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都是套路,全看皇帝的需要。
只是看在皇权的神圣性上,皇帝也不大可能因为张公谨是道德君子忠心耿耿,于是就让张德在财政部里摸爬滚打。
这要是混了一二十年,将来兵部问民部要钱,老张位子只要稍微高一点,一个眼神。同僚就能心领神会。
到时候张叔叔的故旧动不动就有拨款,别人家的就再等等,像话吗“这光景的肥差,多在民部兵部,若不去民部,那有什么意思。”
张家谁都有可能在军方搞一搞,唯有张德没什么太大希望。主要还是亲疏问题。张公谨的故旧,肯定认张大象张大安张大素他们哥仨,不可能认张德啊。
再一个,别人不知道,皇帝皇后这对夫妇,还不知道张德在捞钱的两把刷子“别多想了,估计是礼部。”
张德撇撇嘴,“说不定还是国子监呢。”
“请你去做博士不成”
“你以为呢”
博士当然是做不成了,做个教习还是可以的,就现在这尿性。皇帝估计也有点吃不准石城钢铁厂到底玩的有多大。
老张在他眼皮子底线放炮都比在外面浪让人安心。而且皇后还给了福利,让安平用合法手续离开了长安这个鬼地方。
而且长孙冲就算不说东海的事情,他爹难道不会推算一番吗自己的外甥们没有被全部废掉之前,长孙家还得指着李唐混点饭票。
所以说。长孙无忌就算会给张德遮掩点东西,但实打实的干货。还是要给皇帝看一看的。
大河工坊,就是其中的一个案例。
当然了,老张当初在西河套起家,自然是有种种原因。后来冷处理一下,也不是说放弃,主要是李思摩作为突厥的带路党,必定会给皇帝做忠犬直到自己死去。因为像李思摩这种人,从突厥人的角度来看,那就是活脱脱的突厥奸。
然而突厥奸一定是忠臣。
所以,老张在河套搞的那些大新闻,必须皇帝有所耳闻啊。李董不知道,老疯狗作为忠犬,怎么可能不每天派报纸提醒一下当年老阴货作为关内道黜陟大使,视察了大河工坊之后,和老张虽然有了默契,但这种默契也是有上限的。
哪天老阴货发现这江南来的小王八蛋要掀桌,他全家老小就指着李唐这张饭桌,怎么可能在一旁拍手称快所以,李世民大概是知道大河工坊的效率,同样李世民大概也知道张德到底捞钱的速度有多疯狂,同时李世民大概还知道,张德一个大河工坊,到底塞了多少人力进去。
如果和前隋比,民部计吏们的办公效率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正是因为大河工坊的存在,才显得民部计吏们是何等的愚蠢。
计吏们愚蠢,就代表用计吏的尚书宰相戴胄愚蠢,戴老板愚蠢,重用他的李董自然也是愚蠢的。
政治不正确,打回重修。
那么计吏们必须学会不愚蠢,于是追溯到了源头,就找到了张德。
于是在皇帝这里,有些事情就合理了。
为什么张操之捞钱效率这么高因为张操之算术学得好。怎么证明张操之算术学得好马周马宾王说的。
有人不服,马宾王一个山东穷酸,他懂个卵
王孝通王太史王老爷子,他也觉得张操之算术学得好。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表示情绪稳定
一开始大肚婆不相信老公说的,等过了几天,皇帝来了个旨意,说是京城贤达皆言梁丰县男算学精妙,故征辟张德字操之入国子监教授算经。
“臣才学鄙陋,不堪大用,蒙陛下厚爱,微臣喜不自禁,然则不敢败坏教化,有负圣恩”
总之一句话:老衲很忙,不去
装逼么,都是套路。
当然皇帝知道是套路,可玩这套路的是张德,这就让人不爽了。皇帝很想骂娘,但他不能,反而继续让人再去按照套路走一遍。
十七岁的儿郎嘛,得尊重人家的自尊心。
当然这也是套路,给普通围观群众看的。
人民群众一看皇帝不拘一格降人才,心潮澎湃,立马民心点数加好几百。顺便在这个互动过程中,人民群众会噢的一声,作恍然大悟状:原来梁丰县男这么有钱,是因为四则运算用的好啊。
经过皇帝和梁丰县男之间的一通忙活,长安就算是一条狗,也该知道张德张操之,他算学很不错,很厉害,比王孝通老爷子还厉害。
气氛发酵的差不多了,沧州的天使土特产都拿不动了。老张才一半无奈一半高兴地拜了又拜:“微臣自当呕心沥血,为君效死”
总之一句话:老衲觉得火候差不多了,这狗肉再焐下去,得烂。未完待续。
第七十三章 路
其实张德对皇帝现在的需求,也算是有点清醒的认识。和以往的朝代更迭不同,按照过去的经验,两朝交替,财政上肯定是捉襟见肘,哪里都是紧巴着过。如杨坚弄死北周,光稳定局面,让财政良性发展,就花了七年时间。
而开皇七年后发生了什么呢一个月灭西梁。然后八年十二月到九年二月灭陈,接着十年稳定岭南,顺利一统。
但要说达到“开皇之治”这个概念,先决条件还是从财政上着手,首先是输籍法由高颖主持,建立了基础的户籍制度,简单点讲,就是人力资源调用的权力,再度回到中央政府手中。其次开皇三年五年,分别免盐酒专卖和入市税,这就是经济政策导向。最后就是均田制,让利给中下阶层,初步摆脱大地主大贵族的人身依附,等于说就是扩充了略显原始的市场。
当然经济活动必定导致政治变动,废除九品中正制是其结果,却不是倒果为因,让人以为是废除九品中正制,才有了后续的一系列经济成果。
老张在陆老头儿那里学弹琴的时候,陆德明没事干就跟他讲“圣人可汗”的各种手腕。
在贞观一二三年的倒霉催时期度过之后,李董当然也想做“圣人可汗”,而不是二代天可汗。因此在财政上,可以这么说,贞观朝前期都是照着开皇朝来的。而且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本身和文帝的尚书左仆射高颖,非常的相似。
然而世事难料啊,以往的经验,在贞观五年六年然后没有结束的七年,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按照开皇朝的经验,起码贞观朝的财政,要到贞观九年或者十年,才能够相对富余。要知道之前灭突厥的时候,民部直接被抽空,而且还有李靖的军事冒险。但是到后来打吐谷浑的时候,财政上居然可以支撑两场局部战争,双线作战还有富余,这就有点让人回不过神来了。
伏允被赶到鄯善,侯君集把邬堡一直修到青海以南,契丹被肢解,都是短短的时间中,几乎是同步完成的。
而眼花缭乱的是,贞观君臣都来不及思考,只是处于短期和长期的收益,立刻当机立断,设立了安北都护府。
虽然目前来说,还是个临时机构,但尉迟老魔上台之后,至今还没有下来。
很显然,这个机构已经是铁板钉钉,而且改制之后,肯定有稳定的财政收益。
整个事件的演变,全是被经济收益推着往前走,哪怕走的飞快同时,君臣对内还要讲什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正如老张所琢磨的那样:嘴上说不要,身体倒是挺老实的因此对李董而言,他要面对的是相对财政爆发和财政制度落后的矛盾。就民部那帮青年才俊的理财水平,可以放弃治疗了。
老张本身并没有多么厉害的理财水平,他只有数学工具,但这些数学工具,被王孝通老爷子优先用在了应用工程上。
但对民部尚书也好,还是说京中其余的六部重臣也罢,他们需要更加合理科学的财政管理。而这时候,甩民部三条街的,居然是一个民间机构,这就让人很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