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后世许多朝代大臣们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魏罃再一次的陷入了沉思,这位魏国大王今天陷入沉思的次数应该是自从决定开战以来最多的了。
在思考了好一会之后,魏罃抬起了头,道:“中山君,陈卿,你们两个都来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中山君想了想,道:“臣以为吴杰此人虽然喜欢满口胡柴,但是这一次的话,他说的大王亲征的主意还不错。”
中山君话音一落,吴杰就忍不住抬头看了中山君一眼,心道:“都这个时候了,这老家伙怎么就还记着跟我抬杠呢”
这一次倒是吴杰冤枉中山君了,虽然中山君一直都在和吴杰做对,但是这一次他之所以这么选择的理由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察言观色。
凭借着对魏罃的了解,中山君能够敏锐的察觉到魏罃对于第三个计策的接受度是最高的,所以中山君同意这个计策也就是等于迎合了一把上意,这对于刚刚才被魏罃训斥一番的中山君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陈修道:“大王,臣觉得和齐赵共同称王的计策更佳。”
魏罃看了一眼吴杰,然后又将目光移开了。
不用想也知道,既然是上中下三策,那么吴杰自己肯定是最倾向于自己的上策。
于是这么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吴杰提出来的三个计策全部都有人支持,但偏偏每一计的支持者都是只有一个人。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宫殿的大门处,吴杰的肚子空空如也,肚子里的馋虫开始发出了有声的抗议。
终于,魏罃下定了决心:“既然如此,那么就传令下去,立刻集合在大梁城以及附近城邑的军队,寡人要率兵前往陶邑和庞涓大将军会合,然后和楚宋两国决一死战”
魏罃转头看向了中山君:“在寡人出兵期间,一应国内政务由中山君代行”
中山君心中一喜,忙道:“喏请大王放心,臣必定会尽心竭力,不负大王重托”
魏罃又转头看向了陈修和吴杰:“陈卿,吴杰,你们两个也不能闲着。陈卿你去邯郸,吴杰你去临淄,谁能够说服赵候或者齐候,那寡人就给谁记功”
第355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一更
吴杰有衅闷不乐的回到了自己的府中,把吴通吓了一跳:“怎么,是不是又被中山君刁难了”
吴杰摇了摇头,道:“这倒是没有,我只是有些担心大魏在这场战争之中的前景。”
吴通安慰道:“不用太紧张,大魏如此强大,就算是暂时的失败,那也无关紧要。”
对于这个时代的魏国人来说,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魏国的强大,仿佛这种强大是与生俱来、永远都不会衰落的一样。
这种心理吴杰其实在后世网络上的某欣帝国人身上也见过。
但是,纵观古今中外人类史数千年,这个世界上哪有永远不会衰落的霸权呢不过迟早的事情罢了。
吴杰看着自己的父亲,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父亲,大魏的霸权恐怕不会持续太久了。”
吴通吃了一惊,道:“究竟怎么回事”
吴杰想了想,道:“没什么,只是一种感觉。”
虽然说这两年以来,吴杰在魏国确实也算得上是平步青云了,但吴杰自己的内心之中其实是很清楚的,那就是自己提出来的建议,很多并不是那么重要的被采纳了,而那些真正重要的建议却被无视了。
比如说吴杰反对魏国迁都大梁,希望先全力西进攻灭秦国的提议;又比如说今天吴杰所提出来的这个取消王号的建议。
魏罃采取的下策,看上去的确是有机会夺得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毕竟魏国的魏武卒确实是很强大的,而且又有震天雷这种强大的武器,各国联军也未必齐心协力等等。
但是问题在于,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魏罃一天不取消这个王号,那么魏国就永远都是其他诸侯国的众矢之的。
就算是这一战打败了赵楚齐宋四国联军又如何那只会让诸侯更加深刻的感觉到魏国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威胁,让诸侯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以力争先把魏国给打压下去。
魏罃并不是一个很残暴的君主,他也有接纳他人谏言的胸怀,但是在这件事情上,这位魏王显然被王号这个虚名给完全迷住了。
和历史上一样,就是因为魏罃一次次的追求这个王号而导致昏招迭出,最终让魏国丧失掉了战国时代第一个霸主的地位。
吴杰自认为已经尽力去阻止了,但是却依旧只能够看到魏罃带着魏国朝着历史上的道路,按照历史上的那些轨迹慢慢前行。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第二天,吴杰就带着一个使团匆匆忙忙的出发了,这一次他的目的地不再是宋国陶邑,而是陶邑更东方的邯郸。
出于速度的考虑,吴杰选择了坐船。
在这个时代的中原,地形地貌和两千年后的现代是完全不同的。此刻的大梁城外水网四通八达,再加上魏罃如今正在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疏浚和开挖许多沟渠,这让大梁城的河运极为发达。
从大梁城出发,沿濮水而上可以抵达韩国,顺流而下可以抵达齐国;走济水的话可以抵达宋国;沿着鸿沟进入颖水可以抵达楚国;北上黄河再顺流而下可以抵达赵国,交通极其便利,说是中原水乡也不为过。
吴杰站在船头,看着面前的水乡风光,心中不由得颇为感慨。
只可惜这般盛景山水,在两千年的气候变迁和慢慢狂别来的黄河肆虐之中慢慢的消失,最终永远的成为了历史。
黄河虽为华夏文明的母亲河,但是母亲并不是只有慈爱胸怀,也同样会有狂风暴雨的时候啊。
由于是紧急任务,吴杰等人一路上完全没有任何停留,沿着济水而下,很快就抵达了陶邑城外。
在这里,吴杰见到了庞涓。
“大将军。”吴杰朝着庞涓拱了拱手。
和刚刚穿越的时候相比,两年的时间下来,吴杰心中对于庞涓的敌意已经有所消退。
当然了,庞涓这艘船吴杰还是不会上的,冒不起那个风险。
庞涓看着吴杰,语气很平淡:“你要去临淄,劝说齐候”
吴杰点头道:“正是。”
庞涓道:“没用的。”
吴杰愣了一下,道:“大将军未免过于武断了吧。”
庞涓哼了一声,道:“齐国素来野心勃勃,希望回复到当年姜齐桓公之时的霸主荣耀,又怎么可能愿意坐视大魏继续强大下去你不要去什么临淄了,留在我帐下当一名将军,自然有你发挥才能的地方。”
吴杰犹豫了半天,还是开口道:“大王有命,吴杰不得不从,还请大将军谅解。”
庞涓冷哼一声:“愚不可及”然后就结束了这次对话。
又过了几天时间,吴杰穿越了大野泽,并在齐国境内上岸,然后一路来到了临淄。
当又一次看到临淄的城墙之时,吴杰的心情也是有些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