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77(1 / 2)

d进来了,他看着装在木桶之中的纯碱,直接称重,桶大概是40斤左右,他直接带走了桶,并且跟赵信签字,现在的苗家庄,可拿不出40贯,这点,赵信也没有强求,只要还款之后,拿过来就可以了。

苗远千恩万谢,甚至跪倒在地,感谢提供这些东西,给村民们个赚钱的门路。庄户人家,在苗家庄这样的地方,或许不缺吃喝,也能够有些余粮,可是手头都不宽裕,偶尔通过赶集,把集起来的鸡蛋卖了,换上几文钱之外,就是每年的养猪了,赵信这样做,完全开辟了新的来源。

对于此,赵信不在意,原来没打算这么快开启,算是给他们个赚钱的门路了,趁苗远没有离开,他提出了个要求,让他们留心下,兵营之中切动静。

军队之中,那些军官之间有矛盾,大部分士兵们有什么状态,有没有抱怨,或者是被克扣军饷类的,特别是后者,旦发现,不但要调查的起因和推波助澜,还要第时间汇报。

保州兵变,如无意外,应该是对付他的杀手锏,在没办法提前预防之前,情报收集工作相当的重要。

苗远本以为赵信郑重其事的要求,是什么为难的要求呢,却是这个,当然是满口的答应了。

又不是什么困难的,他们本身就准备多做兵营的生意,这些军汉们,也是整个保州餐饮业的最大销售对象,2500个云翼军的士兵,按照每天10个馒头来算,就是25万个。

当然了,不能这么算,只要馒头的名声出去,在军营之中销售个两三万个,应该是没多大的问题的,算上整个保州,销售5万个馒头,甚至是10万,应该是不成问题,如果售价在3文的话,个馒头1文半的利润,10万馒头就是15万铜钱,这不是小数目了,天150贯。

远景永远是远景,为了达成这个远景,他们必须要步步的去尝试,首先,就是做出来3万个馒头,这也是考验他们的最关键的步骤。

当天下午,苗远几乎是忙的马不停蹄,布置人员,当然了,还有个重要的点,那就是准备发面,每家每户都有,却不太多,这个成为了最大的制约,发面的过程,也需要时间,他们起都准备了。

全村人大概凑了足够24万个馒头的发面,顺带着,又做了很多,预计两三天之内,就可以达到极限,在此之前,每天大概就是5万个左右。

数量庞大的面粉,开始跟发面混合,进行了定的加温,保证整个发酵的过程,这个过程会长达个晚上,苗起协调了个下午,安排人手准备,就等明天上午开始制作。

个上午的时候,准备做出来3万个,加上下午的话,才6万个,哪怕保州有庞大的市场,他们也要能够做出来才行。

在过来找赵信拿纯碱之前,苗远就开始组织了,大规模的蒸馒头,当然了,不能再在主宅的厨房了,哪怕主宅的厨房够大,也不可能容纳这么多蒸笼。

这年头,家家户户都有蒸笼,馒头是大部分普通北方农户常用食物,可是就算按照个人天吃5个来算,家七口也就是几十个,平均两三天,或者是三四天蒸次就够了,次可以连续好几锅,蒸二百个。

这些蒸锅的使用率不是很高,却是每家每户的必需品,穷苦的篷,可不能放弃馒头这样廉价的东西。

整个苗家庄,00多户,有00多个蒸锅,集中到起,看起来声势惊人的,却是有些杂乱无章的,苗远也知道,这是无奈的选择,铁匠哪里和木匠哪里,也都吩咐下去,需要准备大型蒸笼了。这里面,赵信海给他们个提醒,就如同后世的蒸馒头店样,高高的,超过10层的大蒸笼,这样节约人力物力,不是小的普通的蒸锅那么麻烦。

铁匠和木匠们制作大蒸笼,要几天的时间,他们现在只有小的,苗远刚刚计算过,般的小型蒸锅,次性可以出30个左右的馒头,整个苗家庄,大概有蒸锅00个,只要人手足够,次可以出24万个,这已经够了,极限的话,每个下午都可以蒸好四五锅,如果保州每天的销量在10万个,是绝对够用的。

24万个馒头,也是次完成极限,用来试水是最好的选择,要把这些东西给做出来,从下午开始弄,时间稍稍有些紧张点。

好在,熟练的人员很多,几乎每家都有两个擅长于蒸馒头,其他人就算不擅长,也能够打打下手,比如说,揉揉面,和面。

在苗起的宣传之下,整个苗家庄都参与到了这个庞大生意之中,不是个人两个人,整个苗家庄,除了超过50岁,行动不便的,剩下的可以正馒头的,最少有1200人,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妇女,成年男子只有300人左右。

原料是现成的,赵信提供的纯碱,没有要钱,小麦也是苗家庄的主要收成,他们去年因为小麦的价钱较低,没有卖出,5万亩,有四分之种了小麦,差不多有1万石左右,当然优先使用了的,1200人之中跳出来600个专门做馒头,按照1个人做50个的,今天上午最少可以做出来3万个。

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生意,却让苗家庄都看到了希望,今天做的1200个馒头,并没有交给主宅的吃,而是分给了村民们,有些人只能够吃到口,可是就这么口,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

劳动人民是质朴的,他们只是不知道赚钱的门路,却不是笨的,这个馒头跟原来的馒头,差别巨大,怎么可能没有市场,太有市场了,在坚信自己的劳动,能够产生价值的时候,迸发出来激情是无限。

这晚上,对于很多的农户都是不眠之夜,他们怀揣着憧憬和感慨,很久很久都睡不着,最终在辗转反侧之中,进入到了梦乡,明天对他们而言,是特别的,是个新的开始,不知道有多少人做着关于馒头的梦,分不清虚幻和现实。

第一百三十四章 运输问题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苗远就起来了,所有人之中,他是最为激动,个可以改变苗家庄命运的大生意,可能对于赵信而言,要万贯才是,对于普通的庄户人家,多上几十文钱,已经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了。

趁着天黑出门,摸到了晒谷场,新的蒸锅还没有到位,甚至为了蒸馍专门搭建的房间也没有建起来,只有选择村子之中最为宽敞的晒谷场。

早在昨天下午,各家各户的蒸锅已经集中到了晒谷场,大小不,形态各式,整个下午和晚上,苗远都在协调,让蒸锅摆放的更为合理,除了00个最重要的蒸锅之外,还有案子,水缸之类的东西,这也东西也是蒸馒头的必需品。

40斤纯碱粉末,也按照赵信的要求,准备混入到大量的水之中,其中部分已经在昨天,加入到了发面之中,另外部分,则会在今天揉面的过程之中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