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82(1 / 2)

d你个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在陇右道做黜陟大使,然后特么管河北道的民情你特么在逗老夫

房谋杜断惭愧地低下了罪恶的头颅,勿板挡着脸,不敢让人看到。

只是温彦博偶尔瞥了一眼他们,发现两位肩头颤动,显然是非常的惭愧

“卿所闻何事”

“臣听闻河北边陲,有百姓宰羊祭奠,痛哭不止。有小儿唱可怜辽东河边骨,动人肺腑。更有百姓呼喊忠义亡魂,酒洒黄泉之际,竟有大风过境,隐隐传来过河呼号嘶吼,如雷如闪,激越慷慨”

李董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一脸激动地瞪圆了眼睛:“竟有如此奇事”

李勣微微点头:“臣不敢欺君,此事河北道已经传入河东,河套亦有所闻。如今百姓结言乃埋骨辽东将士之怨念。”

众多武将都是一脸震惊,他们是真的震惊,不是演技,发自肺腑的。

看到众打手这么给力,李董很满意,然后长吁一声道:“不知边陲百姓,祭奠何人”

“乃辽河酣战而殁,麦氏铁杖公也。”

这话一出,百官都震惊了。卧槽,大新闻啊

然后李董一听,身躯一震,接着颤抖地缓缓而坐,感慨地低下了头,抬手微微擦拭眼角的泪水:“可以欺君,然则如何欺民民意耶天意耶朕惭愧啊。”

“陛下仁德”

温彦博胡子在发抖,他低着头,一脸铁青。

而房谋杜断同样低着头,只是喊着“陛下仁德”的时候,声音有点大,非常的清脆响亮。

这让他们想起了当初夕阳下的奔跑,那是他们逝去的青春

当年,也是这个样子,在李董的带领下,框一下小弟朝着对手就a过去了。未完待续。。

第五十一章 此物有玄奇

贞观初年的贵族有个特点,虽然李唐元从勋贵张牙舞爪,然而天下所认可的最顶级家族,依然是五姓七望。尽管五姓七望在科举制度出来选择了蛰伏和不认可,但是,不论是皇族也好,还是说贞观重臣,依然以娶“崔氏女”为傲。

哪怕是李董,虽说嘴炮说老子的祖宗是老子,但通常情况下,还是打出陇西李氏的旗号,并且引以为荣。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崔、卢、王、郑依然的没朋友,在野认可的名门,还是他们,哪怕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都比不上,只能在关洛装一下。

这惹恼了李董,所以李董要干死他们,但是很显然不可能马上干死,只能慢慢地干,九浅一深地干,孜孜不倦地干

于是李董准备写书,在有了宣纸的情况下,版税可以降低一些,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这本书叫氏族志,本来是打算明年就出书的。然而这事儿因为某只野生工科狗的缘故,发生了一点点小问题,以至于李董不打算出书了。

“平生不识麦铁杖,便称英雄也枉然”

“任你斧钺钩叉,不如我铁杖来杀。”

“古今英雄,如燕赵悲歌,如齐鲁慷慨,如吴越激昂,如秦晋炽烈,安得麦公否”

“遍数古之忠臣良将,未闻有此视死如归者。”

“但闻辽河伟丈夫,每每先登,披坚执锐。虽九死其犹未悔,长使吾热泪沾襟。”

“麦公非前隋之麦公,乃天下人之英雄尔。”

“铁杖目不识丁,焉能手书忠义二字。然则其人其事,实乃以血为墨,以骨为笔,字字忠义也。”

礼部的人把一张纸塞到李董面前。然后李董眉头一挑,扫过一溜的文字,沉声道:“此等文字,何人所为”

