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锦帐春慢 分节阅读 52(1 / 2)

d惊醒世人之作啊”

“意境深远,是我所不及”

卫卿卿才将那首寒食念诵完,屏风那头的公子少爷有几分才学的便都赞不绝口。

卫卿卿微微一笑,又道:“请听第二首: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绿丝绦下美人泪,遥祭至亲欲断魂。”

“这首诗虽也写的不错,但立意差了些。”

“意境也差了几分。”

“这后两句一改,讽刺、警醒世人之意全无了。”

孟大郎细细品了品前后两首寒食,斟酌着点评道:“卫姑娘,两首诗虽写的都是寒食节,也只后两句不同,可意境却差了许多”

“前者谈及寒食禁火,除了皇宫外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可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以诗对前朝那种腐败之风做出委婉的讽刺,有警醒世人之意”

“后者虽也谈及寒食禁火,但后两句却话锋一转,着墨于写美人思故亲,多了几分小女儿闺阁之气、少了几分深意两诗孰低孰高,大家早有见解,想必无需我多言了。”

卫卿卿可不能让孟大郎将话说得如此含糊,寸步不让的追问道:“所以,孟大公子以及其他公子都认为第一首诗略胜一筹是吗”

众人皆答了个“是”。

卫卿卿满意的点了点头,道:“第一首诗便是原著里头的。第二首诗则是卫香香顺着开头两句往下作的,因为她偷到手的诗集是残本,里头并无寒食的后两句,所以她只能自己补上。”

“可补的终究是补的,始终比原文少了几分原汁原味。毕竟诗词可以抄用模仿,诗人写诗时的情境却是谁都模仿不了。”

卫卿卿这番犀利的点评令众人佩服不已,也令卫香香的脸色更加难看。

“这一巴掌疼吗”卫卿卿故意学卫香香,即便拿话奚落她,也笑吟吟的摆出一副亲切和善的模样,“你可得忍住,我还没打完呢”

卫卿卿气完卫香香后,接着对孟大郎等人说道:“若只凭此一首寒食,便说卫香香抄了旁人的诗、改头换面的当成自个儿的著作,这倒是有些牵强”

“不过卫香香诗集里像寒食这般的诗多得很,足以证明卫香香窃取他人诗句为己用”卫卿卿说着将两本诗集拿回,将里面有相似诗句的诗词都读了出来,大大方方的请众人品鉴。

众人听得多了,自是渐渐的品出不对劲许多诗词都是卫卿卿口中那本原著所收录的给人感觉更胜一筹

且两相一对比,卫香香诗集里的诗词渐渐让人觉得有些诗句略显突兀,衔接得少了几分自然。

卫卿卿很快猜到众人疑问,贴心的解释道:“我手中这本原著最早是残缺不全的,不是这首缺两句便是那首缺三句,我的一位友人费了很多功夫才渐渐补齐。”

卫卿卿将暗中送诗集到她手中的黑衣男人称为“友人”,并通过种种迹象推断出余下的真相梦中那本诗集她应是一直在默写,从十首到二十首再到五十首。

只是这么多年了,她还是有些诗句记不起来,因而她便按照老规矩将记不起来的地方暂且空着。

当年她回到建宁伯府,自然将残缺诗集一并带了回去,之后便被卫香香偷了去,再之后便有了所谓的卫香香所著的诗集。

卫卿卿理清楚思绪,打起卫香香的脸来干脆利落不少,“卫香香费尽心思偷残本、补诗句,之后厚颜无耻的把所有诗词当成自己的作品刊印成诗集然而抄一半也是抄呀”

“不哪怕你整首诗都和原著无相同字眼,可你用了原著的立意,那便也算是抄”

卫卿卿这一巴掌接一巴掌的打在卫香香脸上,将她“京城第一才女”的人设打得支离破碎,众人更是纷纷对她投去鄙夷目光,风向一转、将先前讽刺卫卿卿的话悉数往她身上招呼

“偷人心血,如此下作还有脸说自个儿是才女”

“什么京城第一才女叫她京城第一抄女还差不多”

“看她平时胆子小得很,旁人说话声大点她都会露怯,没想到竟都是装出来的她若真胆小敢偷人家的诗集还不要脸的据为己有我看她那不是胆子小,是胆子太大了吧”

第114章 他从画中来

“呸不要脸”

“不知廉耻真是我们京城闺秀里头的败类”

“她也配当京城闺秀你忘记她是什么身份了”

“对哦她根本算不上正经的高门贵女,不过是个杀猪匠的女儿罢了”

“杀猪匠”这五个字直击卫香香痛处,让她气得将蜷在掌心的指甲重重戳进肉里,低垂的双眼布满暴戾之色,仿若下一秒就会和那些说嘴的人拼命

这时,有人将卫卿卿带来的原著甩到卫香香脸上,卫香香翻看过后脸色惨白、顿时委顿在地这回她是真的败了无论如何都翻不了身了

她以为这回一定会让卫卿卿背上偷人诗词的无耻之名,从此臭名昭著、被人不齿,谁承想最终声名狼藉的人却是她

若不是卫卿卿将原著拿出来,她自己都快要忘记那些诗的真正出处了可即便那些诗词另有出处,可她补的另一半写的也不差啊

她是有真才实学的才女,卫卿卿那个文墨不同的乡下丫头凭什么这般作践她

卫香香直到此刻都不认为自己做错了,完全忘记她当初之所以会偷卫卿卿诗集的原因卫香香的确自小便颇有才名,只是那才名却不足以担起“京城第一才女”这个名头。

她处心积虑的想要出名,因而三年前无意中看到卫卿卿手上那本残缺的诗集时,心里便像着了魔般滋生出一个贪念,驱使她趁卫卿卿重伤昏迷、将那本诗集弄到手

她得了诗集后闭门潜心研究了大半年,最后终于将诗集里残缺的诗句补齐,并以最快的速度刊印成册,让诗集以她的名义公诸于世。

卫香香当年之所以敢这样做,也是有所依仗的:一,这诗词有不少地方是她呕心沥血才填补齐整的,也算是她的心血之作;

二,文章诗词这种事口说无凭,向来便是谁先过了明路就是谁的。她刊印前早已使人打探过了,诗集上的诗词并未流露出去,至少京城上下无人知晓;

三,她还特意使人前去乡下打探,得知卫卿卿文墨不通,大约只识得几个字也就是说诗集压根就不是卫卿卿的,很可能是卫卿卿走了好运、无意中得到的。

她心想卫卿卿既不识货,也没本事把诗集补全,自然只能由她来让诗集面世。

诗集刊印成册三年多了,期间一直稳稳当当未曾出过差错,她也不是无半点真才实学的人,这几年来也做出了不少好诗词,“京城第一才女”的名头终于落到她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