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1(1 / 2)

d干活。心事重重的去了河边。

妹妹这脾气是越来越大了。不行,得趁着坏名声传出去之前,赶紧给她说定个婆家,不然等村里传开了,再想挑个好的人家就不容易了。

陆家的三子就不错,人勤快也老实,对小西也有点意思,可以考察考察。

东厢房里,何小西跟大嫂头碰头嘀嘀咕咕着刚发生的事情,估算刘氏最多几天会提起分家的事来。

何小西觉得他们忍不太久。

果然不出何小西所料,两日后的清晨,何中槐找到何小东说话。话题的主旨:分家

面对大儿子没有任何情绪在其中的目光,何中槐有一瞬间的心虚。可是这个世界存在许久的旧思想,在人们心里根深蒂固。

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

子女就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能左右他们的一切。所以一瞬间的心虚之后,何中槐又变得理直气壮。连你都是老子的,老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不顺从就是不孝。

虽然解放数年了,旧思想依旧盘亘在一些老人的身上。尤其是需要这些旧思想掩饰自己的无耻的时候,更是把那一套拿出来扯虎皮做大旗。

何中槐给出的分家方案:何家锅屋和东厢房东边的菜地,给何小东做宅基地,他自己起屋子搬出去。铁路沿下的那三分多地给何小东。船可以给何小东使用,但要出租钱,租钱按日结。

何家的菜地是一块南北狭长的地,三间堂屋都盖不了,太窄。只能建东屋或者西屋。

费了力气,搭上东西,建成个屋子不容易。没有谁家不建成冬暖夏凉的堂屋,选择建成东屋或西屋。

何中槐这是成心不想给宅基地,又怕落人口实想出的歹毒主意。是你不要,不是我不给。

铁路沿下的地,紧靠着河滩。每到雨季水都漫上来。种下的粮食只能收够个种子,年景差点的年份,种子都够呛。好多人家的地都撂荒了。

何小西前日去割草的地方就是那里。现在成了个荒草滩。

至于船租,定的数目基本是生意好的日子收入的九成。若是生意不好的时候,还得倒贴钱。

真真是打的精明盘算。

何小东怒极反笑,两只拳头在身侧攥紧又松开,松开又攥紧。

第四十四章

从何小东十二岁开始摆船起,日日回来都把钱交回家里。孩子娘纳鞋底卖的钱也从不藏私,都如数上交。

他也是自上次吵架后才有心私下截留一挟。这挟连打一间屋的地基都不够。

何小东掩下心底深深的失望,深吸一口气,问何中槐:“你打定主意这样分家了吗”何中槐被问得一顿。

何小东这么平静的样子,出乎他的意料。何中槐答道:“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我们老了,不能再给你们做牛马了,把你们分出去,你们自己刨食儿吃吧。”

这些话是当年何中槐的奶奶爷爷给他叔叔们分家的时候说过的话。但这些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怎么感觉像是讽刺他自己羞恼道:“没什么说的,准备准备分家。”

“嗯,”何小东点头:“回头,我找几个人来,让大家来给做个见证就把家分了吧。你看要请谁”

达成目的的何中槐表现得极为宽容:“你自己看着办。”摇摇晃晃走了。

何小东回到东厢房门口,用力抹一把脸。想把脸上的和心底的悲愤抹去,却仍感觉无颜面对妻子和女儿。

转身走到锅屋门口,看看背对着门忙碌的妹妹,又退缩了。抓起水桶和扁担:“我去担水了。”落荒而逃。

何小西听到声音追出来,只看到他的背影一闪。

回到锅屋里,看到何小南小人得意的样子。不用问,也能猜到何中槐跟何小东说了什么。

何小西把手里刚刚刷锅没有放下的刷帚甩了甩水,装作无意甩了何小南一身一脸:“哎哟,对不起,对不起,抓起抹布就去给她抹脸上和身上。

让你特么的得意。

何小南被甩了一脸水,站起来气急道:“你”。

话未说完,一块散发着泔水味儿的抹布就伸到了她脸上。

满身狼狈的好容易脱身:“何小西,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故意使坏。”

“是呀,你比我肠子里的蛔虫还了解我”何小西冷冷的答道。

何小南想到今日以后何小西的惨状,不想节外生枝,决定大度一回:“我就不稀罕跟你一般见识。”

何小西待何小东挑水回来忙抓住他再不容他逃避。

要说走到今天这一步,何小东他们没有责任也不对。后世有一句话:是包子就不要怪狗惦记

何小东他们自己甘愿做圣母大包子,就不要埋怨刘氏何中槐他们做吸血鬼。

所以现在觉醒了的何小东,自觉愧对真正的亲人也能理解。该做保护伞护着亲人的他失职了,让亲人有流离失所,衣食无着的危险,是该愧疚。

虽然觉醒得有些迟,但好歹觉醒了。逃避不是办法,直面困境才是他们现在该做的。

何小西安排他去找了村长,还有何姓的几个长辈和有头有脸的人。邀请大家来主持他们家的分家。

想到何中槐说的那条船的租金的事。何小西又跑到村尾三叔何中榆家。

早几年三叔就病逝了,三叔家跟他们家早断了亲。就算三叔不去逝,凭着刘氏做过的那些缺德事,三叔也不会再跟何中槐保持亲情。

何小西想邀请三婶和堂妹何潇潇来旁听他们分家。一个是三婶作为三叔的遗孀,按理这种事她代表三叔也有发言权。再一个他们这一支,因为何中槐两口子的原因,人丁不旺,势单力薄,何小西想把大家团结起来,以后能互相帮衬。

尤其是堂妹,独苗苗一个以后,何小西想跟她多走动,做她的娘家人。分家以后他们就可以无所顾忌的跟三叔家来往了。

这是一次把大家聚到一起的契机。

何三叔家何小西来过几次,是三叔去世的时候。有三叔去世时何小西兄妹来帮忙的情谊在,何三婶热情的把何小西迎进门。

何三婶因为生活的压迫,面相要比实际年龄老得多。一头花白的头发挽成一个纂。

不是同龄妇人那样的小脚,长了一双天足。

在解放前,除非特别贫苦的人家,基本都会给家中女孩缠小脚。说起这裹足,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一种迫害。活生生的把脚骨裹折。把脚趾掰到脚心下。正常长度的脚,人为的变成所谓的“三寸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