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次在改革的时候迁都,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其次,当然就是因为现在魏国之中较为流行的“争霸中原论”了。
这种论调认为,想要平定天下,就应该搞定中原。
毕竟自从春秋楚庄王装了一个大逼,搞出了问鼎这回事之后,问鼎中原就成为了各大诸侯国国君心中的一个梦想。
在三晋分家之后,韩赵魏三国先后将都城从太行山以西的河东以及晋阳迁往中原地带的新郑、邯郸、安邑,就是这种论调的直接影响。
而这种迁都并争夺中原的论调,无疑是和吴杰力主的先灭秦国再行东进的论调完全冲突了。
在这个时代,主要的、大规模的兵力和物资调动,都是在都城完成的。
所以要灭秦国的话,魏国是绝对不能把都城从安邑迁走的。
一想到这里,魏申心中原本对于吴杰看法的信服,顿时就下降了不少。
魏申叹了一口气,道:“吴杰,你说得很好,但是这不现实。”
吴杰耸了耸肩膀,倒也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有些道理说一次就够了,因为听不进去的人你说上一万遍都没有用。
即便如此,吴杰的心中还是有些惋惜:“要是我穿越的时候不是穿越在吴杰身上,而是穿越到这个魏申甚至是魏罃身上就好了”
既然魏申已经定了调子,那么在场的都是太子的下属,自然就没有任何人敢继续开口支持吴杰了。
不过单单从几人不时投向吴杰的眼神就能够看得出来,经过了这番谈话之后,吴杰在他们的心中份量自然又比之前有所不同。
三千军队一路前行,路上倒也没有遇到什么敌情,偶尔会有赵韩两军的斥候在大军的前后左右出没,那些自然也就交给魏军的斥候们去应对。
魏军毕竟是如今的天下第一强军,而魏申麾下又是魏军的精锐,因此像这样的小规模冲突,往往以魏军士兵笑着提几颗人头回营而告终。
有时候人头多了不好携带,便割下一串耳朵挂在腰间,大摇大摆的回到营地之后报功之后洋洋得意的出来向同僚大吹特吹,那别人也就只能够用羡慕的眼神看着。
这可不是一颗颗人头和耳朵,而是一亩亩田地,一处处宅院、一只只牲畜啊。
军功爵制度的优秀激励性在此刻显露无疑,没有捞到机会出战的魏军士兵们一个个都憋着一股劲,就等着好好的立下一番战功呢。
从魏申的表情来看,他显然是比较满意的。
“诸位,这一次我军的目标便是此地”魏申的手指在舆图地图上缓缓的移动着,最终落在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径邑”
所有人都将目光落在了这里。
这个陉邑,位于太行八陉之中的白陉西侧出口不远处,因而得名。
韩赵两国运兵运粮,主要便是通过白陉以及更加北边一些的滏口陉,如果能够攻占这一处地方的话,无疑就可以对韩赵联军的后援造成威胁。
孙膑看着面前的这一处小城,缓缓说道:“此地虽不起眼,但颇为重要,想必韩赵联军应该会派遣部队在此驻防。”
魏申点了点头,道:“正是。此地原本有一千守军,但是根据斥候们刚刚回报来看,韩赵两国刚刚向此地增兵,目前此地应当有五千左右的敌军。”
这个数字一说出来,在场之人的神情就变得凝重了不少,原本颇为轻松的气氛也开始有点严肃起来。
如果是正面对战的话,以魏军这三千精锐的战斗力自然是不会怕了对方,但是对方若是据有城墙的话,那么自然又完全不同。
野战和攻城战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冷兵器时代,城墙这种天然的屏障对于任何一个进攻方来说都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在魏申的身边站着一名将军,这名将军年纪约莫四十,身材高大表情古板,脸上长着浓密的络腮胡,他名字叫做巴宁,乃是公叔痤派来负责在这一次战争之中辅佐魏申之人。
巴宁咳嗽一声,道:“太子不必着急,这陉邑城墙并不高大,只需先围困此地几日,等到工匠们将投石机造出,破城便是轻而易举之事。”
“不,巴宁将军多虑了。”魏申轻描淡写的否定了巴宁的意见,然后不急不缓的说道:“破这陉邑,一天足矣。”
巴宁眉头一皱,嘿了一声,并没有继续开口,但脸上的这一副“太子你还是太年轻就知道瞎吹牛皮到时候打不下来我看你怎么收场”的表情还是落在了所有人的眼中。
魏申将目光转向了吴杰,露出了一个微笑:“吴五百主,到时候,便要看你的表现了。”
第64章 巴宁韩青修
魏申话音一落,巴宁、或者说所有人的目光就都落在了吴杰的身上。
理所当然的,这些目光之中大部分都带着疑惑和不解。
这个吴杰到底是给太子吃了什么药,能够让太子突然这么的信任和力挺他呢
毕竟,知道火药存在的人现在也就那么几个而已。
巴宁楞了一下,看了吴杰一眼,脸上出现了十分明显的不满。
要知道巴宁可是一员宿将,从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跟着公叔痤四处征战,乃是最为被公叔痤信重的心腹之一,在许多关键时刻也为公叔痤出谋划策,立下过不小功劳。
这样的一位宿将,之所以会被派到魏申的身边,完全就是因为魏申的太子身份而已。
否则的话,这区区三千人的部队哪里用得着巴宁出阵起码得再多个零才行。
在巴宁看来,这位初出茅庐的太子只需要当一尊泥塑雕像坐在那里,巴宁自然就会把胜利稳稳当当的装进魏申的口袋。
“太子,果然如同公叔君上所说的那般不省心啊。”
巴宁朝着魏申拱了拱手,沉声道:“既然太子已经有所安排,那么臣便听命就是了。”
巴宁话语之中的不满只要是个人就能够听得出来。
而且即便是当着太子的面,也没有人敢开口批评巴宁,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巴宁的背后就是那位魏国相邦公叔痤。
很自然的,这一次的作战会议不欢而散。
吴杰再一次的成为了焦点。
魏庆神色复杂的走出帐篷,心情同样也很复杂。
照理来说,魏庆作为吴杰的下属,如果吴杰立功的话,那么自然魏庆也是会分润到一些功劳的。
但问题在于
吴杰必须死啊
魏庆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这个任务,现在是越来越难办了。
现在太子对于吴杰的信重,只要不是一个瞎子就能够看得出来。
对付一个默默无闻的百将,和对付一个被太子看重的五百主,两者之间的难度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
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