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84(1 / 2)

d迹,但是他又羽箭在手,坚定一下年份,就能猜出来,这就算不是真迹,也是极为珍贵的拓本,自然不能错过。

平白得了一副钟繇的力命表,未央心情大好,出了皇都,对三个弟子说:“你们想去哪里为师带你们过去。”

未珩当即道:“师父,尝闻苏杭富庶,天下少有,弟子想前去一观。”

赵宗旭却道:“弟子觉得应该先去暨行书院,在哪里饱览群书。”

赵曦却摇头道:“师父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弟子觉得咱们应该去桂林看看。”

三个弟子三个说法,未央顿时犯了难,不过这难不倒他,他笑呵呵的道:“咱们抓阄决定,如何”

三个小家伙面面相觑,觉得靠抓阄决定,实在是太过儿戏了,不过师父都说了,他们也没的说。

最后的结果,便是去书院。

未央也想去显摆一下自己新得的力命表,于是随手把三个小家伙弄睡着了,然后御箭而行,不多时,便来到了书院。

对于此,三个小家伙颇有微词,他们认为,不应该让他们睡着的时候赶路,这样会错过许多的风景,这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未央一概不理,置若罔闻。

到了书院,自然是要显摆的。

未央拿出那副力命表,几个老头都疯了。

要说书法大家,整个大宋也有不少,但是蓬莱聚集的最多,老而弥坚,这些老头没事一起切磋,那书法造诣,蹭蹭的往上涨。

尤其是醉翁,他在几个老头中,年纪最小,却偏生才华盖世,书院能与他一较高下的,也就苏洵与曾巩,其他人都不成。

苏洵与曾巩毕竟年纪更小,比不得醉翁的老辣,如今醉翁他老人家,已经达到了大成之境,比之滕子京,也不遑多让,再过些年,只怕天下书法第一的名头,挂在他脑门上,都没有人有意见。

力命表是什么说起来钟繇的名气虽然没有王羲之大,但是论起书法造诣,也差不离,而且他的书法作品,传世极少,这副字一出,顿时让几个老头眼睛都绿了,没日没夜的研究起来。

最后老头们一致认为,这确实是原本,钟繇的真迹无疑。

未央喜不自胜,这可是大好事,无论是真迹还是三国时代的拓本,都足以传世,当然,是真迹的话,价值更高。

但是落入老头们手中的东西,你还想拿走忘了快雪时晴帖的事情了

所以很悲催的,力命表被几个老头藏了起来,美名其曰:让学子们观摩一二,以增进益。

未央气的不善,也没有任何办法,带着三个弟子,直接去了桂林。

几个老头在未央走后,弹冠相庆,大醉了一场,又请肖潇潇弹奏琴曲助兴,开怀无比。

这时候的桂林,还是蛮荒之地,但是就因为是蛮荒之地,才显得极为难得,原始地貌,美的令人心醉。

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

夏季是桂林的雨季,雨为桂林营造了一个朦胧的意境。在雨雾烟岚之中光看桂林山水,更有飘之若仙之感。漓江沿岸的青竹丛,碧翠如滴,浓荫作笑,长长的排成十里长廊。尽现“漓江百里画廊”的绝妙佳境。

桂林处处皆胜景,漓江山水堪称其中的典范。漓江风光尤以桂林阳朔为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高度概括了阳朔自然风光的美。未央选择了从阳朔到桂林的路线,逆流畅游漓江。船驶出不久,远远地见到一座峰顶悬挂着一轮初日,缕缕阳光从云中穿过,江中波光粼粼,与群山倒影交相辉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如果说北方的山是豪迈﹑厚重的,那么桂林的山则显得妩媚﹑秀美。玉女峰婷婷玉立,巧梳云鬓;望夫崖凝神远眺,深情守候;赶考的书童,跳龙门的鲤鱼,盘旋的田螺,绿洲的骆驼,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令游人目不暇接。“画山”的九匹马,在导游的引导与娓娓讲述中,更是令桂林的山出神入化到了极点,使游人真切地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的神奇﹑秀美。

如果说桂林的山是“鸟鸣山更幽”,那么,桂林的水则是清澈透明﹑绿得欲滴。俯首看去,江水泛着细细的涟漪,玉塔微澜,水色晶莹剔透,加之两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怎么看都是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凝重中透露着灵动之气,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站在船头,凭栏望去,漓江上烟波浩渺,令人神思不知所往,冥冥间,在历史的轮回中,我仿佛看到了刘三姐当年对歌的地方,几百年的古树枝繁叶茂,渔舟在水中欢快地游走。

未央一行人玩的尽兴,玩的开心,这般美妙的景色,实在天下罕有。

第356章 未央的心思

自从引入占城稻以来,江南之地,日益繁华,更胜往昔数倍之多。

但是江南更南,就没有这个待遇了,所谓的烟瘴之地,说的就是岭南之南一片地方。

这个地方有一个很有名的湖泊,现在叫做洞庭,以前叫做云梦。

洞庭湖盛产鱼类,鲤、鲫、鳙、鲢、鳊、鳜、银鱼、凤尾鱼和虾、蟹、龟、鳖、鳝、鳗、鳅、蚌等百余种水产,还生长着珍稀的白鳍豚。洞庭鱼中最大的是鲟鱼,重达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贵的是银鱼。

洞庭银鱼,历史上即颇负盛名。据巴陵县志载:“银鱼出艑山、君山湖中,小才盈寸,眼见黑点者佳,以火焙之,胜日干者。他处出面条鱼,长二、三寸至四、五寸则贱物矣。一年冬夏产之,夏水热不如冬美。“

银鱼嬉游于清水草滩的缓流之处,它银白透明,呈圆条状,无鳞无刺,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丰富,味极鲜美,向为席上珍品。

未央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自然要品尝一下洞庭银鱼的美味。

他带着自己的三个弟子,穿着寻常百姓的衣服,随便寻了个渔家,给了些铜元,渔家的热情,就让他们消受不了。

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烹饪方法,只是一口大铁锅,撒上一些盐巴,然后就是指头长短的银鱼,弄好之后,一锅煮了。

未央是个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人,未珩、赵宗旭、赵曦,那更是在蜜罐里长大的。

饶是如此,一锅风味十足的银鱼,也让他们吃的大呼美味。

未央吃完饭,看向九百里洞庭湖面,无边无际,不由感慨道:“这里该有一座雄城。”

渔家老大憨厚的笑道:“公子说笑了,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也就俺们这些劳苦人,才能在这里打渔生存,洞庭湖里多水盗,官府都不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