抖了抖纸张,略薄,比平常用的宣纸档次还差点儿,不过拍板奇特用词直白,皆是市井之言。让李董很是新奇。

前阵子因为温彦博没有鹰的眼睛豹的速度,所以知道消息晚了点,于是被李董一干走狗用熊的力量打的半身不遂,目前暂时不敢在朝会上装逼,非常低调,李董很高兴,很满意。

这让李董觉得。有了朕的运营,只需要a过去就行了。

可惜征辟五姓七望的人才,还是吃了个闭门羹,人家山东士族说了,他们家的子弟才智鄙陋,德行粗疏,非良臣也。

然后李董就明白了,这群贱人还是要装逼

于是找了长孙无忌和房谋杜断开了个会,准备提前把氏族志出版,然后直接画个圈圈诅咒崔郑卢王。把他们的姓氏定到第三等。

这手段实话讲略低级。李董也很清楚,这简直和熊孩子在别人背后画个猪头一样的弱智。

但没办法,皇权要集中啊,再没溜的事情也得干。

不过万万没想到啊。辣个死活弄不到手里做女婿的小畜生,居然搞了个能出新闻的玩意儿出来。

麦铁杖这事儿吧。就是传统贵族和新兴贵族斗法,以李董的本能,基本上就到此结束了。

然而老张可不答应啊,妈的投了那么多钱,现在民意一天一个价钱,谁特么知道明年买民意得多少钱这通货膨胀都没这样的啊。襄州那些淳朴乡民,七月还是二十文一个民意,现在有人搞了个“民意社”,妈的做民意承包,一百个民意要三贯

老这么下去,这谁受得了

得想法子省钱,于是老张咬咬牙,让忠义社各家的雕版坊都先帮忙印点传单,排版弄好了就往城东散去。

然后识字的鳖孙往城西去宣传宣传,怎么地也得真骗点傻逼入彀啊。

好在张德和礼部一向和谐,关系密切,春明楼里面都是老交情了。酒足饭饱之后,礼部就点了头,说是只要不搞反动和死文青伤感,都可以。

老张眼睛一亮,那小弟搞点小黄文连载呢

礼部的牲口们眼睛比他还亮:操之贤弟有货快点拿出来给在下观摩观摩

张德一口老血差点没憋回去,这种楼主好人一生平安的感觉,太让人感动了。

最终,小黄文没连载成功,毕竟庸俗烂俗媚俗,有伤风化,严重打击了大唐帝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封建帝国主义中的大毒草。

不过总的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长安人民群众知道了麦铁杖。

你甭管喜欢不喜欢吧,连早上送水的文盲苦力都知道,以前有个大英雄,他跑的特别快,比最快的马还快。他力气特别大,单手可以举起华盖。他水性特别好,连夜就能游过长江。他为人特别仗义,哪里有不平,哪里就有他。

他的名字叫麦铁杖,有人给他代言

至于麦公年轻时候夜行百里去偷东西,呵呵,这是大英雄落拓时候的不拘小节,你们懂个卵。

最为让广大人民群众受到共鸣的是,麦公和他们一样,是文盲。

老百姓就琢磨了,和我一样是目不识丁大字不识,然而却雄鸡报晓天下知,可见每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资质,就看有没有机遇。

铁杖公给皇帝效命,我们也可以啊。

然后有吃了饭没事做的青皮跑去兵部打听:朝廷要打仗吗还招不招人了啊。

兵部的人一瞧,哎哟卧槽,这年头还有主动当兵的

古代当兵就是受罪,死路上的就不少,水土不服再死一票,真拎着家伙上去和人干的,也就几十分之一。你打赢了是老大牛逼不解释,你打输了死了算你倒霉。给你抚恤的时候,能漂没就漂没,这是常识

所以,当兵是一个没有前途的职业,除非你能混成朔州老魔头那个级别,不然连豳州大混混被提拔,还得看他爹。

因此有人突然过来想要当兵,这让兵部的人产生了自我人生价值的怀疑,他们就琢磨,是不是我们最近太松懈了以前是除了一针一线都拿走,难道得把一针一线也拿走,他们才会恐惧我们

于是诸事汇总到了李董的案头,李董眉头微皱:“国子监和四门小学多有传阅”

“正是,如今平康坊中,亦有新戏,名曰麦氏英雄志,甚受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