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31(1 / 2)

d陆拥军猜想的那样,这人住在后头家属区。

敲了门,陆拥军站在门外头,听到有一个年轻的女声:“谁呀”吱呀一声,打开的门后果然是一位年轻的女子。

这位女子剪着一头短发,并不像陆拥军他们水洞村那边那样,从发型上能清楚的看出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女子。

当然,陆拥军只是好心帮着把人送回来,并不关心人家女子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

“爸,你怎么了你怎么这副样子你什么时候跑出去的又跑去钓鱼了,也不跟我说一声。”看到陆拥军背着的老者,女子喋喋不休的抱怨着。

“我把他放在哪里你先把他接过去,他都摔成这样了,有什么事回头再说。”陆拥军实在是忍不住了,出言道。

女子瞪了陆拥军一眼,让开来。陆拥军把人放到屋里的沙发上。

女子拿着一把拖把,陆拥军走一步,她跟在后面拖一下。一边拖一边唠叨。陆拥军觉得这个老人实在是可怜,摔成这样了,家里人只知道抱怨。

“老人家摔得不轻,你先看看他摔的怎么样要不要到卫生所看看”陆拥军实在是看不惯这个女人的样子。

但是毕竟是别人的家事,不好管得太宽。

而且这个女人拿着个拖把,盯着他脚下。只要他动一动,那女人就拖一拖。吓得他都不敢动,只得匆匆告辞出来。

做了一件好人好事,居然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听到,更不敢奢望得到一把雨具了。陆拥军站在门外的雨里,也是醉了。这世上还有这种女人。

不比不知道,还是他媳妇好。小西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这么不通情理。做出这种让人诟病的事情。

他爹娘那么不着调,何小西都能跟他们相处融洽。至少在大义上让外人无话可说。

陆拥军淋得湿漉漉的跑回养殖场。毕竟是不相干的外人,他很快就把这件事忘到了脑后。

第684章 一头沉

陆拥军当然没忘记把这件事情在信里写给何小西看。对于这种不常见到的奇葩人物,陆拥军觉得跟陆二妹有得一拼。

对于陆拥军两口子来说,这个女人对于他们只是一件奇闻异事。说过就过去了。对于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

日子平平淡淡的一天天过去。何小西和陆拥军都过的忙碌又充实。

这世上最难还的是人情债。李窝村又是不愿意要工钱,又是在上级领导跟前对他们多有维护。不过就是想在水洞村放一份人情债。

何小西虽然有些被挟迫的感觉,但是这毕竟是件好事。说明李窝村愿意跟他们站在同一战线,共进退。

旁边有李家庄时时刻刻虎视眈眈。有这样一位盟友,能起到的作用就大了。他们不能或是不方便出头的时候,就可以让李窝村去打头阵。

李窝村村子小,人口少。土地也少。就因为这种种原因,在这周边的村子里,李窝村是最穷的。

整个村子就没有一户像样的房子。还不像水洞村呢,水洞村至少也有几间瓦房。李窝村是清一色低矮的土坯房。

而且牲口少。仅有的那几头牲口,还是当初土改的时候上级照顾他们的。

所以何小西觉着带着他们一起种菜也没什么。毕竟他们村的地少,产出的蔬菜也少。对何小西的整个销售计划,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就是有一个问题,他们和旁边的祁山窝村也是盟友。带着李窝村没道理不带祁山窝村。

现在没什么,但是一旦以后粮食管制,祁山窝村的人肯定会有想法。不患寡患不均。那时候何小西就是平白给自己树一个强敌。

可是祁山窝村的村大地多。若是也带着他们一起种菜,销售的压力就会骤增。何小西得先去做好销售渠道。

现在蔬菜大多数还是个人各自销售,零售的多。

城里的蔬菜公司刚刚组建,业务还没有铺开来。没有实现垄断。指望他们大批量的收购,不现实。

而且,一般菜农都是近郊的。在运输和销售上,近郊的比他们占优势。

其实何小西大可以跟祁山窝村玩一个心眼。冠冕堂皇的劝他们跟着自己种蔬菜。

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没有可靠的销售渠道,祁山窝村有可能会拒绝。而且这种可能性极大。

一殿山窝村主动拒绝,以后的后果就得他们自己承担。跟何小西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但是何小西不想这样。

因为一旦这样,拍板做决定的村干部以后就会受到底下村民的反对。祁山窝村的权力肯定要更迭。

他们村新上台的村干部,对水洞村是个什么态度就不好说了。一旦再次发生旱灾,再想让他们主动扒开河堤让水,就没可能了。

到时候水洞村依然被动。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出去开发销售渠道。只要熬过最近两年,国家开始粮食和蔬菜的统购统销,他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以后的一二十年里,他们就只要负责种,卖菜就在用着他们担心了。只要种出来,交上去,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咱们村目前有的几个销售渠道,集市那边不成问题,集头何家和宋大叔都可以给咱们帮衬着点,还有地藏庵那边冯先生家,也可以设一个销售点,

咱们本身的三个销售点位置也不错,要是能另外再弄几个就更好了,最好是以咱们村的名义买下来。”何小西跟陆爱国他们商议着,征求大家的意见。

何大毛联系过,但是效果不是很好。蔬菜公司那边运行情况不行,能吃掉的部分很少。水洞村把全村的人手都撒出去找门路。

何小西也进城去。他今天的任务除了找销售门路,还有就是给栓子提亲去。

秦文锦那边没有长辈。像这种一方没有长辈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一头沉。也就是说,由另一方全权负责。

所有的房子嫁妆,都由男方出。所有的程序,也由男方定。女方到时候,就只要嫁个人过来就行。

有些人家不喜欢这种姻亲,因为以后没人帮衬。但是对于栓子来说,这桩亲事正正好。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栓子本身跟宋大叔夫妇,只是义子关系。如果以后的姻亲指手画脚,肯定小夫妻就要跟宋氏夫妇离心离德。

栓子夹在中间,跟岳家近了有忘恩负义之嫌。跟义父母近了,夫妻不睦。反而不如秦文锦这样人口简单的,会一心一意侍奉宋大叔夫妇。

宋大婶给义子寻说亲事也很慎重。私下里跟大儿媳妇相约着悄悄去看了秦文锦。婆媳俩都觉着这姑娘说话行事落落大方,是个知理会过日子的人。

对这桩亲事很满意。婆媳俩就约着何小西,带着聘礼过去提亲。

宋家是手艺人。在这个年代,一般给姑娘家说亲,都喜欢说手艺人。有一门手艺傍身,吃喝不愁。

所以在外人看来,秦文锦嫁给栓子是高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