺身旁,小声说:“主公卑下幼子陈到已经束发,可以派到主公身旁侍奉主公了。”

“嗯叫什么明年开春在送来吧”高顺随口说了一句。

闻言,陈滂激动的脸色微红,陪着笑,“呵呵主公,卑下给他取名叔至”

“陈到陈叔至白眊兵的统领”获悉此,高顺猛然一愣。他心情不错,三下五去二就写好回信,告知阿母魏氏:女儿取名为高娇,男儿取名为高封。

心情好,日子过得就快。时间一晃,已临近岁末。高顺今年的成绩有目共睹,不用去北海国相府活动也会得到第一。闲暇无事时,他在书房里写写画画,罗列一堆计划,准备明年怎么施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高顺在宦游期间的第二道罢免令,又送到了高密县令府中。与之同来的,还有一份迁任荆州南阳郡宛县令的通知令文。

一日后,正在准备交接政务的高顺,接到雒阳钟繇的来信。信中说:这次升迁是中常侍封胥运作的。

“封胥我不认识他啊”看完书信后,高顺呢喃一语。

第二十七章 人有双头

且不论雒阳城里的变故,高顺定下心来做离任的准备。

高密蒙学是他亲手创立,又有大金主糜竺供应钱财,自然不会窘迫,肯定要交于便宜师傅郑玄掌管。郑玄抽不开身,派来得意门生国渊来担任第二任蒙学山长。

张俭已经年老不便远行,便留在东注山巅和年轻学子为伴;王烈见高顺在编撰大汉字典,也要加入其中,于是拖家带口追随高顺。

张逸、刘琰和小师弟郑益等人,自然留在蒙学中读经。太史慈虽然年少,却已经身材高大颇有些勇力了。他得高顺资助家境已然改观,寡母生活无忧,也定下决心追随高顺游历一番。

管宁、邴原、许慈、程秉、郗虑和刘熙等参与编撰大汉字典的一干青年俊杰,自然要追随高顺完成大业。他们把大儒郑玄的藏书都抄录一份,装满了整整二十辆大车,早就准备好远行的行囊。

王脩、孙邵、是仪和孙乾四人,出乎高顺意料之外,都要跟随高顺一道西行南下,到荆州南阳历练一番。樊阿和另外四名学医的少年,是高顺的弟子,自然会一路相随。

就连已是高密县吏的武安国,也率领族人追随高顺离开。这还真是应了郑玄那句话,“德厚公的恩德我青州人必将厚报”由此看来,青州人还是讲义气的。

青州人讲义气,高顺也不能装怂啊他把呼厨泉送来的五十匹良马送给高密蒙学,留给蒙学的学子练习骑射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