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兵器,材料极好,可以用作主轴,比木质的,或者是铁质的都经久耐用一点,他直接给了材料,让铁匠帮忙加工成型。
铁匠看到这个材料,惊呼连连,这可是千炼钢,在武器用钢之中,分为普通的铁,精铁,钢,百炼钢,等简单的几种,大部分的步人甲和禁军用普通装备,都是用铁的,最多是冷锻工艺之下的铁,精钢,钢,百炼钢,按照等级的不同,会制作不同的武器,到了小队长就可以用精铁了,必须要中层军官,才会用得到钢。
这其中,薛玉和孙吉是不同,这个千炼钢,就来源于孙吉手中的一把长刀,他的硬度和韧性都相当的不错,在卡牌系统之中,属于最出色的一种,被挑选出来作为轴承。
看着铁匠激动不已,刀剑,永远都是铁匠体系之中,最顶级的工匠才能够制作,可是对于赵信而言,无所谓。
这些材料本身就是刀剑的材料,想要把它打成刀剑,他直接复制出来就好了,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有一段时间就能够开启2级了,刀剑还不容易。
从后世走来的他,知道武器永远都是第二重要的,关键是生产力,就跟长弓一样,他的优势永远建立在优秀后勤的基础上面,二战时期中日两国,一些国外的优秀步枪到这里,水土不服,原因无他,后勤,中日两国的生产力都相对薄弱,只有掷弹筒,三八步枪这样的简单武器,对于后勤压力不算太大的武器,才是是中日两国发展的重点。
北宋不存在抗战时期中国的问题,能够建立起一个生产力惊人的手工作坊,进一步压低人工的成本,让一把箭的成本降低七八成,让产量提升七八倍,长弓就拥有了类似于热武器的钢铁投放能力,个体优势就再也无法展现到了军队之上,反倒是结成战阵,令行禁止,拥有很强的钢铁投放能力宋军,成为压倒一切的力量。
之前的宋军,面对着的对手的骑兵优势,只能够结阵,用重步兵保证防御力,被动的抵抗,现在,只要有步兵和重步兵固守住,后方的长弓兵一直射就好了。
射程在200步以上的长弓手,对于任何的兵种都有巨大的威胁,或许他的移动力不快,无法追的上敌人,可是只要是固定野战,也没问题,1箭不行10箭,10箭不行100箭,用资源和武器,取代人的作用,把战争,从战术上面,改变到资源上面,发挥出宋朝的最大威力。
甚至未来,当战争胜利了,从另外的方面,解决了马的问题之后,这些长弓兵和步兵,也可以成为骑兵,不能说是骑兵,只能够说是骑马作战的,跟后世的满清八旗一样。
在后期,满清八旗之中绝大部分,都已经转化为重步兵了,还是那种骑马作战的,一旦接战,由一部分轻重骑兵压制,重步兵下马结阵,然后集团冲锋打赢战争,这是满清八旗制胜的法宝之一。
这些都是后话,简单的提点了几下,就降低了某方面的成本,最关键的是,赵信还对制作馒头的作坊走了一圈,进行了调整,这个调整,主要就不是原材料上面了,而是生产的方式和统筹。
第一百四十七章 净利
统筹是一门大学问,是一种安排工作计划和进度的科学的计算方法,蕴含了巨大的科学理论,到后世,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发展之中。
工业生产必须要用到统筹,否则,个人干个人的一摊子,那会产生极大浪费,哪怕每一个人态度都非常专注,没有游手好闲,或者是左顾右盼也同样。
看起来每一个人都在工作,实际上效率不高,说白了,你按部就班的工作,有些工作是可以互相嵌入,完美的对接到一起,只有让绝大部分的工人,在同样的时间之中,按照效率分门别类的做好不同的工作,然后整合在一起,才能够提高效率。
比如说现在生产馒头模式,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每一个蒸锅那里,几乎还是按照家家户户的情况,最多几个人相互配合一下,共同完成,这最多算是有些默契,跟统筹有很大的区别,也不太科学。
众多的蒸锅,大小不同,效率也不太一样,用了统筹的方法也很难统一,赵信之前只是准备,累积了一下数据,没有动手。
现在蒸锅已经完成了,跟赵信所要求的一样,一共12层,最高处,要站在梯子上上去的,原来一锅最多就是三五十个,现在巨大的蒸笼,一层可以达到80个,12层就是接近1000个,效果高了很多。
赵信看着他们一个半天,是计算相互时间,比如说,发面的时间,揉面的时间,做成包子的时间,就是蒸馒头的时间,10个人作为一个基数,以平均数为标准,记下来一系列的数字。
这个数字填入到了一些算式之中,在苗远眼花缭乱之中,进行了一番计算,众多大大小小的数字排列组合的,看的苗远就眼晕,看着四少爷的眼光,明显的变得尊崇了起来。
这些都是有固定的数据,也有相对比较成熟的计算公式,赵信选择了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数值,这样的强度不是太高,比较有效率。
为了蒸馒头,苗远组织了的1200人,他们更多的是各自为战,他们的更多的是以时间创造更多产品,这有些散漫。
赵信简单的调整之下,把一些熟练的进行分组,手脚快的,去做馒头,一些力气大的揉面,一些不太熟练的,去蒸馒头,尽可能的把时间统筹起来,甚至连蒸馍和醒面的过程,也都被利用上来,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一定的速度,快了不行,慢了还不行。
要求稍稍有些高了,这样比较复杂的步骤,让一些化程度不高的村民们学会,这多多少少有些为难,整个下午,赵信跟苗远一起调配,熟悉的,效率还是高不起来,整体效果比之前要慢,结果比之前晚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把所有的东西都给制作好。
很繁琐,也降低了效率,赵信在苗家庄的威望让村民们主动的按照苗远所说的做,事实上,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了,可能单一某一个的蒸馍的过程,增加了一些,可是整体上却提升了,特别是后期,一些人已经感觉到了顺畅,几乎每一个步骤完成,就可以接下另外一个步骤。
特别到下午完成的时候,赵信做出了一定的调整,留下了最为熟练的800人,其他的人,可以作为预备,未来馒头产业如果扩大规模,或者有别的分类的话,会有限考虑他们,却不会参加到明天的大生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