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瞧儿子又不按套路来,心中有点闷气,不仅仅是宝贝女儿被魏州穷酸上了的恶心感,还有儿子总是给他添堵,然而他又没有什么办法,索性就敲诈了女婿三十万贯彩礼钱这,就是为什么张德不怎么喜欢部门一把手的原因。
不过总的来说,段纶整个人是不知情的,他对张德还算爱护有加,基本上办公室政治的那点小把戏,是玩不到老张头上的。
原本马上就要回京述职的张德,因为部门老大的一句话,工部的水部司差事,正式扶正。
也不知道算不算是老张目前为数不多的好事之一,好歹自己小老婆要生崽,自己能从旁伺候。
“准。”
李董本来是心里犹豫了一下的,毕竟像老张这种含金量高的年轻人,只有给自己做牛做马才能体现出他们的价值,老是放在外面,有点不放心啊。可是李董又想了:入娘的张亮都要南下的,朕怕个毛张亮是朕的忠犬,让他咬谁就咬谁
这样一想,李董整个人都放松了起来。
得了准信,段纶下班的时候就签了个命令,拿给了温彦博盖章。温家堡出来的宰相同志一看内容,心说这小畜生在瘴痢之地多待几天是几天,最好拉肚子拉死在南方就好了。
于是中书令毫不犹豫地盖了章,让段纶带着属下一起去死好了。
老张收到调令的时候,正准备前往长安,乌篷船里连冰块都准备好了,丝绸蚊帐里面,还躺着一丝不挂洗的干干净净的的好姐妹郑琬。
结果事到临头,特么的不走了。银牙欲碎的郑大娘子只好把自己脱光了的衣服,再一件件地穿起来。
“真是没想到张公在工部竟是如此受重用。”
李景仁感慨万千,虽然一直都知道“忠义社”带头大哥心狠手辣,可对张德的政治势力,李景仁还是没有太大的概念。
然而老张只想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因为质量不过关倒塌的砖混高层建筑,就是他奉了御旨搞的。
想当年,长安人民群高呼一声“孔圣显灵了”,那是相当的给力,相当的长脸。
后来因为一场地震,孔颖达孔祭酒差点想把张德剁碎了喂狗,如果他能打得过张德的话。
“拿我当苦力罢了。段尚书也是个懒散人。”
能这么吐槽自己部门老大的人,整个大唐不多见,吐槽老板的倒是特别多。
“如此倒也不错,张公留在汉阳,我在想探望一二,从江夏过来,也容易些。若是回转长安,再要想见一面,可就不容易了。”
“兼差个水部司,真是个苦去处。这差事做好了,可不全是我们工部的好,还有都水使者的便利。”
老张对这里头的猫腻,心知肚明,双重管理带来的结果就是有好处自己少一半,有黑锅直接互甩,实力弱的最后背定。
更何况,贞观九年的大唐,只要跟江河湖海灌溉渠大运河沾上关系,那就不是一两个部门,而是五六个部门。
眼下荆襄大搞“围圩造田”,涉及到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利益一条龙。荆襄土豪们想要兼并土地隐匿田产,难道中央就不想多抽一分税,多收一石粮就凭多出来的土地可以让獠人从山林中走出来种地,中央就不会随随便便让政策流产。
而中央要想为地方政策保驾护航,必须得胡萝卜加大棒,中央巡查组一旦成立,那又是一个衙门来张德头上做婆婆,搞不好内府还会扔出来几只阴阳人死太监。
对付绿茶婊心机婊,老张很擅长的,用钱砸到她们爱上自己。对付这些人,总不见得上演“粗大海绵体大战直肠括约肌”吧
因为给李景仁带来了不明觉厉的观感,以至于让李景仁只看到了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老张也没什么好解释的。
不过大概是为了继续团结在以张德为核心的“忠义社”领导班子,李景仁想了想,就准备先给老铁拍拍马屁,总归是没错的。
于是李景仁便道:“张公,舍妹素爱文字,恰逢萧氏女在江夏。本月菊月登高会,不若张公亦出席,权当散散心。”
“菊月是甚么”
“”
看老张一脸略带猥琐的好奇,李景仁心里有点堵。
第三十二章 同一件事
“郎君长安急件”
将竹筒递给张德旋即退去。
蜡封完好,去了蜡封,张德打开了纸条,先翻译密码。第一个数字是“9”,于是随手从案桌上拿起第九本书册,这是一本传奇,的是鲁提辖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一串的数字对照完毕,终于译完。
抄起纸张一看,老张很是讶异:“老阴货好大的魄力,竟然让嫡长子出使西域”
内容很丰富,长安生的事情也提到了。皇帝西巡凤翔,摆驾九成宫避暑,九月份要避个鸟的暑。
长孙无忌是要赌明天赌未来,别的不敢,他只要活的比李世民长,江湖庙堂都不会缺了他的影响力。将来的皇帝上台,只有求着他防着他,却绝对不会不用他。他不是李绩,需要吃皇帝的帝王之术。
“长孙无忌这是想要让长孙冲一步到位啊。”
屋内有蜡烛,袅袅燃烧,张德将那张纸点燃,看着烧完之后,才坐在躺椅上,然后缓缓地躺了下去,心中暗忖:袭爵看来吸引力不够啊,长孙无忌打的算盘,不会是让儿子直接能在中枢行走,最次混进秘书监也是好的
比起国公头衔,“秩比两千石”这种事情才有实际意义。而且眼下西域名义上还在西突厥的控制之下,唐军就算要兴兵攻打,没有实实在在的契机,也很难图谋成功。
最少,也要在焉耆和鄯善建立好初步的前哨基地,补给半年以上,才能有足够的本钱玩“亡命一波流”或者“极限r”。
“老阴货莫非是打算琢磨西域都护府”张德眉头一挑,他心中突然有了点感觉,似乎是摸到了长孙无忌的脉络。
这个智力雄心以及耐受力都绝常人的英杰,早生一百年,根本不会有杨坚的机会。
“边军长官是绝无可能姓长孙的,那么,长孙无忌是要打算把自己的儿子打造成大唐的年轻官僚楷模”
对于出使他国,于华夏而言,脱口而出的无非是张骞、苏武、班固。他们代表的是勇气、坚韧、强悍,每一个使者,都是以这样的素质督促鼓励着自己。
汉朝的外交家,绝非只是那些翻译外语出身的蠢货,更不是思维和屁股都不坐在母国一方的畜类。他们深刻地明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更明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不管是地缘政治学还是军事技能,都是双料金牌。
而唐朝,立国以来,有着不光彩的憋屈,有着“渭水之畔”的黑历史,有着皇帝带头啃蝗虫来度过政治危机,就是没有令人扬眉吐气的外交家。
唐俭唐茂约非是凡人,也是万中无一的英杰。可惜,他大放光彩的时候,老了。他错生时代,要是早点和长孙晟一起联手,二人堪称隋唐的张骞和班。