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是不是名人没关系,我们把公司发展壮大的途径有很多,时间也很充足,还是尽量避免这些可能让人诟病的事情吧”
“我不知道,我做这样思考的时候,上帝会不会发笑,但这一点,我真的想坚持下去。”冯一平又强调了一下。
“那好的,我会把这条精神传达下去。”金翎点点头。
冯一平的这一点,其实正是金翎欣赏他的地方。
当初加盟嘉盛的时候,她其实就有冯一平看中的并不是她的能力,而是自己老爸在省里的权势想法,但是,冯一平主动让她来北方,打消了她的顾虑。
至于后来,也不是没有麻烦过金主任,比如今年春交会展位的事,当然,也只有这一件。
帮老家味道面馆,拿下几个高速服务区店面承包的事,还是金翎自己主动帮忙做的。
和这样有原则,有很高底线的,而不是和那些为了钱,就可以践踏所有能践踏的事情的人合作,是金翎很喜欢的。
省城,来自集团各个不同部门,要参与这起并购案的人聚在一起,意气风发的周新宇在台上,给大家强调注意事项,“首先,这次购并的基调是,自然要为公司的利益考虑,但是,也不能趁火打劫,提出太过份的条件,我们嘉盛和有佳,绝不占国家和集体,一分钱的便宜。”
不管这话是真是假,反正在坐的人听了,都很提气,都很自豪。
“其次,在坐的所有人,到佳美以后,一定要非常注意自己的态度,我们可以笑,但是不能嘲笑。做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也不排除佳美的一些员工,会有故意挑衅的举动,只要不是特别过份,我希望大家能像一个胜利者一样,保持高贵的克制。”
第三十九章 反击战
报纸上对冯一平,和他那本书的抹黑声,渐渐淡了下来。
无它,无论是那些发文抹黑冯一平的人,还是刊登这些文章的报纸,都希望冯一平能站出来反驳,你来我往的,那才热闹,那才有效果。
奈何,一个巴掌拍不响,冯一平这个二十岁的大学生,太能沉住气,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那些专家教授们,看自己费尽心思写出来的文章,得不到冯一平一句话的回应,坚持了没几次,就自己败下阵来,因为发表这样的文章,不但没稿费可拿,反倒还要花钱的。
有几个在心里暗骂,“见了鬼了,这个年纪的年轻人,不是火气最大吗怎么面对这样的批评声,都可以无动于衷”
呵呵,他们真不知道冯一平是谁,不知道冯一平有多么鸡贼,想让他陪他们在报纸上对骂,抬高他们的知名度和身价,做什么美梦呢
可是,他们做的最大的美梦,就是当冯一平是好欺负的
嘿嘿难道他们忘了,年轻人的火气,真的很旺吗挨打挨骂却不还击,真不是他性格。
如果真的是学术探讨,那还罢了,但既然他们的用心是想借冯一平阐声,冯一平同志,怎么可能当这些事没发生
特别是有些人的文章,并不是针对冯一平的那本书,而是针对冯一平个人,这样的人,也就这么放过,也不整治一番,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虽然爸妈从小教导,为人处世要“人敬我一尺,我敬他一丈”,冯一平自己还补充了两句,“人踩我一脚,我踩他十脚”。
有些事,冯一平不是不做,而是不会按他们期待步调来做,至于怎么做,主席他老人家说得对,敌进我退,他还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于是,在那些抹黑的人无奈停止了动作之后,冯一平的反击战,这才拉开序幕,正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没多久,几份报纸上同时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的报道了自称成功学第一人成大师的人生轨迹,揭开了他精心粉饰和包装的一层又一层外衣。
简单说,就是混迹国外多年,始终一无所成,不得已,到宝岛找机会,不料,这一被逼无奈之举,反而成了他最好的机会。
他出的书里,他举办的培训课程里,类似号召素不相识的学员拥抱、使用热辣的话语相互鼓励,在实践中,执着的电话问候、拜访、倾谈和换位理解等这些夸张、外化的沟通方式,极大的震撼了习惯于用中国传统方式沟通的人。
他们会震惊、叹服、小心翼翼地尝试,继而从中收获从未有过的精神快感,最后成为他的拥趸,因此,成大师的书,登上了宝岛的畅销书排行榜,他培训班的费用,也水涨船高。
然而,成大师并不满足于出书和单纯上课赚来的钱,与一些学员建立起信赖感之后,伙同他人,捏造了一个项目,然后,以这个项目的为由,向这袖实比他更成功的学生融资近半亿。
可以想见,这些投资当然很快打了水漂,大师鼓吹的项目,很快烂尾,但成大师此时不但不兑现之前归还本金的承诺,还把其中的一些学员告上了法庭让那些本来找他学成功学学员,先切身体会了一把什么是失败。
不够,虽然捞了一笔,但闹到这个份上,他在宝岛的牌子,也算是砸了,不过没关系,他刚好转战市场潜力更大的内地,依然是复制他之前的那一套。
这篇报道一出,成大师成功的登上了头条,然而,就像冯一平不喜欢在娱乐版上头条一样,成大师自然也不愿意因为人品的问题上头条,因为人品问题,是他的七寸。
以导师的身份,道貌岸然的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结果学员发现他原来就是一个满嘴谎言,人品非常恶劣的家伙,那谁还会上他的课
任成大师如何辩白,如何叫嚣起诉,纸终究包不住火,虽然现在的网络上,获取相关的信息不像后来那么方便,但内地和宝岛之间,往来的人很多,有心人一打听,就能得出这篇报道的真假来。
很快,这位宣称不为自己,而要把毕生精力,致力于帮助十三亿国人,人人都成功、并且已经成功的让上他课程的人,三个月之内,赚到了100万、短时间就红遍大江南北的成大师,无可奈何的销声匿迹。
至于另外一位想踩冯一平上位的“国学应用大师”,更没好到哪里去。
同样,有几份报纸刊登的文章,详细的剖析了“大师”语焉不详,扑朔迷离的履历。
年轻时到南方打拼,毫无建树,却被传销集团所吸引,他抽身之后,觉得这一行大有前途,前往东北发展自己的传销事业,后被警方通缉追捕,于是又逃到南方,隐匿几年,风声过去之后,改名换姓,通过一系列包装,就成了“国学应用大师”。
这篇报道一出,瞿大师连站出来反驳都没有。
两天后,他的培训机构,已经人去楼空,而瞿大师,这时已经身在香港,筹谋东山再起的同时,和那位成大师一样,一直想不清楚,怎么就会有人这样和自己过不去呢
他们是做梦也没把自己遭遇的这些事,和他们之前想踩着上位的,迄今为止,一言未发的那个大学生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