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这样一来,虫群在这片星区的统治力与控制力都将会再度得到增强
这个想法一出炉,薛华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
他立刻就将整个“生物体戴森球”计划的想法与方案全部一股脑的交给了祖扎德,并且让扎加拉戛贡全力协助它完成这个计划。
三名虫族高阶指挥官在接受薛华这个主宰的命令后马上展开了行动,他们先将一颗只有两颗价值不高的气态行星环绕的恒星作为实验试点,利用各种手段想要完成“生物体戴森球”计划。
刚开始的时候,祖扎德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直接将“噬热者”菌毯的孢子通过戛贡的能力发射到恒星表面,恒星表面的温度那么高,噬热者菌毯一定能很快就将整颗恒星包裹起来。
这样一来就完成了“生物戴森球”计划。
然而,当它们开始按照这个想法行动时才发现,这个特别的“生物”工程要比它们最开始设想的要艰难得多。
首先,噬热者菌毯的确能吸收热量,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热量,但它并不能百分之百的隔热,这就导致虽然菌毯成功而且极为迅速的覆盖了整颗行星,但恒星表面的温度依然高到了无法忍受至少工蜂无法忍受的地步。
这就意味着,工蜂没办法从菌毯上采集到那些菌毯分泌出来的气体能量矿,而如果采集不到这些矿物,它们就连“生物戴森球”的基本目的都没有达成。
第二,噬热者菌毯在这次试验中展现出了太过于强大,甚至接近毁灭性的热能吸收能力和生长渗透性,它在覆盖那颗恒星表面几个月之后就从恒星的地表渗透到了恒星地核内,并且很快将恒星的地核给彻彻底底的包裹了起来。
当几个月后还在想办法解决第一个问题的祖扎德它们通过监察王虫的温度监测察觉到不对劲的时候,这颗恒星已经被噬热者菌毯从内至外完全占领,并且彻底进入了“矮星”状态
没有办法,祖扎德等三名高阶指挥官只好转移阵地,找到了另一个虫群领地内价值不大的恒星系。
这一次,祖扎德尝试着再度改良了噬热者菌毯,在稍微牺牲了一些菌毯对热能的转化效率之后,成功的使菌毯能够完全隔绝并吸收热能。
再将新进改良的噬热者菌毯投射到恒星地表之后,祖扎德它们欣慰的发现,新的噬热者菌毯完美的隔绝了所有热量,虫群的工蜂不仅能够踏上覆盖着菌毯的恒星地表,而且还能利用噬热者菌毯的隔绝,在恒星表面建立虫巢
正道祖扎德等几位高阶虫群指挥官以为它们已经顺利的完成了薛华交付的任务时,噬热者菌毯那极具破坏性的生长渗透力再一次摧毁了这颗恒星
这一幕让几名高阶指挥官意识到,它们的任务目的依然没能达成。
薛华要的是一种可持续再生,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能源供给,而不是这种杀鸡取卵似的毁灭性开采。
如果噬热者菌毯构成的戴森球会在短时间内对恒星产生毁灭性影响的话,那与其说它是一种资源采集生物,还不如说它是一种生物武器
而且是那种能够用来毁灭恒星系的超级武器
虽然这个看上去似乎也不错,但这终究不是薛华现在最想要的那种东西。
于是,祖扎德又重新找了一颗恒星,并且重新开始了它的实验。
在第三次实验开始前,它将对噬热者菌毯改良的重点放到了如何解决它的渗透性生长上,但就是在这一点上,祖扎德遇到了一个几乎无法调和的基因矛盾。
这个矛盾就是,当祖扎德抑制住了噬热者菌毯的生长渗透性后,菌毯在高温情况下的快速蔓延特性也被同时抑制住了。
这就意味着,抑制生长版的噬热者菌毯只能在高温下存活和缓慢生长,无法在快速蔓延覆盖整颗恒星。
这种变化无疑是不能忍受的,但问题是,如果不这么做,祖扎德就根本没办法控制住噬热者菌毯的生长渗透性。
这个矛盾将祖扎德死死的困住了,使得第三次实验一直延误了整整六年的时间,都没有丝毫进展。
然而后来,这个困扰了祖扎德六年的问题却被刚刚从“带娃”生涯中解放出来的星灵相位技师凯勒斯十分不走心的一句话给解决了。
刚刚回归实验室的凯勒斯当时正在翻阅神秘沙丘实验室内正在进行的一系列实验项目,然后他无意间看到了虫群正在进行的“生物戴森球”项目和祖扎德的研究资料。
当他看到祖扎德无论如何都无法解决噬热者菌毯在恒星表面的渗透性生长与快速蔓延之间的矛盾时,他十分不在意的来了一句。
“既然无法解决菌毯在恒星表面生长渗透性过强的问题,那就干脆别让它接触到恒星地表不就好了”
第七十七章 文明跳跃
其实在很多时候科学就是这样,一个难以解决的小问题阻挡了整个研究项目的进展,明明这个问题看上去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研究者却始终就像是被鬼迷了心窍一样,无论如何都踏不出那进展眼前的关键一步。
那临门的一脚,有时候甚至能耗尽研究者的一辈子去钻研,但有时候却又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被轻而易举的攻破。
这个“轻而易举的一瞬间”可能是来自友人的一句漫不经心的调侃,可能是放松身心时抬头望向天花板的一瞬间,可能是电视里闪过的一副画面,也有可能是报纸上的一行小字。
当这灵光一闪的瞬间出现时,研究者就握住了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
接下来他只需要轻轻一推,那往日里困扰了他无数时光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有些人甚至在自己的梦中找到了解决难题的方法,就像是真有哪位神灵看着你不眠不休的努力于心不忍,恩赐给你的灵光一样。
在持续研究了六年而不得解题之法之后,对于祖扎德来说,在那一瞬间,凯勒斯就成为了赐予它灵感的缪斯。
当凯勒斯一边翻阅着实验报告一边漫不经心的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祖扎德正好就在旁边的孢子培育房内对新一代的“噬热者”菌体孢子进行第一百二十七万四千六百八十七次改良。
说句实话,如果祖扎德不是虫族高阶指挥官,以这种工作强度,它恐怕早就已经暴毙在实验室里了
总而言之,当凯勒斯那略带调侃的话语顺着孢子培育房的灵能分隔窗传进祖扎德耳中时,它瞬间就想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是啊既然无法调和噬热者菌毯生长速度的矛盾,那何不干脆别让它接触到恒星地表呢
只要将菌毯孢子的基因中添加上以星球重力为基准的距离校准信息,使这种孢子能够凭借星球重力漂浮在距离恒星地表几千米的高空中,并且同样以重力为土壤生长,不就能在恒星的近地轨道附近形成一层包裹着恒星的浮空菌毯层了吗
这种结构的“生物戴森球”对比起他们原先设想的那种直接覆盖在恒星地表上的菌毯层要有太多的好处了。
首先,就可控性而言,这种远离行星地表的菌毯层就要比前者好控制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